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请看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详细建议(王丽俊)

作者:家长来了 07-20阅读:1591次

王丽俊老师 山西省太原市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山西省特级教师,曾获“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三晋名师”等荣誉称号,是《新班主任》封面人物。


幼小衔接不可忽视

什么是幼小衔接呢?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很多家长心中的幼小衔接是片面性衔接,重视“智育”的衔接,忽视能力与习惯的衔接。如何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衔接阶段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呢?


1.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左右起床,晚上9:30就寝。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做事专注的习惯。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几乎能达到40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围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4.独立思考的习惯。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5.阅读的习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位名师说好“把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很难呢!”我们的孩子虽然是一年级,但现在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不断地前进。


6.在入学之初的一周内,要完全弄清楚学校针对于学生的各种时间安排。到校和放学时间,一开始就养成按时接送好习惯。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孩子入学在校情况,便于及时修正。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里,坚持每天临睡前,带孩子一起检查第二天早上孩子要用的各种上学备品,比如,小黄帽要和衣服放一起,便于早晨出门不会丢三落四。顺便也带孩子跟您一起准备您第二天一早需要的东西。


7.要坚持做到每天老师要求带的学习备品或者其他物品及时帮孩子带上。若孩子常常记不清楚,要耐心询问细心训练。至少要有孩子班里其他2位同学家长的电话。留家庭状况差不多的家庭的电话。训练孩子每天离家门跟家里其他成员讲再见,与送孩子上学的人讲再见,接孩子以家后,让孩子与其他人报告他回来了。


8.一年级整一学年,写作业陪伴孩子一起,但不是看孩子写作业,而是自己在一旁读书。孩子作业都写完了,征求孩子意见或欣赏或检查,孩子有错误,不要让孩子改。要用别的纸再出类似的题目:A、若孩子能做得出来,让孩子检查自己作业是否有错误,然后改正。在作业本上用铅笔记录孩子不会这样的题,语气为记录孩子不会,不要写成质疑老师教不好。任何老师不在乎质疑,但是孩子在乎,孩子若是发现家长轻易或经常质疑老师,孩子会马上学会看不起任何老师的性格特点。B、若孩子做不出来,请家长讲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检查作业。


9.孩子的着装非常重要,不可以让孩子穿脏、破、过于时尚的衣服上学、过于旧的衣服上学。衣服要得体,干净,方便孩子运动。尽量不穿奇装异服、凉鞋、皮鞋等。请让孩子穿运动鞋,便于运动。对孩子带回来的各种不属于家里的东西,深究到底,必须弄清楚来缘,然后该送还的送还。


10.目送孩子进了校门之后,别停在校门口,该去哪儿去哪儿,很多孩子进了校门迟迟不进课室,形成了各种安全隐患与坏习惯,这与家长做事拖拖拉拉在校门口与其他家长没完没了聊天不无关系。若有事需要交流,请离开孩子可能看到的视线。


11.坚持关注与学校相关的新闻,坚持了解学校周围的治安环境,一定按时在固定地点接孩子。防止有一天来晚了孩子却跑到别的地方了。作为家长,没事儿看看自己家书柜,有书柜还是没有书柜,书柜里的书到底还能不能看,你自己看书吗?若是你自己没有看书,将来孩子不看书,你就别说孩子了,更别埋怨别人。


12.帮孩子择友,择其善者从之。上策不封顶,下下策:物以类聚。实在找不着好的朋友了,就选择与自己差不多的吧,不要往下找,孩子的未来决定家族的未来。家里有困难的,比如:孩子某一监护人长年病中,家里老人年纪偏大,家里经济出现问题,家里人手不够……请家长您一定要跟老师说说,说出来的好处不是暴露隐私,而是老师一定会做到怎么样营造一个更适合您家孩子成长的心理空间。老师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您家里有困难,您千不说万不说,这样就没办法从平时的生活中,帮助您的孩子了。


幼小衔接要想培养良好的习惯有什么途径呢?

第一个渠道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孩子提出要求,要小一点,低一点,孩子稍稍努力一下便可以达到。这样她就能体验到成功。当成功巩固了,你可以再提出另一个要求。一个好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第二条途径是训练:

关于训练,我想说,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培养好习惯需要用加法,科学家研究证明,一个好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矫正坏习惯则需要用递减法,逐步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


不过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的标准

首先要选择适合我们所要减少的行为标准,才能显出最佳效果。例如,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小学低中段是20分钟。对于写作业,每半小时有1次走动是正常的,所以,没有必要把标准订成零次。 2.强化物要专一 :对于不良行为的辅导,强化的来源最好只有一处,否则就没有效果。

3、一定要持之以恒

耐心坚持,才能有所收获所要改善的行为次数出现较多,已经成为习惯,因此需要采用渐进方式,逐步要求儿童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这需要坚持和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不能希望这些坏习惯在一夜之间踪影皆无。既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那就更需要我们耐心、耐心再耐心地培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才能看见儿童的进步,才能坚持到底,有所收获。


第三条途径是示范:

示范就是用行动告诉他怎么做,给他做样子。示范过程中有一个榜样不容忽视,那就是父母。有些时候父母做得不好,却要求孩子做好,根本不可能。如果家长很勤快,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地上有纸主动捡起来,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做,就会记在心里,也会这样做。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比说教上百次上千次要有用得多。所以说当父母不容易,就是说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无形中的培养。我们认为家庭的环境、氛围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年龄越小的。

作为家长还应尽量做到: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设想一下 :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 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不认真工作,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想让孩子爱学习,多看书,那么你不妨也坐下来,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做不到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那么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2.选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家长考虑更多的也是学校,从而忽视了家长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良好的习惯是父母能够和应当给予孩子的最好、最重要的馈赠。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家庭胜过好学校......”


第四条途径就是激励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要无数次肯定,“这样做好,……这样做好……”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而且要将这种激励社会化。马克吐温说:“靠一句赞扬的话,我可以活两个月”。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才6、7岁的孩子。 欣赏你的孩子,作为父母、当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扬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起 着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入学后家长的角色

一是要做孩子学习的伙伴。晚饭后要陪着做作业。第二天的文具要示范给孩子按课程表准备好。入学开始时的几个月都要陪着。但这些都要陪着他一件件地做,最后由他自己做。渐渐地便可养成好习惯。

二是要成为学校和老师的良好合作者,而不是对立者。

三是要当个称职的勤务员。在暑假里,要为孩子合理准备一些必备的学习用品。如:不要用自动铅笔。一般用HB铅笔。橡皮和尺子都是越简单越好。铅笔盒都不要功能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书包不要太大,带上当天的书本就行,一年级不会有太多的书。


作为多年的班主任,又是刚带完一年级,个人有几个观点仅供参考:

一、早点开始大量识字

您知道我们古代的儿童,六岁时普遍可以达到三千字的识字量吗?您知道我们古代文人的记诵量是现在大学生的万倍以上吗?中国现在有大师吗?究竟是谁在培养有想象力、创造力、健康、充满爱心、高雅、纯洁的人才?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恰恰是使用感性的。香港大学有一份研究报告,他们花了很多年研究儿童学习的脑神经规律,得出的结论中有一条,学习汉语主要是用右脑,学习英语主要是用左脑。按照西方的理论,中国的儿童恰恰要早识字,必须趁着感性好的时候赶紧学习。所以中国的儿童早识字,早看书,热爱学习,热爱文化。为什么中国的文明那么发达?因为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始终全面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我们真应该怀着深深的敬意感谢我们的祖先。

不要过早认字?可别上当!人生聪明识字始! 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

犹太教育是世界公认的相对成功的教育,许多致力研究其成功秘诀的学者指出,犹太人的成功教育法则,其中一条便是儿时较早识字和童年阶段的经典积累。经典记诵法直到现在仍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他们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要接受每天几个小时以上的教育活动,其中经典训练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课程。现代心理学和生理科学证明,人生记忆的黄金期是十二岁之前,以后则是不可逆转地递减,幼学如漆,确乎如此。

单从识字而言,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能掌握2400个常用字就可自行阅读。可是,我们现在要用六年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学完2500多个汉字。如今我们的孩子记忆黄金时期,整整六年,精力全部耗费在几篇课文中,只为记住两千多个生字而鏖战不休。我们的识字没能培养孩子们的字趣情感,并直接湮灭了他们对运用汉字的探索热情。于此同时,现如今的国民,不仅鲜见有人把玩”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逍遥游“这样的文字游戏,连”鸳鸯——蛱蝶“”芙蓉——杨柳“这样充满童趣的幼儿识字方式也式微了。还有不少语言学家甚至指出,国人对汉字的漠视,只能集中地使用少数的熟字熟词,使大量的汉字变成生僻字静躺在字典和词典中,汉语语汇变得空前枯竭。

二、背诵经典从入学开始

5-6岁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古人云“幼学如漆”,这时孩子大脑是空阔澄澈的,把最好的优秀传统文化记下来,是终生难忘的。可以从蒙学篇开始,然后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学生必背古诗文》《高中生必背》。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背诵四书五经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句子,谚语、成语、格言、歇后语等。

背诵经典的好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

2、专注力提高

3、记忆力提升

4、语文能力增强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

8、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养成

9、促进亲子关系

10、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提高动手能力,从做家务开始

出于疼爱,很多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有的妈妈还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读书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务专心学习,就会更优秀么?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 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还有很多实例证明,想要孩子成为精英,让他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


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1.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

3.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不能只问“作业多吗?”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陪伴孩子作业的小贴士:

1.怎样的握笔姿势能把字写得又快又好。


2.怎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课本上做标注和笔记,又不至于把课文都弄得看不见了。

3.怎样写数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观,又很快。写得不工整,很大的原因是还没思考就开始做题。所以要求她必须打草稿,必须下笔前估算纸上空间的安排。

4.怎样听懂英语老师的课堂用语。有段时间我们发现孩子的英语书上画满了小人儿,根据经验,我们知道这是孩子上课在分心,而分心往往是因为听不懂。一问,果然,6 年级的英语老师基本上全程都用英语讲课,和5年级的英语老师很不一样。虽然说的都是最常用的句子,但我们孩子还是听不懂。于是就对此作针对性训练,而且强化预习环节。这样一来,课本上的小人儿就减少了。

5.重视预习和复习。而预习的重点在于能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上课;复习则需要找到薄弱环节,越薄弱越多投入时间复习,而且让孩子学着把薄弱环节想得比较具体,这样她就能够看到问题而有解决的思路,且能估算到需要多少时间能搞定这薄弱环节,从而学会见缝插针复习。通过长期训练让她牢牢把这些观念记在心里并去指导行动。

总之,幼小衔接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从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去改变,从而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请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让我们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们一起做好幼小衔接,给孩子一对飞翔的翅膀,在未来的天空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