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需要劳动教育,不要让溺爱成为习惯,过分关心是伤害

作者:墨弦育儿 08-11阅读:1617次

例1:梓涵今年11岁,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一般,但论起自理能力却让人直摇头,吃饭的时候,梓涵妈妈给盛好饭,吃完饭后就放下碗筷,拿起手机玩游戏,洗澡的时候妈妈给衣服、毛巾准备好,他才会进去洗澡,生活方面他不用自己动手,梓涵妈妈说:“学习第一,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试问这样的溺爱真的好么?

例2:表弟国庆(因为表弟是国庆节出生,所以小姨给他取名为国庆)现在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小姨就这么一个孩子所以格外宠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保姆似的伺候”后来表弟读了大学后因为距离问题必须要住校。

可是没有小姨“保姆似的伺候”,好像是一只失了方向的小鸟,衣服不知道怎么洗,于是小姨让他将一个星期的衣服积攒带回来她洗,外婆在世的时候前一直都在提醒小姨这样会害了他,可是小姨总说一直伺候习惯了,不照顾反而不习惯。作为晚辈我真的想问一句:小姨,您这样的溺爱真的好么?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劳动教育,其实劳动不但能够促进孩子智慧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发明创造的兴趣。

小学语文书上曾经学过很多发明家几乎都是从小爱动手,比如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小时候就很爱捉昆虫,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博物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最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

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兼商人,从小就喜欢劳动且动手能力极强,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并以他的名义拥有1093项专利,同时爱迪生也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发明家。

以此说明劳动可以培养人独立自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一个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家庭教育,普遍重视文化教育这一块,以至于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娇生惯养的“少爷和小姐”。国外的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绝不养尊处优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他们在家庭教育这一块更注重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在学生时期的孩子就会被家长送到条件很差的农村、岛屿去磨练,并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做饭、做菜,以及和当地的农民一起下地干活。

在我们中国家长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苦,当我们中国的孩子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时,别人的孩子已经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可对劳动创造价值有了深刻意识。

在英国的贵族子弟学校,能在贵族学校读书的孩子必定是有钱人家出生,可是在这个学校,有一项必修课程,那就是劳动课,孩子们必须学会自己劈木柴、做饼干、烤面包等。

通过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个人从小懒惰、不爱劳动、游手好闲、什么事情都指望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会孝敬自己的父母么?更谈不上助人为乐、为国家劳动对义务感和责任感了。

家长从小给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在动手劳动的同时大脑也得到了思考,可以说一举两得,为了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你我共同努力!如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更多怀孕、孩子教育、产后护理精彩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墨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