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优秀”,而自己孩子那么平凡?

作者:齐丽娟 06-03阅读:1987次

我们总会遇到那么一些孩子惊艳到我们,他们要么谦逊有礼,要么宠辱不惊,要么对于某事能侃侃而谈,并且非常有见解。回头对比自家孩子,就会发现自家孩子太平凡、太普通了。

那么为什么那些孩子会特别优秀呢?孩子父母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让孩子变得独特呢?

海明威说:“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用现在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就是你读的书和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将转化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我们看那些优秀的孩子,无不与之相似,要么是饱读圣书之人,要么从小跟随父母四处旅游,正是这些经历让孩子变得自信和开朗。

我们从小就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们甚至两者都没有做到。据相关调查研究,中国人均每年读书一本都不到,那有该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得优秀呢?而且,就中国现状而言,每个家庭把钱都投资到了学校、学区房、资料书,都是奔着著名小学、高中、大学去的,又有多少人能行万里路呢?

家长的格局影响孩子的格局,一个家长没有意识到读书与远行的意义,只是一味将孩子缩在房间学习,所以才爆发90后“诗和远方”、“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口号,这都是家长死读书式育儿的结果。

不过有些人会说,家里没钱啊,只能这样了。但是那些谈吐不凡的孩子,并不都是大富大贵之人的子女,还是有许多工薪阶层的人,他们愿意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多看书、多远足。龙应台也曾说过:“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不是说有钱才能教育孩子,教育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有多少父母愿意让孩子去凭借孩子兴趣去选择,有多少父母不会把命令孩子死读书,有多少父母愿意给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

当我们感叹别人的孩子谈吐不凡、举止优雅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让孩子变得平凡,是我们自己让孩子失去了变独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