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短视频,摔瘫2岁女儿!专家:这7类内容千万别看!

作者:家庭育儿堂 06-12阅读:2976次

前一阵,宁波一位王老师在社交自媒体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要不是春游允许孩子带手机,还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群体里最流行的原来是快手、抖音……

王老师忧虑地写道:

“虽然原先也知道他们玩游戏,但亲眼看到他们的投入,还是让我很震撼的,跟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城南旧事》、纳兰性德词选真的距离太远了,而这些错综矛盾的不同文化,正以奇怪的姿态叠加在这代小孩的身上。”

▲刷抖音的小朋友

▼刷频完全停不下来

没错,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今日头条等等,这些短视频软件正以燎原之势风靡网络。

海草舞、嘟啦舞、逗宠物、秀恩爱、玩孩子……各种花式玩法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

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调剂一下乏味的生活,这些本身无可厚非。

可怕的是,有些父母和孩子却因沉迷于这些短视频软件中,而丢失了自我,甚至付出了惨痛代价。

家长:盲目模仿高危动作

前不久,武汉一位爸爸在模仿抖音里大人和孩子互动翻跟头的视频时,一时失手,将女儿重重地头部朝下摔倒在地,造成脊髓严重受损,上半身无法行动。

她才2岁,人生尚未完全启程,就因为爸爸的失手写下了悲哀的注脚。

还有很多父母,因为想红、跟风,就拿孩子的安全来取乐。比如:

在门上贴上透明胶带

看着孩子惶恐的模样哈哈大笑

用巨大的雪团把孩子砸倒

用毛巾蒙住婴儿

笑呵呵看着孩子挣扎、哭喊

360度大回环

将孩子当作陀螺旋转

把孩子当猴耍

抓着孩子的手腕做前空翻、后空翻

还有带着孩子直接玩命的

爸爸抱着女儿60米高空玩蹦极

“如果孩子不是用来玩的,那么生他还有什么意义。”这本来只是一句段子,偏偏有人把它看作至理名言。

真把孩子当成玩具,随意捉弄、惊吓,把危险当好玩,还美其名曰记录孩子的成长。

殊不知,这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拜托,放过孩子好吗?

别为了所谓的流量,拿孩子的命开玩笑!

孩子:学坏容易学好难

有数据统计过:“抖音85%的用户在24岁以下,基本都是95后,甚至00后。”在这些拍摄者中,小学生竟然占了很大比例。

就连三四岁的小孩子都经常出现在小视频里,他们摆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姿势,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被网友们直呼“已然成精”。

在逗笑、取乐的背后,我们却忽视了一点:面对良莠不齐的短视频内容,因为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

班里有个孩子因为在抖音发逗趣短视频粉丝好几万,成为班级偶像,被小女生们热捧,其他小男生也有样学样,搔首弄姿,各显神通。

有小小年纪热衷化妆的

快手上甚至还掀起过一股炫耀少女怀孕的风气

最可怕的是,很多孩子不仅沉迷于观看这些短视频,还热衷于模仿视频中的低俗内容,有些甚至不惜以各种哗众取宠的方式博取眼球。

稍感欣慰的是,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一些整改管理措施,严控低俗下流内容的传播。

但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更应该反思,孩子痴迷于观看短视频,有没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疏忽造成的呢?

事实上,的确有家长为了“偷懒”,把这些短视频软件当作“带娃神器”。

这7类短视频是孩子不能入的坑

带孩子玩抖音、刷短视频并非完全不可,但是一定要注意好分寸,以下几种类型的短视频,是孩子不能入的坑:

  • 无底线的恶搞
  • 虐待动物
  • 疯狂炫富
  • 早恋早孕
  • 脏话连篇
  • 穿着暴露的低俗视频
  • 自残自虐

如何带孩子正确地玩抖音小视频?

  • 关注优质内容

短视频中也有很多有益于孩子身心成长的优质内容。

比如简笔画、手工作品教程,辅食制作,宝宝穿搭扎发,亲子小游戏,育儿神器推荐等。

关注这些优质内容,还能提高带娃本领。

  • 限制使用时间

无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其他短视频软件,我们一定要和宝宝约定每天或者每周使用次数、观看时间(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并且要严格执行。

  • 看管好手机资金

随着互联网直播、游戏的幼龄化,儿童“打赏门”事件屡见不鲜。

我们一定要看管好手机里的资金,别让孩子轻易获取微信、支付宝、信用卡APP等密码。

  • 加强亲子陪伴

父母的陪伴必不可少。美国儿科学会于2016年提出建议,2至5岁儿童可以从数字媒体中学习知识,但不应过度依赖。

除了限制儿童观看视频的时间外,建议父母或看护人与孩子一起观看,帮助孩子理解视频中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身作则,要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来源:科学家庭育儿 ID:kexueyuer2012

你应该知道的育儿知识都藏在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