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底做了什么,让孩子在20年后感激不尽?

作者:米粒妈爱分享 08-30阅读:2176次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前几天送米粒去上击剑课,特别碰巧在地下停车场里遇见米粒幼儿园同学,小西瓜。

米粒幼儿园毕业几年了,其他的小朋友我印象不深,唯独对这个小西瓜记忆犹新。原因嘛,有点肉疼,因为他打过米粒。

因为抢一只球,上来就是一巴掌。米粒哪受过这样的委屈啊,放学跟我嚷嚷半天。早就听说小西瓜爱打人,一言不合就动手,轮到打了自己家宝贝,作为妈妈,除了心疼还有点愤怒。

西瓜妈妈主动给我打电话道歉,态度特别诚恳。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半天,后来一来二去,我俩就成了朋友。

西瓜妈妈跟我讲,班上二十多个小朋友,其中有一半被小西瓜打过……她开始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排查了各种原因,最后发现,小西瓜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两位老人脾气急躁,在家里对话总是火药味很浓,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他目睹大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争执,所以他也跟着学会了。

现在的小西瓜早就跟当年不一样了,活泼又开朗,举止文明有礼貌。西瓜妈妈为了改变他的心性,花费了一番努力。

小西瓜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善于观察、善于解决原生家庭问题的妈妈。

我在文章《最没用的三种教育理念,中国90%的家长却还在用!》里提过: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家庭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有人说,一个人过的不好,原生家庭不应该背这个锅。

很抱歉,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第一,的确有人认识到原生家庭有问题,努力改变,拼命逆袭;不过还有一些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所有的拧巴和纠结,是哪里出了毛病?

我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学生公寓住着一对学生情侣。印象中,俩人总是吵架,声音很大,边吵边摔东西;有一次男生竟然动手打了女生,整个楼道回响着女生的惨叫,吓得隔壁俄罗斯姑娘直接报警……

现在毕业多年,这对情侣依然在一起,他们不分手也不结婚,延续着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模式,实在让人费解。听其他同学说,这两个人来自相同的家庭,他们只是延续父母相处的相处模式。

孩子本身没有对对错的认知,是父母用行动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如果父母一开始就错了,那孩子也会跟着错下去,他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终其一生,都在为原生家庭买单。

第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

就像那些缺乏父爱的女孩子,会永远想要填补父亲的位置。米粒姥爷有个多年的好友,一提到自己的女儿果果,这位叔叔痛心不已,追悔莫及。

高考那年,果果被某校通信工程专业录取,这个专业在全国排行第一。谁知道到了大二,果果决定退学,理由是她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她专业课的老师,比她大十二岁。她顶住全家人的压力,跟这位老师在一起,宁愿放弃大好前程……

现在的果果婚姻过得不幸福,老公频繁出轨,她身边也有好多异性,来来往往,从不间断;她渴望被异性疼爱和重视,可惜她遇到的都是渣男,她根本不知道好男人什么样。

从小目睹父亲出轨,父母长期分居,从小就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父亲没有给过她的东西,她自己拼了命去寻找。她迷恋被精心呵护的感觉,对她来说,获得这种感觉,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家庭、爱情、事业都能牺牲。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原生家庭刻在我们身上的烙印,没有人能避免。

为人子女,你一定受过原生家庭的苦;

作为父母,你有义务不让孩子重蹈覆辙。

父母的相处方式,决定孩子的婚姻

今年七夕节那天,我秀了一把恩爱,在《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中年少女》狠狠表扬了一把米粒爸。

文章下面有读者问:“米粒爸这么棒全靠自律吗?我现在想知道米粒爷爷奶奶是怎么教育的,那时候国内好像还没有早教这一说。”

我把这个问题转述给米粒爸,他一脸茫然,搜肠刮肚回忆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想起一件事,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去年,米粒爷爷奶奶去英国玩,爱美的米粒奶奶想请同行摄影的朋友拍几张照片留念。临出门之前,突然有了选择障碍症,纠结穿红裙还是蓝裙。

米粒爷爷在一边支招,“穿红裙吧,红色更有辨识度。”

米粒奶奶有点纠结,“红色配河边的风景,会不会太突兀了?”

米粒爷爷连忙摆手,“不会不会,红裙配你肤色正好。”

米粒奶奶:“我还是觉得蓝色好看……”

米粒爷爷想了想,“要不然这样,你穿着红裙,然后我给你带着蓝裙,咱们先拍一张瞧瞧,你不喜欢,咱们再换蓝裙。”

……

谁能想到,上面这段对话出自两位60多岁的老人?事实证明米粒爷爷的眼光正确,米粒奶奶的红裙照片太惊艳了,米粒爷爷提议,请画家朋友画成油画,还别出心裁地把家里的宠物狗也画上了。

这一波狗粮看得我和米粒爸都忍俊不禁。米粒爷爷奶奶永远有说有笑,一唱一和。米粒奶奶喜欢烹饪,米粒爷爷就在旁边打下手;米粒奶奶喜欢四处旅游,米粒爷爷就负责安排路线。

所以没有什么特殊的教育,你和另一半的相处方式,孩子全看在眼里。父母彼此相爱,孩子懂得爱和被爱。

父母的行为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

孩子身上的优点,是父母品质的反馈。

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室友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她妈妈是位律师,爸爸在金融公司工作,每天晚饭后,全家人都去书房。

书房里没有电视,父母每人一台电脑,忙着处理白天的邮件和其他工作,家里几个孩子,阅读、做手工、绘画,忙得不亦乐乎。偶尔父母抬起头,讲个笑话,全家人笑成一团。

他们家温馨有爱的氛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当然最让我垂涎三尺的,是他们家书房的一整面书墙,上面摆着密密麻麻的图书,有孩子的绘本、故事书、课本,还有大人读的小说、诗歌等等。

所以我结婚、生了米粒之后,我也在家里安了一面书墙晚饭后抽出一点点时间陪他读书,给他讲故事。

我觉得不见得为孩子做出多大的牺牲,才称得上好父母。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影响孩子、塑造孩子;当然还有,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人,那你自己就先成为这样的人吧。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

早在二十多年前,在湖南农村。村子里好多人都去去广东、上海或者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打工,赚钱都寄回家盖新房子。而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唯有一户人家,父母始终陪在孩子身边。父母辛苦劳作,辛苦养育两个儿子。在别人家新建的富丽堂皇的大房子面前,他们家的房子显得格外简陋。

父亲尽管文化程度不高,每天晚上都要给两个孩子讲故事,雷打不动;母亲不识字,她却要求孩子们每天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她听。

后来,这个家庭的大儿子何江考上哈佛,2016年代表全体毕业生演讲,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学生。

何江的弟弟也硕士毕业,目前在上海工作。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它不需要花费金钱,却也是最昂贵的。何江的家庭物质匮乏,但是父母舍得给他们最宽厚的爱。

回到本文的标题,父母到底做了什么,让孩子在20年后感激不尽?

当然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决定一生的幸福。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问题,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人回答: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深以为然。

作者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关注哦),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3-10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