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听话,竟是件好事儿?【情商育儿干货-DV03】

作者:张博士快乐家 08-18阅读:5435次

最近小编的好朋友向我诉苦,她说:“豆豆(2.5岁)最近很不乖,以前她很听话,但是最近不管我说什么或者要求她做什么,她都拒绝,而且动不动就哭,周围的朋友告诉我,豆豆可能是进入“叛逆期”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本期《情商育儿干货-视频DV03》今天整理了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博士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视频来源 《世界爸妈说》

课代表来划重点了~

幼儿在2-3岁由于自我意识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增强, 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不服从、任性、不听话喜欢闹“独立”,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幼儿的“第一叛逆期”,也称为“第一发育期”。

幼儿叛逆期的常见表现

1、和爸妈唱反调

对爸妈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

2、破坏性强

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3、习惯性说“不”

2岁的孩子,最喜欢说的词语大概就是“不”,不管爸妈说什么,都说“不”。

4. 容易和别的孩子起冲突

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的玩具,甚至会推搡和殴打别的小朋友。

5. 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

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如:坚持要穿喜欢的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否则就大哭大闹。

幼儿为什么会有叛逆行为

1、自我意识高涨

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不”或“反着做”是用来彰显自我独立和与众不同的方式。如:“宝宝,关掉电视该睡觉了”,“我就不”;另一方面,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孩子对“自我”的能力感到好奇,想要通过多种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对周围人产生什么影响,因此表现出很多非常规的行为和举动.(如:喜欢变着花样扔东西,从高处往下扔玩具,或者是把玩具扔到沙发、椅子下面等各种地方,弄的越糟糕反而越高兴)。

2、活动能力增强

孩子在三岁之前,能做到的事情非常有限,需要父母悉心照料。但随着身体活动能力进一步的发展,很多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因此他们渴望扩大活动范围,去探索和尝试新事物,但爸妈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害,总是去阻拦和限制她们的的活动,孩子就会反抗。

因此孩子在2岁左右出现的叛逆行为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经阶段,有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建立和发展。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宝爸宝妈不需要过度担忧哦。

应对叛逆行为的小技巧

误区避免

1 、高压强制政策

面对宝宝的反抗,如果爸妈一味的采取高压强制政策,让孩子屈服和顺从,不仅仅会挫伤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还是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负性情绪。

2、 溺爱顺从政策

相反的,如果爸妈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和反抗毫无约束,同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低自控力,自负等等。

正确做法

1、多项选择法

爸妈们可以在接纳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选择权,让她(他)自己做决定,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孩子所需的“掌控感“,从而摆脱与大人对着干的情绪,很开心的接受爸妈的提议,如:想让孩子练习钢琴,可将“你该练习钢琴了?”更换为选择题的说法,“宝贝,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请问你要先吃点心再练习钢琴,还是先练习钢琴再吃点心呢,你想选择哪一个呢?”

2.、正话反说

如果孩子有说“不”的习惯,反其道而行之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如果想让孩子多吃点苹果,

可以说:“妈妈好想吃这个苹果,我猜你一定不想吃,那妈妈就要拿走吃掉了。

情商加油站

独立性指的是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而达到目标的行为倾向,与进入小学能否独立完成作业, 成人后能否独立决策和承担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商力。在独立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2岁),爸妈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和提升该能力。

张怡筠博士带领专业研发团队设计的【独立性】主题游戏中,孩子可以在趣味绘本和动画片的主人公的带领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通过和爸爸妈妈反复玩游戏直接提升独立能力。还有更多技能,推荐大家或解锁。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孩子最让你头疼的不独立的行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