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秘密21:让孩子有教养并不难,这些细节里藏着天使!

作者:家有男孩 07-19阅读:5308次

家教智慧

幼升小的专题文字等到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广泛传阅,同时也提出不少问题,我会根据这些问题做一个梳理,后续会逐步就一些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做一些交流,需要声明的是,我的交流纯属个人意见,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家庭教育的状况也是各有不同,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交流的内容不是什么权威观点,而仅仅是提供给父母的一个参考,至于针对你的孩子究竟怎么办,还需要自己拿主意,从交流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启发,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今天的话题从昨天朋友圈的一个视频聊起,朋友乘高铁从上海到北京,中图发来一个视频信息:几个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出行,孩子们吵闹不堪,在车厢里你追我赶,高声尖叫,挤在乘客的座位里躲猫猫……朋友感慨的发了一句话“车厢里最吵的是儿童,他们也会变成很吵的成年人,我终于知道那些会吵闹的成年人是怎么来的了,当然在长大一些就是会吵闹的老年人,你看看现在社会上那些会吵的老年人,查阅他们的童年,估计就是眼前这些孩子。”朋友的话令人深思,非常深刻。

其实,这样的景象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见到,只是过去有一些观点认为孩子打闹吵嘴是天性,不应该限制,这或许是混淆了公共场合和私人领域的区别。如果在公共场合你不限制孩子的行为,很可能出现不久前一个大学生踹凳子吓唬小女孩引发大人之间肢体冲突的事件。前面我写过一篇文章“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社会会加倍的惩罚!”当然这个惩罚不仅仅是指女大学生这种吓唬小孩,一定有其他方式。当然这个大学生本身和那位小女孩的妈妈也缺乏教养,行为过激,只是她们的年龄大了一些,但依然可以称之为公共场合的巨婴。

如果早期教育更好一些,或许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所以,今天幼升小的话题就来聊聊公共场合的孩子教养问题,再过一个多月孩子就会进入小学,小学比幼儿园有更多的公共场域,例如食堂、图书室、录播室、美术室、操场等等,希望年轻的爸爸妈妈正视这个问题,还可以接着剩下来的假期时间引导孩子具有合乎规范的公共场合教养行为,到时候就会成一个受欢迎的小学生了。


那什么是教养呢?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绅士淑女的一个特征就是有教养。"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如果再通俗一点,有教养的人不光考虑自己,同时也考虑别人,就是对他人尊重和私域边界深刻理解之后的一种分寸感。有了这种分寸感,大家都会感觉很合理很舒服;没有这种分寸感,就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烦恼。

又如何培育孩子真正的教养呢?

也许有人认为爱吵、爱闹、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他们一开始就要明确一件事儿:正确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内音量”。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开大会,声音可以适当大一些,以便对方可以清楚地听清你在说什么。

在室内的时候就用对方能听见的音量就好了。室内包括家里、教室里、楼道里、车上(公交车或自己家车都算上)、电梯里等等。餐厅、酒店大堂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在自己家的车里也要降低音量?因为小空间的大吵大闹会让人心烦意乱,也会影响司机开车。

“看电影不要说话,实在要说一句半句的趴在我耳朵上小声说。”这就是一个教养妈妈对孩子说的话。

电梯里有别人的时候不鼓励大声聊天,因为在如此局促的封闭空间里别人不愿意听你的事儿。需要交谈也要尽量小声、简短。站好了耐心等待出电梯,更不能在电梯里跳动玩耍,电梯不是游乐场,而是一个运载工具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久前有报道一个小男孩经常到电梯里对着按键面板小便,结果引发短路,孩子在爬出电梯井过程中不幸摔成重伤。


耐心、谦让、礼貌的举止

从小要学会给别人一点儿耐心和谦让。不挤、不抢、排队。轮到自己再玩儿。玩儿的时候如果后面有人排队,玩儿一会儿就要让给别人,不能自己霸着玩儿个没完没了虽然别人也说不出你什么来。

大人交谈或打电话的时候要安静等在一边或走开,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试图打断,不紧急的事儿等一会儿再说,紧急的事儿要先轻声提醒。

进那种弹簧自动门的时候,先进去的人要扶住门让后面的人通过或者等他接手扶门再离开,千万不要推完门进去就一放手,弹回来容易伤着后面的人;

电梯来的时候让到一侧,让里面的人出来以后你再进去;进电梯以后如果外面还有人没进来要为人家按住开门键(而不是关门键)。

到人家做客不能自来熟地乱跑,要由主人带着参观,一般也不主动提出来要参观。别看见什么新奇的就去拿去摸,不拿自己当外人儿。用别人家卫生间要问主人一下“能不能用一下卫生间?”人家肯定让你用,还会指给你适合的那一个。别人给的零食要问过父母才能吃。

好好坐着不蹬前面的椅背,不把腿伸到过道里。自己东西掉了要马上捡起来,别人东西掉了帮着捡;公共场合不钻桌子,即使是榻榻米桌肚子也不能钻,虽然你是小孩儿。


有礼貌地说话

跟人好好说话,正面沟通,避免使用嘲讽、挑衅、毫不客气的语气,不能用反问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别人跟你说话或问问题要回应。

从小不逼着孩子叫人,而是给他做正式的介绍:“某某,这是我儿子/女儿,这是某某叔叔”,孩子一般会主动地问好,无需你再三提醒。

活学活用“请”、“谢谢”、“对不起”。“请”是“魔法词”,说了别人才会帮你,不说就得不到帮助。有些小孩儿说话特别“冲”,喜欢用命令的口气,比如“我要/要吃这个”“给我拿那个”,然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像得了圣旨一样赶快去办。其实这句话正确的展开方式是”我能不能吃这个?”“请帮我拿一下,谢谢!”

即使收到的礼物不是那么喜欢,也不能说“我不喜欢这个”“这个我有了呀,太不好玩了!”而是很好地跟送礼物的人说一声“谢谢你!”。如果喜欢的话就再加一句“我很喜欢!”。

爸爸妈妈给买了东西也要说一声“谢谢”。

打完球游完泳要跟教练说“谢谢!再见!”

拒绝别人的好意时要说“不用了,谢谢”。

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时要说”谢谢“。

礼貌用语适用于任何人,包括给我们开车的司机、给我们开门的门童、给我们上菜的服务员。

跟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餐桌礼仪

在孩子小的时候,最能体现教养和亲子状态的就是餐桌礼仪。

在孩子吃饭这个问题上,中国家长比较看重饭菜质量和吃进去的数量,所以比较喜欢喂饭什么的,孩子没有自主权;而另一方面,只要他们能吃,在餐桌上怎么无礼都行,不在餐桌上吃也行。

那些丧失了饮食自主权的孩子就会格外淘气。西方人呢比较看重自主性和餐桌行为,所以从不喂饭,孩子爱吃什么吃什么,吃饱了就可以下去,但一定要自己吃,哪怕吃的满脸也没关系(不是胡闹,而是一开始没掌握拿刀叉的方法导致的结果)。家长的精力不花在催孩子吃东西上,而是花在培养餐桌礼仪上。

好吃的东西不能光顾自己吃,如果就剩最后一些,至少问一下别人要不要吃。

餐桌上可以轻声交谈,但不能又笑又闹,把椅子桌子弄得响声或者碗筷掉地上,都是很不雅观的。

现在餐厅里人多的时候 到处是小孩在玩乐,嬉戏,氛围热闹,实际上已经 影响到其他顾客的用餐。

所以说,只有立场、方法不正确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你就是你孩子的起跑线。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比社会影响重要得多。要给他们正确的东西,让他们以后到了社会上能分辨错误的东西;而不是教给他们错误的东西,以期望他们未来能与社会丑陋现象“顺利接轨”。


​对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光数落批评没有用,必须抓落实,有时还要讲究一些方法。该说没说的话,让他再说一遍;该做没做的事儿,让他再做一遍,做到了的时候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慢慢习惯成自然。行为需要反复训练,别怕麻烦,这个功夫值得花,因为趁着小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其实是最容易的。

要想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上面是罗列了相当多的细节,主要是在一些公共场合的细节,当然罗列是不可穷尽的,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作为父母有两个特别关键的追问给自己:

作为父母,你知道在公共场合该做哪些事,自己做到了吗?

你希望孩子尊重别人、尊重环境,那你尊重他了吗?

孩子们从小要体会到尊重,而不是纵容,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尊重别人尊重环境。我们这个社会什么时候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人了,家庭教育才有希望。

不要等别人过来用过激举动的教育,甚至被拍了视频上了头条,还没有认识到对孩子教养教育的缺失,到这种时候,对孩子的伤害已经很大了。

在这暑假,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每天和孩子聊上面的一些教养细节,不要怕麻烦,累积下来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的未来,试试看吧。

原创不易,若觉得有收获,可以自由打赏,也可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给我。也可关注公号“陈老师家长汇”,或在喜马拉雅FM平台搜索“北纬32度半”,给您最合适的育儿方法音频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