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可怕的控制欲,才是孩子成长最大的绊脚石

作者:☆积木育儿☆ 07-20阅读:5387次

Part 1

最近朱雨辰炸了!因为他的妈妈。

在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的妈妈以一番“贤妻良母”论掀起了网上的轩然大波,她在节目里非常自豪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的奉献,对于孩子的宠爱,不仅当场就让不少嘉宾咋舌,更让观众纷纷吐槽。

“我是用我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我没有自我,我完全没有自我,我现在还能做,我还能奉献,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顶两个菲佣啊!”

没错,这些令人咋舌的言辞,就是从70多岁的朱妈妈口中说出来的,而且她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很自豪,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奉献精神很满意。

朱妈妈每天早上四点起来给儿子煮汤,这汤一煮就是十几年;

自备电磁炉,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小旅馆,都自己做饭给儿子吃;

儿子发的每篇微博,朱妈妈也要去买个本子抄下来;

儿子的每段感情她都清楚,都干涉,“贤妻良母”,能像她一样伺候儿子的女孩是她选儿媳妇的原则……

也许朱妈妈觉得这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但换一种说法,这其实更是一种无孔不入的控制——要把孩子的生活掌控在自己手心才踏实。

朱妈妈是开心了,但朱雨辰开心吗?

在另一档访谈节目里,朱雨辰表达过自己压力大,比如就他不想吃朱妈妈烧的鸡毛菜这件事,两个人都能大吵一架。

妈妈为了让他多吃鸡毛菜,就说自己为了选鸡毛菜手都裂口了,可以说是用苦肉计来绑架孩子吃。这给朱雨晨太大的压力,他根本吃不下去。

因为这事,朱雨辰跟妈妈说了那句重话:“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朱雨辰还把自己比喻成桶,他妈什么都往里面倒。

明显看得出来,朱雨辰在面对妈妈的“宠爱”时,是有巨大压力的,也有过反抗和争吵。可妈妈毕竟是最亲的人,如果她不肯改变,那只能他自己改变,渐渐地也只能接纳了妈妈这种无孔不入的控制欲。

Part 2

朱妈妈的付出,是爱吗?

不可否认那是爱。但更多的是,朱妈妈在这种付出里得到了满足感:既能得到旁人对这种付出的称赞,也能让孩子产生愧疚之情;更多的是,在这种付出的伟大里自我感动。

在《黑镜》第四季里有一个故事:单亲妈妈差点弄丢女儿,害怕再有这种意外情况发生,就同意参与了一种高科技方舟天使的使用——在女儿大脑里植入芯片。

之后,家长就可以通过监控器定位孩子的位置,查看孩子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各项指标,甚至能在屏幕里看见孩子所能看见的视角,而且如果觉得有些东西不想让孩子看见,就可以打码。

女儿在成长中,妈妈给她屏蔽掉了所有能让她情绪变化的因素,虽然暂时看起来孩子的成长更健康,可是孩子甚至都没有体会到什么是恐惧,什么是伤心,不懂得一个人的正常情绪是怎么样的。在学校里她被人当成怪人,以至于到最后,她跟妈妈起冲突、打伤妈妈时,对暴力也没有任何顾忌。

看起来,妈妈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健康,才做出监视孩子行为的举动,然而这样一来,孩子没有了自己的隐私,失去了和妈妈正面沟通交流的可能——妈妈对她的行为了如指掌,不用沟通都知道,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体验,只要妈妈不允许,她都不能接触。

这样被规划好的人生,看起来是捷径,却成为孩子最大的绊脚石。

那些自以为是的控制欲,只可能让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得不到尊重的亲子关系,到最后都只能崩盘。

Part 3

控制欲强的父母,在付出的自我感动里,越陷越深。

朱妈妈说的那句话:“我是用整个生命在对待儿子,我完全没有自我。”这话我曾经听岚姨提过。

岚姨几乎就操办了她儿子的一切,从小到大。初高中在学校边上租了房子陪读,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后来孩子大学毕业想在外面闯荡,非要装病让孩子回到身边来,但是孩子的专业在小地方不吃香,工作也不太顺利,母子俩关系越变越差。

现在她儿子不顾她的阻拦,再次离开了小城出去闯荡,岚姨就天天在说儿子不孝,她都替儿子准备了工作和房子,把大半辈子全都给儿子了,儿子到头来却把她当仇人。

无论是朱妈妈,还是岚姨,她们的一个逻辑是:只要我做的决定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她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回应,而这种付出感是会上瘾的,也容易让人越陷越深。

被控制的孩子,在挣扎和妥协当中,找不到出路。

年初那个“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王猛大家应该还有印象,成长中因为父母的“过度关爱”而在生活中引起很多的不便,因为无法接触更多的人,所以他的交际能力比较弱,从小很多事情被安排好,他也很少有自己的选择权。

王猛在这种亲情的管束中苦苦挣扎,即便他试图沟通过,父母还是没有当回事,以至于到最后发展到写万字长文控诉。

父母的过度关爱,对于孩子来说,或许只是沉沉的担子,一面不得不受着,一面又想卸下,在挣扎和妥协中,找不到出路。

Part 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想要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界限感。

被尊重的孩子,自然更懂得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孩子都要去走自己的路,妈妈们也别太执着于做“贤妻良母”。

孩子的人生不附属于你,你也不附属于你的孩子。

有时候,看到女儿想穿裤子,妈妈就会觉得裙子更适合,非要孩子穿自己挑的裙子;孩子的房间也一定要去收拾,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孩子有一点的成绩下滑,就开始抱怨孩子不够努力,抱怨自己没有教好孩子,被埋怨和自责的情绪围绕。

建议这样的妈妈们:

别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家庭上,让自己成为家庭的菲佣,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寻找乐趣,而不是在为别人付出的过程中寻找满足感,陷在为别人付出的自我感动里出不来。

孩子在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滑冰啊,唱歌啊,也会交到一些不一样的朋友,这些正是孩子缤纷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有些爸妈并不认可孩子的选择,甚至严格约束孩子,对孩子的朋友进行筛选,并阻挠孩子的爱好,经常会产生一些冲突。

建议这样的妈妈们:

学会亲情“断舍离”,尊重家庭个体的彼此差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想法,自己觉得好的事情,对方不一定觉得好,不能因为是家人,就要强迫让对方认同自己的想法。

界限感这个东西,摸不着也看不见,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存在的。

有了界限感,孩子才能在宽松的氛围和心理状态下,舒展成长;母亲才能及时而得体地退出孩子的生活,不至于自己被孩子全程绑架,失去自我。

这是智慧的母亲,最应该做到的事,也是最难做到的事。

只不过,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孩子一个人往前走。

在“看见”孩子的之前,先要看见自己。然后,用心去了解和沟通,去理解孩子内心真正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挤进孩子的未来里。

如果说养孩子就像放风筝,母亲总要拉一条掌控的线,但当风筝乘风飞舞的时候,母亲及时剪掉手里的线,才能让风筝变苍鹰,去翱翔属于自己的天空和人生。

总想控制孩子的母亲,谁的人生都不能成全。

愿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