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我几十个粉丝的重要人生课题 有可能会影响你孩子的一生

作者:Benjamin爸爸 08-17阅读:423次

今天阿本爸想分享一个前几天刚刚学到的做事理念,可能和父亲陪伴这个主题稍微有些偏离,但是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国人有些许的欠缺,如果我们将这个小小的改变慢慢的灌输给我们的孩子可能会让下一代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从1979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我们这代为人父母的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就是家里的独苗,做事情独,所有的事情只为自己,从来不为他人着想,反正我是这么成长起来的.毕竟家里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从来不用承担对别人照顾的义务,也没有被别人照顾的体验,这个很正常因为家里就是独苗,父母也会娇生惯养,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最重,而忽略了周围的其他人的感受.虽然现在开放二胎政策,但是已经刻在骨子里的做事原则不会轻易转变,如果不去引导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好多年后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一直在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的做事方式很大概率已经遗传给你的孩子,再加上言传身教的影响,基本上他(她)就是你的模样。

那有人又要说,都已经这个样子了大家都这样不保护自己那不是傻吗?我给的答案是,NO,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突破自己思想上的狭隘,虽然这个可能看起来很傻,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在短期之内很难改变或者说本身知道这个是错误的方向而不去做出改变,我们已经在生活中或者团队管理中认识到这个是个危险的信号,为什么我们不能现在慢慢的做出改变,让我们的孩子变成最大的受益者呢!在现在职场上或者生活上已经愈发的体现出团队合作才是王道这个理念,个人英雄主义或者个人能力慢慢在淡化,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老祖宗早就提示过我们了,只是我们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下面我写下我最近学习到的三个案例,分享给大家一起进步!

故事很长希望你能看完,可以受益终身!

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第一个导师是布莱尔教授(Eric Brill)。他在我读到第二年时离开大学到了微软,后来在微软和eBay都做到了很高的位置,在eBay他成为了主管研发的副总裁,相当于CTO。布莱尔是一个非常友善的人,他让我感受到Nice这个词的意味,这恐怕也是他后来能够在大公司里做到很高位置的原因。

我到了学校的第二学期,就跟着布莱尔做研究,当时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师兄约翰(John Hennessy)也是布莱尔的学生,当然我们俩研究的方向并不相同。约翰是一个很愿意帮助人的人,因此我们就经常聊天讨论问题。

后来布莱尔指导我们每个人写了一篇论文,都被EMNLP会议录取发表了。在论文的最后引用文献时,布莱尔对约翰讲,“Jun和你有很多有益的讨论,不仅需要在鸣谢中写明这一点,而且要在引用文献中加入‘personal talk with Jun Wu’(和吴军的私下讨论)”这一项。

我们知道通常的引用文献都是发表了的文章,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比如我引用约翰的就是他之前的研究报告),私下里的讨论虽然可能对研究有帮助,但通常不会这么引用的。我和约翰讨论问题时,也没指望他一定要感谢我,何况平时约翰经常帮助我修改论文中的文字错误。

布莱尔要求约翰这么做,倒不仅是因为他对学生Nice,而是他觉得分享利益是我们将来作为职业人士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从我们在学生时就刻意让我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这件事之后,我写论文时也极为注意鸣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无独有偶,布莱尔离开学校之后,贾里尼克教授做了我一段时间的论文导师。他在给我们这些学生开会时也讲了两条类似的原则。

1. 如果你的同事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了你的论文,你一定要在作者中加入他的名字。

2. 如果你们是在吃饭时,开会讨论时谈过论文里面的工作,你一定要在鸣谢中对他表示感谢。

我之前在国内读贾里尼克在IBM时的很多论文,发现那些论文的作者人数多得不得了,就奇怪很多看似不大的工作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参与,听了他的这个讲法,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顺便说一句,贾里尼克和布莱尔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提携,非常值得中国人学习。

后来我到了Google,一直坚持每次申请专利,尽可能地把合作者的名字加进去,这会让我少掉几百美元的奖金,但是对同事和下属的晋升帮助很大。类似地,在每次上线产品发布内部新闻时,我也会尽可能地把帮忙者都作为参与者向公司公布。

我离开Google一年后,我过去的一些中国同事和我讲,非常感谢我对很多中国同事的提携,我当时实在想不起怎么提携了他们。他们讲,比如每次有了功劳都分给他们一份。这其实未必是我天生的做事方法,但是确实是在美国接受了教育后养成的习惯。

相比之下,我的很多中国同事在这些方面很不注意。有些时候在Google,中国的员工发布了新产品,会忘记提及山景城同事的贡献,对此我常常会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每一次开复都得出来道歉。为什么我坚持每个人都要分享利益,感激其他人的贡献呢?因为在一个大的组织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经常感叹为什么中国人在硅谷晋升得没有印度人快,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小的原因是中国人之间相互分享利益做得非常不好,不注重相互提携。

我到腾讯后,有一次公司请杰克∙韦尔奇的助手,GE和高盛的首席培训官科尔(Steve Kerr)对干部进行培训。科尔就特别强调部门之间需要分享利益,然后让大家讨论。让我吃惊的是,大部分干部根本不认同科尔的讲法,而更喜欢讲所谓的丛林法则,即要把所有的业务拿到自己的部门。这里面谁是谁非我不评论,但是那种丛林法则的说法和我在美国多年的经历是不一致的。(摘自吴军老师的Google方法论)

中国从古代留下的很多记载,也教人共享成果的道理。《史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汉朝开国皇帝刘邦问从项羽阵营投过来的陈平,“我和项王有何区别?”陈平答道,“项王宽和,您粗野傲慢”。刘邦又问,“那你为何弃项王而投我呢?”陈平讲,“项王对于有功之人,舍不得封赏,而大王您不吝恩赐”。这个故事说明,再好的人,如果舍不得分享利益,大家就会离他而去。

第三个故事就发生在我的生活中,我的儿子Benjamin小朋友有个非常可爱又善解人意的小同学(当然是位小美女啦Sylvia小公主)有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和Sylvia一家参加幼儿园组织的STEM课程,好几次我们都发现Sylvia小美女特别照顾Benjamin小朋友,比如,一次打秋千Sylvia先跑到秋千那里然后就坐了上去,可是Benjamin小朋友一看自己没抢到秋千当场大哭,然后跑向我示意我让我帮他要回秋千,可我告诉他你没有抢到你就要等待啊,正在这时Sylvia小美女马上从秋千上下来把秋千让给了Benjamin,我当时太吃惊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有这么高的觉悟呢?小朋友的世界应该都是自私的啊,比如我的玩具不让任何人碰之类的自私行为,但眼前这个小小的她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高度。之后,我私下问过Sylvia的妈妈,我说你的女儿为什么那么懂事,那么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妈妈回答我说“因为我不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我就知道有好东西要和姐姐分享,而且不要只顾着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忽略他人的感受,所以我的女儿我也从小就这么告诉她,要顾忌别人的感受”听完这些话我真的懂得了,有些事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或者我们没有养成某种习惯,所以也就无法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和懂得分享。从小事开始,分享美食,分享经验,多为他人考虑,慢慢的成长,孩子们以后可以做到更高境界的利益分享要知道他们的未来个人英雄主义必然是不可行的,团队精神才最可贵,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面试的时候除了看学历更看重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团队协作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呢,从我们家长开始做起,还是那句话,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今天举了三个案例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再到我们身边!我只想表达的是一个分享的理念,这个分享不光是利益上的分享,也是在生活中要有替他人考虑的概念,现在这个社会很现实,你对他人好,别人虽不表达,但是人家心里都有记上一笔经过一段时间你在体会一下环境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如果还没有改变,请私信我!我知道现在中国自媒体网络特别发达每个人看事情的认知和维度都不一样,我不需要所有的人同意我的观点,只要我能影响一小部分人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如果你的观点和我不同请在微信后台留下你的建议,如果你不能赞同我的观点请忽略这条推送,并取消关注,因为我会一直阐述我的观点!如果能得到你的认可,我非常荣幸,希望你可以把此文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观点,让中国这个社会更加和谐!

再次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因为文章真的很长!Thank you so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