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难当!这些育儿深坑一定要绕开

作者:程博士育儿 08-01阅读:3192次


“小儿难养,父母难当”孩子的到来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了欣喜和欢乐,也同时带来了一波接一波的烦恼和挑战。想做一个称职的好父母不仅要顶住汹涌而来的压力,抗起责任的重担,还要学会分辨什么是真的为孩子好,不断进步,强化自我,理智地绕开育儿路上的那些深坑。


1别小瞧了孩子,也别高估了自己


“你离开我可怎么办啊?”、“这孩子没我的照顾可活不了。”、“养你真是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你操碎了心,你怎么还是不听话?” 这几句话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


这些父母有一些显著的共同特征: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付出。把孩子视为生活的重心,将孩子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为孩子建造舒适安全的庇护所,认为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就不知道如何生活。


前不久有一则新闻:23岁男子不愿洗澡与母亲争吵,爬上屋顶欲轻生。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无从知晓,但从侧面可以推断出这位母亲平时应该没少管孩子,还很可能是什么都管。这名男子也许并不是真的不愿洗澡,而是将这视作一种反抗。

很多时候孩子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父母怕孩子受伤害,怕孩子用错方法,怕孩子走弯路,就以大人的身份、强者的姿态去指导孩子。



“管太多”是很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他们执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话去做事,使孩子变得胆怯、懦弱、失去自我。结果是什么都要管,孩子却越管越长不大

2逼孩子往往并不能使孩子变优秀

《不逼孩子一把,你都不知道他有多优秀》、《逼孩子的父母是最有远见的父母》、《现在逼孩子吃苦,将来孩子一定会感谢你》……相信你一定看到过这些夺人眼球的话题。


逼孩子是为了孩子好?逼孩子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逼孩子会使孩子变优秀?-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有时逼迫不但不能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迎头而上,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前进的动力,那么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放纵他,任由其发展了?当然不是。



孩子无法完成或遇到困难,可能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而是之前的基础打得不够牢固,或是问题早已潜伏一段时间,而你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我们要退回到问题的隐形发展阶段。


例:四岁的禾禾特别怕水,更不敢下水去游泳,一下水就哭闹不停。在有游泳课的那一天他甚至会哭着不肯去上学。这个时候不应逼着对水有恐惧的禾禾下水,而是可以选择把要求降低一些。比如先陪孩子在岸边坐一会,让他感觉到安全。然后将双脚放进水里轻轻晃动,让孩子也试着做一做。等孩子状态放松下来再将孩子一点一点往水里带,最终消除孩子对水的恐惧,还可以在岸上让孩子联系闭气,最后再开始正式的游泳训练。


当孩子表现出抗拒和焦虑时,不要急着责备和逼迫孩子,因为这样只能让孩子变得更焦虑。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引导孩子找到原因,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3害怕让孩子承担责任和后果



网友“白小喵C”在微博爆料:一位阿姨带着孩子到她朋友家谈事情,因为孩子吵闹,就打发孩子自己去一边玩。结果孩子私自进入她朋友的房间,用她的口红在相框、耳机、家具上乱画,折断多支口红再塞回去,还拿小刀切了她一排的彩色铅笔。事后,她跟这位阿姨沟通,没想到对方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就想了结此事。当她朋友提出应当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要孩子道歉时,这位阿姨更是变脸将她拉黑,还说她“没教养”。


孩子不经允许进入别人房间,乱翻、毁坏别人东西,事后不教育、不批评,反而替孩子开脱,辱骂别人,这位家长的做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北京地铁四号线新宫站一位家长几乎每天带着孩子强行插队到第一个位置,然后挤上车占座,而理由都是“我孩子要迟到了。


孩子上学要迟到,如果是家长造成的,那家长就要自我反省,避免下次造成孩子迟到。如果是孩子拖拉造成的,那么有必要让孩子亲自向老师解释原因,承担迟到的后果。这位家长选择带孩子插队,不但破坏了公共规则还振振有词地寻求“特殊照顾”,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孩子闯祸之后,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年龄小,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于是选择替孩子解决。还有家长会认为“这都不叫事”“小孩子能犯什么错”选择性无视,殊不知这些都是害孩子的做法。



长期为孩子的错误买单或者无视孩子的犯错行为,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错误,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甚至遇事迁怒他人。


家长必要时应当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承担责任和后果,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会成长,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4刻意让孩子尝苦头不等于磨炼意志

适度的挫折教育可以帮孩子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但如果过度则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产生负面效果。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出生在蜜罐里,都被惯坏了,如果不让他们尝尝苦头,就不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觉得所有的一切都理所当然。于是刻意地让孩子尝苦头,不断地打击孩子积极性,还将其称为“磨炼你的意志力”“都是为了你好”。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更听父母的话,更好管理,但也容易自卑、不自信、做事诚惶诚恐。


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遭受打击,一时半会无法接受,这其实很正常。家对孩子来说是个可以喘息、为他加油打气,给他安全感的地方,父母的乐观开导,积极鼓励,更容易使孩子勇于面对困难,走出困境。


王小波曾经在《人性的逆转》中提到:有些人就据此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所以,千万不要让挫折教育变成挫败教育,让孩子成为挫败教育下的牺牲品。


育儿路漫漫,需要父母不断探索前行,陪孩子长大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希望您根据自家情况理性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