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逆袭被北大录取!这位妈妈是这么做的!

作者:雷得成长记 08-01阅读:3381次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会发光

北京大学:这个“中国的哈佛”是多少莘莘学子深夜奋斗的梦想。

有这么一个被北京大学的录取生张斌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还是一个令家长头疼、让老师抓狂的问题少年:因为打架被记过2次、考试作弊、谈恋爱、逃课、赌博⋯⋯反正该做的坏事,他几乎全都做过。

可是他最后却以659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周围的人都评价他说:张斌是很聪明,可就是玩心太重了,心思都不在学习上,每天就会玩手机,所以成绩就一直上不去。

做家长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点出息呢。于是,张斌的妈妈也是为此经常焦虑到睡不着!给他请最好的家教,报最好的辅导班,但这个孩子就是对什么都有兴趣,偏偏就是对学习没兴趣。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放养模式。

1.信任和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

那是为什么后来张斌又以黑马的速度将成绩提升上去了呢?

张斌妈妈沉下心来发现:张斌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玩手机和电脑,自制力非常差”,很多家长的反应就是禁止。张斌妈妈也不例外,可是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让我往东,我偏偏要往西。于是结果就是“家长越禁止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就越要玩到无法自拔。

然而,有一位朋友给张斌妈妈推荐了一本书叫《再见,中国式家长》,讲明这类青春期孩子的三个叛逆心理学模式:不溺爱、不禁止、不违背诺言。张斌的妈妈深受启发,于是,她开始了放养的模式,不再去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和电脑,而是给他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去犯错,也学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为什么特别喜欢玩手机,他们不理解的是:很多孩子之所以沉迷于手机里的游戏,是因为在这种虚拟世界里有着现实世界看到的精彩。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就在互联网上体现了,如果我们加以引导,其实还是可以在手机里学到很多东西的!

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先转变自己落后的观念,从根本上理解和信任孩子,孩子得到了理解和信任,自然而然的就会认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教导,就会乖乖听话了。

2. 鼓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就是:喜欢指责。无论孩子在处理自己的事情对错与否的时候,大部分家长总是喜欢不停地“指点”孩子:你就应该这样,这就应该那样。你这里不好,那里不行......这样会让我们的孩子厌恶我们的这种教育的行为模式。哪怕我们只是单纯的为了孩子好,但我们却是用错了方法。

想要孩子进步,最好的办法固然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反省自己,去承担责任。靠自己双脚走出来的路,悟出来的道理,会更深刻。说教式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所以张斌的妈妈就改掉了喜欢“说教”的坏毛病。坚持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去挖掘和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并不差,闪光点还是挺多的呀!

于是就鼓励张斌往自己有兴趣的方面去发展,也不强求他要在学校里的成绩多么多么好了。但令她感到惊喜的就是张斌的成绩越来越好了,最终在高考的时候超常发挥,最终被名校录取。

就是以一种“放大优点”的心理,去教育孩子最终取得了成功教育的案例也是多的数不胜数。我们不应该把孩子的缺点放大,这样他只会越来越自卑、不自信和抱着反逆的心理与你抗争到底。有时候顺从孩子的心,让一切顺其自然,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适当的指导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