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男女性别差异,让孩子可以做自己

作者:萌芽研究所BUD 07-27阅读:3102次

今天也有录音哦~后台回复“男女”可获取0-12岁孩子性别特征形成表,和12种可涂色职业卡片。(PS:今天小芽启萌积分商城上新书了哦,「优陪会员」快用积分兑换吧)

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一个困惑,前些天,她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视频拿给奶奶看,因为一群小朋友在玩水枪,所以视频里特别吵,奶奶看完以后的第一句话是说:哎呀,怎么一个女孩子比男孩子玩得还疯啊。

听到这句话的朋友,心里头真不是滋味。

她知道自己孩子的个性,3岁多了,实打实就是个小女汉子,不喜欢粉色的裙子,也不喜欢玩洋娃娃,最喜欢的玩具竟然是小车;倒是每次带她到户外,玩得比谁都开心,玩泥巴、捉虫子这些都已经挑战过了,把蜗牛和蚯蚓放在自己手心里,也没看过她有一丝犹豫的。

那天奶奶的一句话,让朋友伤心的同时,又有很多担心。虽然她也认为孩子有喜欢任何东西的权利,但等她大一些,会不会因为性格“太野”,而导致不得不承受,不该有的性别压力呢?

△ 截图来自台湾吧视频《溫柔革命》

当朋友来找我分享她的苦恼的时候,我其实也完全能理解。我从小没少“野”过,经常跟一堆大男孩子们爬树摘果子,搬开石头翻泥土,把自己弄得全身脏兮兮,还因此脱臼过(捂脸),外婆那会儿就边给我贴创可贴,边心疼我,一个姑娘家留下那么大的伤口,像男孩子那样那么野做什么。

因为我自己从小都是这么“另类地”长大着,也有过很多关于男孩女孩性别差异的怀疑和思考,所有今天也想和大家谈一谈我的感受。

01

我们的自我印象,起源于家庭

因为从小都很野,所以我爸爸妈妈和外公外婆,也经常就我的性格产生过很多讨论。大家最大的担心,就是我这种疯丫头的个性,以后一定会让我很吃亏。

那会儿外公外婆也会和我说,女孩子应该多看书,少跟你哥出去玩。

当时听到这段话的我是非常不服气的,凭什么要把我从“玩耍”的队列里划出去,只是因为我是女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妈却一直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她常常会告诉我一句话,“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去做”。

因为身体的原因,妈妈的腿脚并不好。

有一次我很想和小伙伴们一起用放大镜,看蚯蚓和蝴蝶,但是总是抓不到蝴蝶,所以回到家后很懊恼和妈妈诉苦了一下,但是腿脚不好的妈妈听完我的话后,却接着网,和我在田间又找了一傍晚的蝴蝶,最后和我们一起做了一个非常简易版的生物报告游戏。

当时我和我妈弄得全身可脏了,可是我妈却一点都不介意,大方和我说“洗干净就好了”。

这其实是很小的事情,但当时我就知道,如果换成外公外婆,他们肯定会说,“女孩子玩什么抓蝴蝶,脏死了”。

△ 截图来自台湾吧视频《溫柔革命》

这些小经历在我的童年里随手拈来,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坦白说,男女性别的差异特征,我长大了之后自然越来越明白,但是拥有这份平和并且淡然地看待男女性别的差异,前提是我在我人生的前20年,我并没有被这份压力所束缚着。

这是因为我妈妈的那份强大力量,就好像一道网一样,保护着我自由和开放的内心。

我始终能够感知到,妈妈对我的那份“不介意”。她看我,是因为我是我,我想做什么,我爱做什么,以及我能做什么,而不是跟着别人的标准,判断我是一个女孩子,就应该得做一个女孩子的事情。

她总是用行动去支持我,去跳出男女性别差异去看待自己。

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的行为和评价,其实也会让我们形成最初的对自己的印象。正因为我们的第一自我印象来源于父母,所以我们更需要明白,真正的男女差异,是需要我们孩子在人生的一步一步选择中,自然沉淀下来的领悟。

孩子最终会明白原来自己更擅长什么,如何和别人进行互补和合作,如何去看待差异化的自己,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是孩子从自己内心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结果。

能够清晰区分“我是谁”,比起刻板地接受“别人认为我应该怎么样”,是孩子人生更关键的自知能力。

02

鼓励孩子接受多元的美好

我们需要撕开孩子的性别标签,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引导孩子思考“男女有别”。

我说的男女有别,是指性征(Sex),指的是个人的生理身份。比如一个人的染色体、生理特征以及激素的影响,这些从生理构造上就决定了男女的生理差异,这是我们孩子性教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性征之外,针对孩子的性别标签,我们还需要先了解性别形成的发展规律:

2~3岁,我们的孩子会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别标签,比如说出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但这个时候男女的生理差异在孩子心中是没概念的,他不会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生理身份。

3~5岁,我们的孩子会处在性别标签交叉期,比如我们会发现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一会儿做妈妈,一会儿做爸爸,甚至有时候换一件衣服可能就变成另一个性别的人了。

5~7岁,我们的孩子开始真正理解,性别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特征。特别是很多小学生,其实已经能够很早就形成稳定的以特征为指向的性别认同。

到了5-7岁这个阶段,就是我们一直所设想的,男女性别特征的形成阶段,也就是除了生理构造以外,我们将以哪种性别身份在社会上生活,这种性别身份是可以随着我们周遭的环境影响,和我们自己内心的期待而改变的。

从这个发展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即便大人什么都不说,我们的孩子也会在成长中自然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差异,以及会因为自己内心的期待而调整自己的身份。这便是我们孩子自发形成的标签和印象。

标签和印象不代表都是错的,但如果没有弹性,就会陷入到刻板印象的怪圈里,比如认为女孩一定就柔弱,男孩就一定有领导力。

人们一旦接受了性别刻板印象,就会倾向于记住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事情,而忽略不同的事情,甚至会因此限制了很多孩子的可能性。下面有两个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 多玩交叉标签的游戏

交叉标签的游戏,比如角色扮演,或者是过家家,都是可以帮助孩子打破身份对自己的限制,让孩子充分感受自己在不同的场景中该有的特点。

比如我之前分享过香港幼儿园的课室里,会有一个表演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戏服,以及各种过家家的道具,比如厨房玩具、消防员的设备、警察装备、城堡等。

△ 后台回复“男女”可获取给孩子的12种可涂色职业卡片

当尝试去打破孩子的性别可能性,我们会让孩子更专注在角色和社会作用中,比如有一次孩子们在学习理查德・斯凯瑞的《忙忙碌碌镇》时,大家在班里模拟起这个小镇的情景:

这里是孩子的想象,但里面却没有角色的边界,当孩子们决定要做消防员的时候,其中一个小朋友会宣布:“让我们开始工作!”

然后大家就各就各位穿上消防服,戴上消防帽,锁定好需要灭火的角落,娴熟地配合起来:开水龙头,升高机器,救人,下降机器……全部流程一气呵成。

拥有这项体验的孩子,他所感知到的,则是更自由的角色的可能性和潜在的作用,她不会因到底自己是女孩子,能不能做好消防员这个角色而产生自我怀疑,而是尽情地在整个活动中,让自己充分地成为“挑战者”和“领导者”。

◇ 别在环境中对孩子设限

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培育更多的机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别对孩子设限,给孩子更多可能性的兴趣,提供更丰富的环境,这个过程,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从能力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从刻板印象中去“规定”孩子的教养选择。

很多所谓男孩子才能玩的游戏,恰恰是开发很多逻辑思维、几何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如果用男女有别限制了自己家的女孩子,是不是又会有很多的可惜呢?

同样,很多所谓的女孩子才能玩的游戏,其实更开发了一个人的情商能力、艺术和想象力空间,以及修养气质,这难道男孩子都不需要吗?

参与便是孩子最好的兴趣启蒙的起点,让孩子通过探索的途径,知道自己的潜能有无穷的力量,而这份力量又会反过来助推孩子往前走。

孩子喜欢什么,就放手一试,而我们也愿意给孩子更多的兴趣选择,让孩子去打开自己兴趣爱好的大门,因为即便是蜻蜓点水,但我们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兴趣就会成了一朵莲花,开在孩子的心扉成为最绚丽的那一株。

之前看过TED分享过一个程序员的故事,她叫琳达·卢卡斯,现在在教孩子们学习编程。她最初开始接触编程是在14岁,当时为了自己的偶像美国副总统,想要建立一个网站,所以才开始接触编程。

在此之前,她从没有被鼓励尝试过,更别提父母对她说过“编程”这件事情。

△ 截图自琳达·卢卡斯的TED分享

但是当她接触了编程之后,她深刻地爱上了编程。现在她是一个程序员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编程,她发现即便那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小女孩,一直认为自己并不应该喜欢计算机,因为父母会这么想。

她现在在做的就是,用好玩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接触并且喜欢接触编程,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给那些可能对科技充满了热情的孩子一个进入的机会。

她最终希望的是,未来参与用科技来创造世界的,不只是20几岁的硅谷青年,也可能是来自肯尼亚的女生们?等他们长大,都有可能积极、热情地看待科技,拥抱这个世界的机会和力量。

我们提倡“男女平等”那么多年,其实背后便是我们对“男女刻板印象”的反对和抗议。

在我说对孩子的期待,我更希望的是,

他们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样一个人,

而不是,那样一个男人或女人。

我们鼓励和珍惜男孩女孩天生的性别差异,并且让每个孩子都有相互对等的机会。善良、勇敢、果断、负责,每个人都可以自愿地获得这些好的品质,而不是受男女标签的束缚。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不要再因为性别而受到限制,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萌芽的话

这几天连轴在出差,先是上海参展,然后去北京,结果在滑行道上遇到上方的雷暴,就在机场滑行道上待了好几个小时,所以晚上才抵达北京,选了一家还是挺不错的品牌酒店。

但最惊魂的是,半夜三更,竟然有三个陌生人试图进入我的房间,谈话声音震耳欲聋的。吓得我整个人从床上跳了起来,跑出去看啥情况。最后,我们四个人在门口面面相觑,他们给我出示酒店前台给的房卡,大字地写着我的房间号。

打电话去投诉,酒店说系统出错,把我的房间当成空房一直挂在上面。这意味着如果不是半夜发生这样子的事情,第二天的白天,我出门了,酒店也同样会安排我的房间给别人入住。

想想就足够让人毛骨悚然。

这几天朋友圈都在讨论性侵,讨论“Me Too”,昨晚的事也让我想到了出门在外保护好自己,这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比如在酒店,反锁房门都还不足够(有门卡还是能刷进来),一定要插上链条……不要忽视这些小细节,在关键时刻它们都可以保护到自己。

我明天的文章原定是分享一个歌单,是我孩子们很喜欢的启蒙视频歌曲,但经过半夜的事情,加上刷朋友圈的感受,我也很想和大家说说如何教女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及提高自己的识人能力,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和感受,等我今天或者明天把稿子写完,大家周六和周日都要记得来这里坐坐哦。

这周小芽启萌积分商城又上新了哦,订阅了「小芽启萌·优陪会员」的大家,快用小芽币在积分商城换取推荐书籍吧。这次可以兑换的是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这不是书》和《小面具》。

这两本玩具书,一本出自法国著名插画师让·朱利安,一本出自画过神奇宝貝和面包超人的和田琴美,用奇妙的构图和设计让孩子看到一件物品不同的角度,尝试突破习以为常的限制,发现更多可能性。

你家是女宝还是男宝呢?关于“性别刻板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留言和我一起讨论吧,留言我会选3个送礼物哒,名单会在下周一(7.30)公布,我们明天见啊~

本周团品:

萌芽高颜值定制全包围头盔返团

安全透气可调节大小 X-cool儿童头盔

夏天必备·超轻薄 防晒到手指

日系百搭好看+Cogit成人防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