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隐私权,是父母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

作者:养育无忧 08-17阅读:4244次

作者:莲子妈

本文由:爱莲子(A13400669010)

1

昨天刷微博,看视频。有妈妈吐槽自己被女儿屏蔽了朋友圈。

在第10届深圳动漫节上,该母亲带着刚初中毕业的女儿参加漫展。

母亲说二次元的东西,她还是不懂,只是觉得新奇好玩。女儿今年初中毕业,要求来玩,应孩子要求,就来了。

不过,母女俩在现场开启了相互吐槽模式,妈妈抱怨被女儿屏蔽了朋友圈。

女儿埋怨妈妈经常发养生、安全问题方面的文章给她,还通过她发朋友圈的文字误解她早恋,在朋友圈下面“乱评论”。

对此,网友说出自己的看法。

很多父母常常为了偷窥孩子的隐私,而突破边界,分不清什么孩子的,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事情必须管,什么事情不该管。

爱挖孩子隐私是病,该治!

社会心理学家 Skyler Hawk 认为,“隐私的需要是超越文化的人类基本需求。”

保护孩子隐私,孩子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前段时间,发现莲子躲在被窝里偷偷刷抖音,我也很生气。

后来静下心想了想:我生气莲子刷抖音这件事,更生气的是她还背着我刷。

虽然我找的理由是影响学习,但最最根本的其实是,我担心抖音毁掉她正确的价值观。

网上太多的孩子,因为不成熟,没有辨识度,把自己的美好生活送入虎口。

这些事情,是做父母的必须担心的事情。

莲子妈这么一段时间,越是意识到莲子的长大,就越焦虑,越担心。

比如莲子亲口告诉我,她最喜欢看爱情小说(经典名著),比如时不时会躲着我打电话......

我反复反思自己,该怎么做?后来想通了,给莲子留空间也是爱。

只要保证的,莲子在我这的很安全,她会说真话,遵守母女约定。我做好身为妈妈的责任,帮助她在正确的“三观”上前行。

可能她会在日记里说说我坏话,吐槽弟弟什么的,这些对于她来说是大事,对我来说确实是小事一桩。

这些事可能我知道得越多,就会越想去说教,去在意,我不知道,反而有助于她有一个情绪宣泄口。

保护孩子隐私这件事上,莲子妈觉得应该学学黄磊:

孩子的日记不上锁,就搁在桌上,他也不会去看。

孩子的手机他也永远不看。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

想要孩子有更好的人生和未来,是从孩子小的时候教会他怎么做才是对的。

并且秘密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财富。

3

朋友表妹,昨天打电话给她哭诉:我妈就是奇葩,她什么时候才能正常一点啊。

半个月前,表妹的同学过生日,由于放假,他们逛完街,吃完饭,就去找了一个KTV放松唱歌,放松一下自己。

本来计划9点回家,后面因为唱歌耽误了时间,回家都临近十点了。一回家妈妈就开始追问,楼下的男生是谁?

她说是同学,担心她一个人回家不安全,就送她到楼下。

本来是很正常的男女同学关系,硬被她妈说成早恋。

她怎么说,母亲都不信。

后来演变成看她日记,看她手机。

隐藏多年的日记,被当众打开,她有一种被人扒光衣服,还不能反抗的屈辱感。

她妈一边看日记,一边问这问那,她气愤不过,把日记本本全撕了。

表妹说:她现在很反感妈妈再去动她的东西。每次出门,她都会把自己房间锁起来,但是母亲居然有备用钥匙。

昨天她偷偷地把自己房间的锁芯换了。

她妈妈像火山爆发一样,骂她、吼她、指责她。

每一个人对自我空间的保护意识都很强烈,一旦感觉到自我空间被侵犯,就会产生不舒服、不安全感觉。

如果这时父母还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对隐私保护就有更强烈的欲望。一旦父母踏破她的底线,恼羞成怒就是必然。

给孩子隐私权,是父母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

父母偷窥孩子的隐私,是对孩子成长的“攻击”,破坏了孩子的身心安全感。

看孩子的隐私不仅不会让孩子觉得舒适,更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值。

研究表明:父母越是打探孩子隐私,对于亲子关系越是有害而无益。

4

西方有一则寓言:

这就是心理学上“刺猬效应”的来源。

所谓刺猬效应,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倘若一个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没有个人空间,或者是个人空间老是有人闯入,很容易导致孩子丢失去对父母的安全感。

这种丢失安全感常常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外在的,对父母大吼大叫、砸东西、撕东西,以此泄愤;

一种是内在的,把自己关起来,对父母的行为掺杂更多的负面能量,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压力太大,形成性格孤僻和厌世行为。

父母当面打听孩子的隐私,偷窥孩子的秘密,暴露出来的除了一点点担心,更多的是不信任还有强大的控制欲,这严重地破坏了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

在孩子与父母间,应该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在分界线内,“你是你,我是我,我可以做什么,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强行踏破分界线,就是自己把自己置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并且孩子会在这样的处境下,主动“疏远”父母。

聪明的父母是不会以爱之名,偷窥孩子的隐私,跨越孩子的底线;更不会用猜疑去诋毁孩子,用蛮横粗暴的手段,逼着孩子拱手相让自己的个人空间。

心理学家 Nancy Darling 说:“养育中最难的事是平衡孩子对自主性的需求和家长对安全的考虑。”

从养育的长远目的来看,培养出健康、自立、适应社会的成年人才是重要的。

而保护孩子隐私是孩子发展出独立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莲子妈,美国正面管教讲师,资深亲子阅读推广人,帮助数万计的孩子爱上读书。善于把绘本和亲子间的小事巧妙结合,融入生活的接地气的无痕教育理念很受妈妈欢迎。为女儿莲子写了公众号:爱莲子。原标题:被女儿屏蔽朋友圈,妈妈还想偷偷看:偷窥孩子隐私的这种病,该治!

编辑:刘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