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还有哪些语言,让你无意间戳了孩子的心?

作者:兰海说成长 06-20阅读:4519次

1

最近,湖南卫视新上线了一档节目《少年说》。面对父母、学校、自身的种种问题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孩子们在节目组临时为学校搭建的特别的“勇气台“上来“喊话”。

“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爸爸妈妈,赚钱真的比我重要吗?

如果不是这次机会,那个男孩的父母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孩子不想吃这两样东西竟然还需要这么大的勇气才敢说出来;那个女孩的父母可能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孩子可能并没有因为生活优渥而过得比其他同学更开心……

而最让人扎心的是,当孩子勇敢吐露心声的时候,妈妈还要以强硬的态度“怼”回去。

她从小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影子下,尤其那句“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瞬间让小编泪目,那种不被最爱的人所认同的落寞感、无助感让人不得不心疼。

在女儿恳切的喊话之后,台下的妈妈不为所动,一套大人的鸡汤脱口而出。这种打击式教育已经让孩子对自信产生了动摇。

最后小女孩说不过妈妈,只能转身离开。

在大多数爸爸妈妈眼中,孩子永远是不懂事的,需要自己引导。他们惯用“打压式教育”,用强硬的态度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

可是爸爸妈妈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常常放到嘴边的“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废物”、“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有可能会让孩子赔上自己的一生。

小编在网上看过一个真实的视频,让六个犯罪青年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都在童年时期听过太多来自爸爸妈妈们的否定、辱骂,以致于最后心理发育畸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好言一句三冬暖,冷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是孩子得不到最爱的人的肯定和认可呢?

语言的暴力足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孩子,在打着为你好、为你着想的旗号背后,哪些是父母的需求呢?哪些是孩子真正的需求呢?哪些是孩子成长本身的需求呢?

2

要想弄懂上面的三个问题,首先你得了解自己的孩子

那接下来有一个测试的小内容,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分钟之内能够回答出来这些问题,那么,您对于自己的孩子,是有一定的了解,也许了解还不够全面,但是至少说明了你不是陌生的。

第一,你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吗?

她是外向的、内向的,他遇到什么样的事儿会害羞,遇到什么样的事儿会愤怒,他更倾向于害怕的时候会做什么?她在陌生的人群当中他一般会怎么样?这就是属于你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

第二,你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喜好吗?

喜欢什么,喜欢做什么,喜欢成为谁?或者是说喜欢以后做什么样的事业,这是关于喜好。

第三,那你还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吗?

他在哪方面的能力特别强?哪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哪方面的能力中等,他的发展均衡吗?

第四,接下来就需要,这个需要指的是孩子的需要。

他会直接告诉你说自己就是想吃糖,自己就想去玩儿,自己就是不想做作业,那个需要你给我自由,这些都是孩子的需要。但这些需要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有存在的价值?这是分析需要的一个过程,但是你了解自己孩子的需要吗?这个没有对错之分,源自于孩子自己最本能的来自于内心的一个回答。

第五,那比需要更重要的就是,你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需要什么?从科学的角度,也是从实践的角度让我不断的去验证,孩子的成长的需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会更明确的提出来自己,或者是说他们会更明确的意识到自己的成长需要什么?

但是年龄越小的孩子他越不知道自己的成长需要什么,他往往只能说我需要什么,而没有意识说我的成长需要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父母真正关注的,因为说到底,懂孩子应该懂得的是孩子的成长的需要,应该懂得是他们的内心需要。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个父母在尽全力满足孩子的需要,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要,也有太多的父母只关注了孩子成长的需要,用错误的方式,让孩子为了满足他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去努力,不断的去割舍自己本能的一些喜欢,其实这两种方法不可取。

我们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更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方式来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重视他们内心当中的需要,因为那样的一些需要是他及时的,是本能的、是感性的,也是能够达成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种交流的最好的状态。

3

那回过头来,当我们想要去懂得一个孩子的时候,不管这个孩子的年龄有多大,哪怕他只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我们都需要建立这样的五个思考顺序,来去理清楚我们的思路。我给大家提供这样的一个步骤

当我们看到孩子一个行为的时候,不管这个行为你是满意的,不满意的,开心的、不开心的,欣喜若狂的或者说是愤怒的,那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你首先第一个问题要问自己的应该是,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二个问题,你需要问自己的是,你为什么会有不满意的想法,也就是说你要问自己,自己看到这个行为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原因?

当你甄别出来了自己的情绪原因的时候,你下一个问题就是问你的需要是什么?你想怎么办?

第四个问题要问孩子的需要是什么?

最后是再思考成长的需要,那成长的需要,想到的方法才是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所以,要想懂得一个孩子,要想去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其实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自己的自我、自以为是放下。

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待另外一个人都有主观的想法,我们总是假设对方会怎样,自己就会这样做,所以这样的一种自以为是的想法,这种思维方式,会引发我们和孩子之间各种各样的误会和矛盾,最后就是你根本就不懂孩子在做什么,也没有办法对他的行为进行引导。

所以当父母要想真正的去理解一个孩子的时候,还不如说父母需要首先得理解自己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