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父母,不会轻易跟孩子做朋友

作者:米粒妈爱分享 06-11阅读:1102次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快乐教育理念,曾经风靡全国。

很多对快乐教育一知半解的人,会觉得快乐教育,就是要释放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减负,不给孩子施压。父母不要再当权威父母,要低下身来跟孩子做朋友,以孩子的快乐为重。

但我却觉得,这是天大的误会

我以前的邻居,就特别信奉“快乐教育”。两口子对儿子,简直比朋友还平等、自由。

儿子放学回家不想做作业,妈妈也不管:现在小孩太辛苦了,在学校学习一天也够了,你看人家国外下午很早就放学出去玩了。

儿子周末不想去兴趣班,妈妈也同意:一星期学习五天太累了,周末想打游戏就打吧,就当放松放松。

儿子考试不及格,妈妈也很淡定:他才上初中,还没开窍,大几岁就知道自己努力了。

爸爸就更信“快乐教育”了,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不给孩子压力”。

他们家儿子,小日子倒是过得轻松,但中考一来,考不上,最差的学校都不接收他。

14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最后只能去便利店打工,邻居这才着急,后悔不已。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我不相信教育是快乐的,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

优秀的父母,不会在孩子未成年之前跟他做朋友。

理由很简单,0到18岁,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学习一开始就是违背快乐原则的,但没有挨过学习的苦,也没法收获知识的快乐,长久的快乐。

去了美国,才知道西方的快乐教育和鸡汤党灌输的快乐教育,根本就是两回事。

米粒爸高中就是在美国读的。去之前,他一直以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苦逼又没用,美国的教育能让人轻轻松松就学到东西。

米粒奶奶也坚信这一点,把米粒爸送进美国的公立高中。

米粒爸一进公立高中就撒欢了,上课随便听听,都能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下午三点就下课,米粒爸还不知道去哪里玩,他那些黑人同学已经在街上混,抽烟、喝酒、泡妞、吸大麻。

米粒爸在国内的中学,拼死读书,也就能考个中等偏下,在美国,瞎蒙瞎混也总能考第一。

他找辅导员谈心,才发现,这个学校过去十年,压根没培养出一个能去顶尖学校的学生。

美国公立中学受政府拨款,留学生签证在公立中学只能读一年,之后只能转学或者回国,而其他当地学生的出路,不是去读最普通的州立大学,就是去当技修工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去餐厅端盘子。

熟悉我的人也知道,后来米粒爸自己找到一间私立学校的校长,凭着一腔孤勇感动了对方。

成功转学私立学校之后,米粒爸发现,真正的精英教育才不是简单的鼓吹快乐。

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布置的作业、论文常常压得他们凌晨都做不完。一天只能睡四五个钟,国内的孩子大多只是苦高三一年,美国的孩子常年如此。

同学更不一样,他们也爱玩,但不是下完课去抽烟、喝酒、泡妞、吸大麻,他们的玩法是办画展、开音乐会、搞网站、出书。一到下课,他们都扛着乐器、抱着画册,赶往下一个补习班。

暑假呢?这些同学有的去哈佛耶鲁、剑桥牛津、斯坦福修暑假学期;有的去埃塞俄比亚和不丹做志愿者;有的去新几内亚考察动植物和栖息地;有的去新西兰的观星小镇观测天文……

没有一个遵循天性,在家葛优躺打游戏的。

私立学校这些同学,高中毕业之后都去世界级顶尖的大学,最差的也是上了最好的州立大学。他们垫底的,那些公立中学的踮起脚尖也靠不到。

这个世界特别公平,不管美国还是中国,孩子要真正学到东西,都必须经历痛苦。

《斯宾塞的快乐》里明确提出:“孩子的快乐当然有各种各样,多数是没有任何社会目的或目标的,教育则是引导孩子获得‘有目标的快乐’。”

快乐教育,说的是教育形式的轻松活泼,但没有人能嘻嘻哈哈哈就掌握技能,嘻嘻哈哈之后没有沉淀,教育的意义就落空。

快乐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

很少家长能做到快乐教育。有了米粒,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崇拜人民教师,教育实在是一件太头疼的事情。快乐,更是一项难上加难的艺术。

我了解到的,能实现快乐教育的家长,也就作家刘墉。

他儿子刘轩,中学那会儿整天无心向学,就想当个赛车手,成绩都跌到C级(A是最好的,B其次,C及格,D不及格)。

刘墉跟儿子约定:“你要是能考到0分,你想当赛车手我不拦着你。”

刘轩瞪大眼睛:“真的?你没骗我,妈咪可从来都说要考A。”

刘墉说:“这一次,爹地说了算。”

刘轩为了赌赢,使劲儿学习,但接下来几次乱答还是能拿到C,要考0分其实特别难,瞎蒙也难保蒙对几道。

一年后,为了把所有题都做错,刘轩扫清所有知识盲点,考了个0分。拿到成绩单时,刘墉却开香槟给他庆祝:“恭喜你,有本事考A的学生,才能考到0分。”

刘轩才知道:“又被你耍了,哈哈哈哈……”

这只是刘墉教育中的一个小插曲,他特别擅长用让孩子快乐的方式,激励他们不断突破自我。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刘轩青出于蓝胜于蓝,考上哈佛,读了博士,出了书,开了风靡网络的心理课程。

养儿方知教育难。育儿这件事,我特别认怂,普通人教育孩子,没办法让孩子学的当下特别快乐,这很正常。

在我看来,散漫自由,是短时的快乐;而深深扎根于某件东西,感受到它的乐趣,则是长久的快乐。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体验后者的快乐。

木心曾说:“先忍受,后享受。”

教育,本来就有很多时候是违背孩子的天性的,往后的人生更有许多事情也是反人性的。这大多在于家长怎么去引导孩子。

我觉得,这四个法宝越早灌输给孩子,孩子越能感受到长久的快乐。

规则意识

前几周去深圳参加一个教育沙龙,认识一个教育精英说女儿这次没考好,要接受惩罚。一问才知道,他家女儿考了95分,满分是100分。

我说:“你这也太严了吧。”

他说:“她考试前不想复习,我说可以,那你要考98分,我就不每天逼你学习。这是我们之间的规则,没办到就要接受惩罚。”

因为以前每次约定,都严惩分明,所以女儿输了也心甘情愿。

该学的时候,你得好好学,这些经历痛苦才能得到的快乐,谁也没法直接带给你。

该玩的时候,你可以好好放松,这是我们之间的规则。

守规则的孩子,往后的人生会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寻找快乐。

时间观念

我闺蜜的小孩,从小就拖延症,碰到不会做的难题,就撒娇:“妈妈,太难了……”

妈妈一开始也哄他,小孩当时情绪是得到安抚了,但作业就拖到半夜还没做完,小孩补作业,大人熬夜陪伴,一家都累得发慌。

后来,妈妈不简单督促小孩,干脆和他一起学习。小孩注意力难以集中,妈妈就跟他约定好,我们40分钟一起完成一件事,就可以休息一会玩个小游戏。

那40分钟,闺蜜处理办公文件,小孩完成单科作业,完不成的就没饭吃。

很多妈妈都会心慈手软,但闺蜜出身军官家庭,从小过贯了铁令的生活,对小孩特别狠得下心。

小孩饿了几次之后,完成任务的时间观念强了不少,自己学进去了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抗挫商

很多孩子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因为学到不会的,就本能逃避。

我表妹就这样,小学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优秀,去了一所重点中学,反而开始无心向学。

一开始,舅妈也逼得紧,老以为她谈恋爱了。后来才知道,表妹是因为在新学校找不到存在感,以前随随便便就考第一,现在卯足劲读也只能是中等。

加上每次给成绩单,舅妈总是唉声叹气,表妹就更加挫败:这么努力才考这样,不如不学。

美国著名教育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一个概念,抗挫商。表妹这情况,叫抗挫商太低。

后来,我跟舅妈说了抗挫商是怎么回事。

舅妈调整了战略,每次表妹吐槽学习不容易,舅妈都耐心鼓励她、包容她。表妹考得不好,舅妈也说:“学习的路还长呢,你别盯着这几次失败的看。”只要看到表妹认真学习,舅妈就积极鼓励她,不夸结果,夸她努力的细节。

孩子都是橡皮泥,多靠家长怎么去拿捏教育的分寸。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而只是不功利地盯着教育的结果看,孩子也会认真学习,但不过分沉溺于那些成绩上的失败。

人生的风雨还长着呢,能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情商最高的,但一定是抗挫商最高的。知道怎么从挫败中走出来,也就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保持快乐的钥匙。

美感

人生的幸福,往往不在功利,而在于那点非功利的乐趣。而这乐趣,就是审美层面的。

有一次后台有妈妈给我留言说:

特别遗憾小时候学钢琴,贪玩没坚持下去,父母也不管:反正学音乐的,全世界几个能成为郎朗?小孩子想玩就玩。

于是,她没有学成。人到中年,很遗憾,生活除了努力挣钱,相夫教子,缺少一点美感,也少了一点独属于自己的快乐。

后来有了女儿,女儿对舞蹈有兴趣,她就带女儿去学。女儿写字有天赋,她就给女儿找书法老师,用心栽培。

女儿偶尔有倦怠,她也耐心鼓励女儿,可以学少一点,学慢一点,学差一点,但要坚持下去。

她说:“也不指望丫头能成舞蹈家、书法家,但美感这东西,没个十年二十年的积累,熏陶不出气质,感受不到深层的趣味。希望女儿能慢下性子,感受到我没有感受到的美的快乐。”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年少无用的美感培养,也许就是他一生无限快乐的源泉。

有很多育儿理念,都倡导要守护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自由、平等的尊重,和孩子做朋友,这似乎成了鉴定新时代父母的标准。

与之对应的“管教”、“约束”这样的词汇,仿佛成了父母不民主的魔咒。

但实际上,不给孩子进行适当的约束和指引,孩子很容易就会走偏,甚至是铸成大错。

别让自由、平等变成了孩子懒散、不思进取、为所欲为的借口。真正优秀的父母,他们对孩子很关心,但同时也有严格要求,绝不是纵容、任由其自由懒散、毫无规则。

严格不是打骂,不是一味斥责,而是对孩子的行为和习惯有所要求和指引。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是教育孩子不变的信条。

相关阅读

【减负】小学减负没错,但这话不是说给你听的

【零起点】你跟孩子多大仇,要让他零起点入学

【落户新政】一夜落户30万人!全国最牛的学区房在哪个城市?居然是它!

【天才堕落】奥数天才坠落了,那些赢在起跑线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快乐学习】家长得多有底气,才扛得起快乐学习

亲爱的们,欢迎投稿哦(投稿发至:[email protected],主编微信号:daoshidabai)!稿费1000元起!请勿一稿多投,我们需要:教育教养(3-12岁)、婚姻情感、学习启蒙(3-12岁)、科学喂养(0-3岁)

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2-6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