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亲子沟通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歪歪兔 05-24阅读:2844次

——1——

《摔跤吧!爸爸》席卷全国,票房逆袭,口碑爆棚。

虽然有些许影评在质疑电影的价值观,比如儿女是否应该承载父辈梦想之类的。不过这种声音随即被口水淹没。

有人说:这个电影让TA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当年如何地逼自己一把,才有了自己如今的生活。

有人说:电影应该改名叫《印度好爸爸》。

《摔跤吧!爸爸》原型家庭,四个女儿都是摔跤运动员

同事小张也去看了电影。但他看后却觉得,这位父亲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理想——即使在印度国情下,他称得上是位伟大的父亲了。

“他拿过全国冠军,见过村子外面的广阔世界,知道顶尖的运动员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也知道如果孩子不练摔跤,以后就没机会翻身改变命运。那他为什么不把这一切告诉孩子呢?”

——2——

的确,纵观电影,这位父亲的良苦用心令人感动。但不得不说,他跟女儿的沟通少得可怜,尤其是在一开始,他几乎是在逼迫孩子训练。

这位父亲给两个女儿找来短裤T恤,剪掉她们长发改成板寸头,毁掉自家农田搭建摔跤场,放弃吃素的宗教习惯,拉下脸去砍价买肉给女儿补充营养,忍受乡亲们的冷嘲热讽……这些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的行为,他从不和女儿解释。

只有妻子在私下里问她女儿嫁不出去怎么办时,他才说:

然而此时,两个女儿并不在场,没听到这番话。

我们常常觉得父爱是沉默的,孩子不理解,会反抗,这都没关系,他们以后一定会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歪歪兔原创文章。

这部电影里也延续了这一“设定”——两个女儿一开始并不理解父亲的做法,觉得父亲是个暴君,而自己一定是因为做错了事情,才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

直到听到了早早嫁人的同学说起自已即将到来的悲惨生活,两个女儿才开始明白,父亲其实一直在为女儿的未来铺路。

然而,如果没有这番谈话呢?

两个孩子是不是真的要放弃摔跤了呢?那她们的天分是不是真的要被埋没了呢?

那么,如果这位父亲能从一开始就能坐下来和女儿沟通,给她们讲讲自己训练、比赛的故事,或者先和妻子沟通好,全家一起讨论讨论孩子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拥有这样的人生需要付出什么……

他甚至可以让两个女儿提前体会一下家庭主妇的生活——每天围着灶台转,丈夫对她呼来喝去,没有一点尊严,隔三差五被家暴……歪 歪兔原创文章。

相信孩子只要不傻,大概都会明白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吧。

亲子间的沟通不畅留下了隐患。女儿长大后,进了体校,学到了新技术,也进入了更为自由的新天地。而后,泥地摔跤的父女对决,与其说是新技术与旧技术的切磋,不如说女儿在反抗父亲长久以来的“控制”,宣示独立。

是的,虽然孩子知道父亲是为自己好,但童年里“自我”被压抑的创伤已经留下了。当孩子足够强大时,她就一定会反抗,最终打败父亲。

即使父亲从始至终都是在为孩子好。

影视剧这样演,当然好看,还会赚到观众的一把眼泪。但这种场景要是出现在生活中,不虐心吗?

在影视作品中,不善于沟通、只会默默付出的父亲形象非常普遍,因为这种反差往往会让父亲显得更为伟大。但这并不能代表这类父亲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可以照搬效仿。

——3——

之所以觉得这位父亲没有被媒体盛赞的那么好,是因为有些孩子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但他们的家长并不是用逼迫,而是用更具智慧的方法,让孩子自主选择正确的道路。

小张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位包工头,性格如电影里那位父亲一样沉默寡言。他的父亲经常出工地,顾家的时间比较少。到青春期时,母亲也越来越管不住他了,他越来越叛逆,成绩一落千丈,屡屡逃课,最后被父亲从网吧抓了回来。

面对愤怒到要揍他的父亲,他拼着一口气说:“我不想学了,我不是学习的料。”

但父亲并没有揍他,反而问:“你觉得你可以做什么?”

他说:“我可以去闯社会!”

父亲说:“那好吧,既然你想去闯,那我不拦着你。明天你就去我工地上帮忙。”

他的父亲很有效率,第二天上午跟学校谈妥了休学手续,下午就到了工地上。小张开始了搬砖的生活。

两个月不到,他的脸已经变得黢黑,手和脸开始皴裂。

一天,他跟父亲说:“爸,你成天叫我搬砖,我以后可不做这个挣钱,也挣不来。”

父亲问:“那你觉得什么挣钱?”歪 歪 兔原创文章。

他说:“当然是做生意。”

于是,他又被送到卖水产的亲戚家帮忙。这一次,小张连一个月都没有就烦透了——他的身上每天都散发着一股臭鱼味。

最后,他终于跟父亲说:“我还是回去上学吧。”

但他父亲却说:“快过年了,他们店里正忙,你不能撂挑子。等过了年再说。”

直到了年三十晚上,小张才被父亲允许继续上学。

那天他父亲对着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咂了一口酒,语重心长地对说:“我就知道你小子干不了这种体力活,所以让你先去社会上试试,你才会死心。但你这半年落下很多课,因为是你自己耽误的,所以你自己也要补上。”

于是,小张第一次寒假里没有跟同学去网吧开黑,而是在家里啃书本。开学以后,不仅很快补上了落下的课,还一跃成了班里前10名,最后学了计算机,做了程序员。

如今,虽然有时要连夜加班修bug,但他也毫不抱怨。他说:“只有真的搬过砖,卖过鱼,才知道码农的生活相对还是幸福的。”

他也非常感谢父亲:“虽然父亲没法告诉我努力学习会得到什么。但他却让我明白,如果我不努力学习,我会失去什么。”

——4——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大概感受到了: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不外乎“沟通”二字。

我们常常苦恼于为孩子付出所有,但孩子并不领情;或者苦口婆心地劝孩子好好学习,但孩子就是不务正业,什么都听不进去。

更有家长把孩子送进了“网瘾治疗中心”,一边孩子接受“电击治疗”,一边哭着说:“孩子啊,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可见,多少家庭教育都输在了“沟通”上。

或许有的家长会问:“我们有在努力沟通啊!可是孩子不听啊!”

的确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小孩子或许能轻易地明白“摸插座会触电”“玩刀子会割伤”,却听不懂成人那些虚无缥缈的大道理——更何况有些孩子并不会一下子明白“玩刀子会割伤”,一定要受伤一次才知道。

那么,能不能坐下来,用最直观的方法,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呢?

当孩子因为遭遇失败而一蹶不振时,与其跟孩子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如给孩子讲一讲《令人沮丧的事儿》,让孩子明白“即使现在的遭遇坏透了,如果能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那失败总有一天就会变为成功。”

插图来自《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歪歪兔逆商教育系列图画书》

当孩子怕黑、怕一个人睡、怕打针时,与其跟孩子说“不怕,不怕”,不如给孩子讲一讲《不怕黑的乖乖羊》,让孩子明白“只要尝试一次,就能知道,其实那些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并没有什么。”

插图来自《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歪歪兔逆商教育系列图画书第二辑》

当孩子犯牛脾气、任性执拗、怎么说都不听时,与其跟孩子发脾气、对着干、甚至打骂,不如跟孩子讲一讲《歪歪兔的花裙子》,让孩子明白“如果不听别人的劝告,真的可能会发生很严重的事情哦!”

插图来自《不用说,孩子就会听——歪歪兔逆反期教育系列图画书》

大道理他听不懂,童话故事他一定能听懂,而且非常喜欢。

人生不是戏剧,虐心的桥段还是越少越好。而这样的影视剧正好可以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在家庭教育中“沟通”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固然不能放纵孩子为所欲为,但在引领方向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去那里。当孩子懂得你的良苦用心时,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的,要勇敢得多。歪 歪 兔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