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怎么办,比打回去更好的办法是这样做

作者:六妈罗罗 06-27阅读:2048次

1

孩子被打了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位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分享这个小故事给大家吧。

我想我们都曾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别人打你,你要保护好自己。”

“如果别人打你,你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解决问题。”

“如果别人打你,你要好好沟通,告诉她打人不对!”

可是,事实上,情况往往没有这么简单理想。

有的孩子打人之前根本毫无预兆,出手又快又准,被打的孩子根本来不及反抗,如何保护自己?

有时候老师看不到打人时候的情形,无法分辨是非,不会批评或者引导打人的孩子。如视频中的老师,还会误会女孩没站稳摔倒影响排练。告诉老师又有什么用?说多了还会被嘲笑是告状精。

还有些时候,无论怎么沟通,有些孩子,动手打人已经成习惯了,家长也不懂引导,甚至还会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

该怎么办? 就这样白白挨打了?

而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慢慢变成一个真正软弱,任由人欺负的人。

所以,如片中所示,当孩子长期面临恶意欺凌的时候,这位爸爸教孩子反击,是对的。

2

不要以为这只是电影情节,后台收到很多很多类似这样的咨询:

好吧,给了这么斩钉截铁的答案,一点儿都不像平时温和的罗罗。从来我都是把自己身份代入来帮朋友们思考问题出主意的,并不会装圣母说些有的没的大道理。如果是六六被如此对待,我肯定毫不犹豫这样去做,也有过一次这么做的经历。因为我觉得:如果这种长期的恶意针对,被欺负的孩子得不到支持的话,那会带给她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还可能是心灵上的屈辱。

而对于习惯了施暴的孩子来说,她并不懂得拳头落在自己身上的疼痛,退让和宽容只会让她得寸进尺。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教孩子文明,但实际上在孩子的社交环境中,我们会发现,爱动手,屡次动手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一味教孩子不要打人,也许会慢慢将孩子教成怕事的性格了。

被打后打回去,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并不反对,但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我们知道在成人的世界里,并不是靠拳头说话,而会有规则来制约。

打回去会觉得很爽,很解气。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以暴制暴可能会存在的隐患,比如生性温和的孩子教不会动手去还击,比如有些孩子之间的打闹只是没有分寸而已等等。

总之,生活中遇到的孩子被打的情况,是更多变且复杂的。

被打了该怎么办? 在这一两年潜心研究孩子的社会能力之后,慢慢意识到,在我们看来是孩子被欺负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必经过程。

换一个角度出发,这个问题便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培养还击的力量,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选择,但更好的办法而是教会孩子拥有还击的智慧。这种智慧指的是什么呢?而怎样获取这样的智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办法。

3

先来说说有些孩子为什么会打人?

一两岁的时候,语言能力匮乏的情况下,只是肢体语言没有轻重的表现,这种我们大多会一笑而过。

而在慢慢长大后,有些孩子打人可能就是四个字“因为好玩”,还有的是怀揣恶意想达成自己的不良目的。

而在这些情形下,打人的孩子通常是欺软怕硬的,他欺负人的目的可能是看着对方慌张害怕而获得满足。通晓了这一点,应对的思路就会清晰很多了。

1.教孩子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会表达自保的意愿

“不对,不是这样的”

“你打人不对!”

“这是我的东西,还给我!”

无论是自己的意识,身体还是物品,这些对自我权力坚决的捍卫,会让对方知道你不是那个可以任由人揉捏的软柿子。

因为很多孩子在最开始打人的时候都是带着试探,你不反抗,只知道哭闹,他则会越来越过分,他会慢慢跨越正常人际相处的那个范围,来抢夺原本属于你的权利。

这也是我发现六六从不欺负别人,却也是一个别人欺负不着的重要原因。

如果六六在玩别人的东西,玩具主人过来一把抢走的时候,六六会愣一下但并不多说什么;可如果被抢走的是六六自己的东西,她会果断抢回来,偶尔也会有轻微的推攘。

捍卫自己的权益,这在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意味着自己的一个底线。将别人对你的欺负在试探中就扼杀掉。

2.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技巧

如开篇中的那位爸爸,他让孩子打回去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很细致的告诉孩子还击所需要的动作技巧:

所以,后来当坏女孩在演出时再使坏时,他女儿将人背肩摔,然后继续淡定的跳舞。

所以我们告诉孩子自我保护的时候,要细致到动作,清晰的演示给孩子看:挡住头脸,推开对方的手,别让他靠近,觉得太疼就寻求老师帮助。

孩子的社交经验并不足以他理解“自卫”的具体含义,所以说清楚技巧很重要。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在《开讲啦》做客的时候,就告诉大家要增强自己的体格,要有体育锻炼,不能一推就倒。

当然这一点因人而异,有的人就是会比较瘦弱。但是打不过,也不能任由人欺负。哪怕是拖着对方在泥里打滚,也要让对方疼,不敢再来肆意欺负自己。

而并不是做到这一点就算了,关键的是第三点,这是我们最重要却也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步骤。

3.接纳孩子遵循自己的本能反应。

当孩子打回去的时候,我们不必再虚伪的去说:“不能打人”。因为这是他所选择保护自己的方式。我们要说的是分寸,即便是还击,哪些地方不能打。

当孩子不还手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他不还手的原因。不要觉得他吃亏了没用,而是接纳他的情绪。

这个为什么很重要,因为这种共情会让孩子有底气,自己的选择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而在这个基础上,孩子才会慢慢衍生出自己的气场:

我不爱动手,并不代表我就会被随意欺负。

就算你比我强,我也不怕你!让孩子坚定这份觉知很重要。如开篇那个小姑娘,屡次被打却一再忍让,不是因为她没有还手的能力,只是因为她父亲之前总是教导她“不能打人”,她失去了反抗的意识。

六六是班上年纪最小体格也最小的孩子,如果有人打她,十有八九她会打回去。甚至带她出去玩,同行比她小一岁的轩轩弟弟被别人欺负,她都会冲上去保护弟弟,而或许是那份坚定和勇敢,让欺负轩轩弟弟的比她们大小姑娘都会让步。

我问过六六为什么面对大孩子她还敢冲上去保护轩轩弟弟,六六说:“她欺负人是不对的,而且,爸爸妈妈会保护我的”。

孩子的勇气往往总是来源于充沛的安全感,被父母深深的爱着,便有了对抗不平的力量。

打回去,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更好的办法是让对方清楚我不好欺负,我不主动去惹事,遇到事了会明确表明态度;也不怕事,是非面前有自己清晰的判断。学会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这个世界上武力的确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现实生活中学会聪明的协调,还击对方的攻击试探,用理性和平的方案教会孩子慢慢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分寸。这些习得,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会比只会比挥舞拳头获益更深。

END

文中那个读者评论要不要贴出来,我是犹豫过的,因为怕有读者没有看懂我想说什么,以后孩子和小朋友有冲突就替孩子出头。所以有话说我再强调一下,在孩子的事情里,不到万不得已,家长最好不要介入去教训别人家孩子。而遇到的情况是否万不得已,具体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教训,需要家长自己去判断一下。

六六是个不爱告状的孩子,在国内幼儿园的时候,刚柔相济的表现让老师都说她有不伤人的教养,也有不被别人伤害的气场,所以我并没预设过要帮她教训其他小朋友的情况。结果美国游学的时候,班里有个中国小男孩,极其缺乏教养,六六和潼潼放学后连续跟我们每天反应说那个小男孩打她们,拿东西敲她们头推她们。后来我接六六的时候,就跟她班其他小朋友聊天了解情况,确定不是六六潼潼冤枉他,那孩子个头很高大,在班里谁都打,是吃饭玩玩具都会被老师单独放一张桌子,强制避免他和别人起冲突的孩子。结果,很巧的,六姥姥和潼潼奶奶带俩姑娘在社区沙坑玩的时候还遇到他,他当着老人的面还对六六她们推推搡搡,男孩奶奶旁边看着不管,我们俩老人在国外也不想惹事,就带孩子回家了,回家我看六六膝盖都磕红了,说被推的。第二天送学校,我想直接跟孩子家长谈谈了,结果没遇到,就直接找那个孩子谈话了,告诉他,不要再打六六,否则我会教训他(好吧,我并不暴力,但还是以大人的身份出面干涉了)。

等到接六六的时候,那孩子比六六还快的冲过来,跟我表态,阿姨,我今天没有打六六。后来的那些天,那男孩儿依然会打人,会是全班讨厌到很多家长会要求学校开除他的状态,但他确实没有再打过六六。那是件小事,我也并没有用暴力去教训别人家孩子,但最起码我让六六知道,遇到不可理喻,她没办法自己解决的事情,妈妈会相信她理解她,并且会保护她。

美国的那件小事,小的我都没想起来在公号在朋友圈说起。今天说,也是因为昨天发《最简单的性教育,从不穿开裆裤开始(附绘本推荐)》后有朋友发给我女孩儿性侵跳楼案,看完后给触动了,很愤怒也很难过。我们会鄙视那些吃人血馒头的看客,会痛恨那个禽兽不如的老师,但孩子能走到那一步,也少不了家长在某个时候做错,缺位了。在孩子寻求理解时支持她,在她能力无力解决的时候去教训人渣,这都是家长的义务。

孩子被性侵是小概率事件,但被打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还击的智慧,未来就能比较大概率避免悲剧。所以,我没跟性侵跳楼事件,而写了这篇孩子被打怎么办的社会能力培养干货,希望对我们养孩子和做父母,都能有一些启发。

回复 “ 情商 ”可同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