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自己的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作者:佳林母婴大世界 07-29阅读:349次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

你怎么不给我盛饭?

周末晚上,我做好饭菜,叫在看动画片的女儿过来吃饭。

正看得入神的她答了句:“等会就过来。”知道她性子的我没再催促,和老公先吃了。

过一会,女儿跑过来,看了一眼桌上的菜就问:“我的饭呢?妈妈,你怎么不给我盛饭?”脸上写满生气和不满。

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女儿的口气分明在说:我来吃饭桌上就应该摆好饭,作为妈妈,你凭什么不给我盛饭?

已上小学的女儿在学校也是自己盛饭,并不是不会,怎么回家反倒觉得我应该做这些呢?

由于我工作忙,陪孩子时间不多,所以只要在一起就会尽可能弥补她。虽然也时常警告自己要懂得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可一看到孩子就心软,不自觉就为她做很多。

一直以来,都是我给她盛好饭等她吃,久而久之便认为理所当然!既然受之无愧,何谈感恩我为她做的这些事?

我望着女儿,尽量让自己语气平缓:“妈妈想了一下,可能之前一直帮你盛饭,让你觉得是我应该做的,这是妈妈的疏忽,对不起。可没人有义务帮你做自己该做的事,盛饭是你自己的事,以后也应该你自己盛。”

付出一切,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这大概也是现在很多中国父母面临的困境。

爸妈不配有我这么优秀的儿子

豆瓣上曾有网友说10岁侄子的故事,看得我是心惊肉跳。

这名网友10岁的小侄子非常聪明,奥数、围棋、轮滑成绩都好,全班考试成绩第一,英语口语也很棒。

在和小侄子聊天时,他却狠狠吐槽,自己爸妈不配有他这么优秀的儿子。

父母没钱,只开得起十几万的日产车,同学拿的都是iPhone,他却只有儿童手表。学得再好也没用,父母没钱还是什么都给不起。

其实网友口中的侄子能发展各项兴趣爱好,家境相比大多数人已不差,但他依旧觉得父母给予的太少,甚至嫌弃这个生他养他的家庭,上演一出“狗嫌家贫,子嫌母丑” 的闹剧。

年仅10岁,思想却早已超出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我努力优秀,就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原生家庭。

这一切,恰恰是给当下无原则付出的父母们一记最响亮的目光。

为什么掏心掏肺地付出,孩子却学不会感恩?

答案很明显:父母们忙着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关心饮食起居, 询问成绩好坏,却从不注重孩子精神上的滋养,忘记从日常小事中教会他们感恩。

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了白眼狼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无原则的付出,只会加剧孩子的受之无愧感。

太多关于孩子向父母索取无果,最后心生怨恨的新闻报道,除了叹息更让人心痛。

陕西渭南,32岁独生子从小被娇生惯养,为骗取高额保险赔偿,不惜毒害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的父母。

江苏盐城,10岁男孩暴打奶奶,脚踹脑袋,腿夹脖子,而被打的奶奶全程不反抗,也不呵斥,毫无怨言任打任骂。

广东信宜,一名中年男子当街对亲生母亲大打出手,仅仅因为母亲出来摆摊,不在家帮忙照看孩子。

江苏另一名12岁男孩,因弄坏茶馆物品,想让妈妈赔偿,之后妈妈言语可能引起孩子不满,众目睽睽之下死死掐住妈妈脖子。

鸦知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自己的心头肉,竟慢慢成了榨干自己、嫌弃自己、甚至仇视自己的白眼狼,让人心寒。

中国父母的爱往往太过厚重,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却忘记孩子也有给予他人爱的权利和义务。

这种习惯性索取的心理一旦某天被打破,孩子自然容易心生怨恨。

如何教孩子学会感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会更珍惜他所拥有的一切,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会更强。那么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教会孩子感恩呢?

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与爱,不要替他做太多。

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对孩子不要事事躬亲,尤其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孩子,让他承担起家庭成员的责任。

我们甚至可以邀请或要求孩子帮忙,让他体会做父母的辛劳,知道生活不易。

物质方面也要有所克制地满足孩子,让他懂得任何东西并非想要就能得到。

● 让孩子在帮助他人和他人的帮助中获得满足。

在日常小事中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让他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母懂得感恩,对生活保持热爱,是孩子的一盏明灯。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凡事记得说谢谢,对他人多一分感激和尊重。

上行下效,孩子才能将感恩变为一种生活常态。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是爱的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

不懂得感恩的人,路会越走越窄,也会变得愈发薄情势利。

如果你爱孩子,请一定要教他学会感恩,这不是自私,而是作为父母最长远的智慧。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

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与孩子间相处的种种,而语气竟影响孩子的一生。

01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

“孩子,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

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

“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

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02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

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

“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

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

“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

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03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

“宝贝,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

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

“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

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04

赞美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

“画得一般,好好练。”

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

“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

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05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

你不能责备他:

“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

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

“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

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但,无论你有多少钱,别人家的婴儿生下来爬,你家的婴儿也不会生下来就跑。在人生成长这个课题面前,钱是没有意义的,父母的责任心与智慧,才是一切。

只要有心,只要用脑,我们一定会找到与这个世界、与未来、与孩子们之间最快乐、最有趣、最优化的互动游戏。而这一切努力,都将让我们收获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培养一个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正直诚实的孩子一直以来就是一项艰巨任务。但这件事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去做,没有什么工作比这件事更加重要、带来更大的回报。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历史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