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与其喊破喉咙,不如直接动手

作者:佳林母婴大世界 09-19阅读:4851次

经常听别人抱怨:做了父母后,人变得越来越唠叨,说的话都是为孩子他好,可他就是不听。

其实关于教育,董卿早就说过:“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我们做不好,又怎么能够教出一个好的孩子。

01

说一万遍,不如做一次

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听过也没有深刻的印象,反而觉得厌烦呢?

因为你教他的东西,没有变成行动,纵然你说的天花乱坠,孩子也无动于衷。

我有个高中同学,他说他有段时间总是被儿子问得哑口无言,比如:

同学教育儿子要讲卫生,结果他儿子反驳说,妈妈一出差,你的臭袜子就堆在卫生间里一个星期都不洗,好意思说我?

同学教育儿子读书要专心,不要经常玩游戏,他儿子不服气,凭什么你就可以一直玩手机?

同学教育儿子在学校不要跟人打架,他儿子更是义愤填膺,就允许你生气的时候揍我,不允许我揍别人出出气?

....

我同学焦头烂额,他说这感觉就像他又当了一回儿子,被人给教育了。

其实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不是孩子记不住我们说的话,而是行为习惯这个事儿,靠说的根本没用。

02

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我们家是3楼,有时候电梯人满了,浩浩的奶奶不想等,就走楼梯,怕她手脚不方便,每次我都会下楼去扶。

就在两天前,邻居王奶奶告诉我,有次浩浩看她走楼梯,主动搀扶她,还告诉她慢点走。她说:“现在的孩子,谁有这份心啊,你们家浩浩真讨人喜欢!”然而我并没有告诉孩子去这样做。

教育孩子,有人觉得难,说了很多遍孩子就是不听;有人觉得简单,做几次孩子就跟着学会了。

真正的教育,不是光说,而是直接做。我想,这就是身教重于言传吧。

03

你是哪种父母,你的孩子就是哪种人

曾在书上看到过一则小故事:

有一个小孩子天生智商过人,在班里常常考前几名,但是他的爸爸酗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深更半夜才回家。

有一天,天上飘着大雪,道路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爸爸和往常一样出门,朝酒馆里走去。走到半路,他发现后面有人跟踪,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孩子顺着他的脚印跟上来了,孩子一边走,一边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在踩着你的大脚印呢!真有意思!”

爸爸听了孩子的话,非常震撼,猛地意识到,如果自己嗜酒成性,孩子就会像今天这样,跟着他的步伐,将来也会酗酒。于是他改变了路线,返回家中,从此戒掉了酗酒的恶习。

这位爸爸还是很明智的,大人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孩子一辈子。

我们小时候发誓要跟父母做截然相反的人,尽管不愿意承认,很多时候,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育孩子,与其喊破喉咙,不如直接动手。有句话说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当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着好了。

你要做哪种父母?

1

孩子就像镜子,不断映出父母的阴影

前段时间,笋干老师朋友圈又被一个“母女对峙”的视频刷屏了。

短短两分钟的视频,有没有让你觉得很熟悉呢?这其实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场景了。

小女孩犯了错,被爸妈打手板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想自己静静。

可是妈妈不允许她关门,面对女孩声嘶力竭地诉求:

妈妈仍在竭力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端正态度:

小女孩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带着哭腔极其愤怒地质问妈妈:

隔着屏幕,我相信大家都能感觉到此时孩子的无助和崩溃。

她犯错后被惩罚的害怕和羞愧,已经无力解释,爸妈却还在不停逼迫。在这双方对垒之下,女孩的情绪被逼得走投无路,不被接受与理解、甚至不允许反抗。

孩子就像镜子,不断映出父母的阴影。

我们一次次的吼骂、说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情绪世界的地震。她的整个世界会被撼动,这让她恐惧不已,她会哭,会大叫,她的情绪瞬间凝固了。

2

越对孩子吼,越不能解决问题

吼孩子本意是为孩子好,没有一个家长会无端把情绪撒在孩子身上。

只不过,一时情绪有了起伏,孩子的某些言语,又恰好撞在了我们不愉快的枪口上,触发了我们的一些激烈情绪,比如愤怒、失望、焦躁等等。

我们就会不知不觉被这种情绪牵引、诱导,即使我们做了再多的心理准备,也会变身“火山”,对孩子大吼大骂。

因此,对孩子发“吼”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当你一次次对孩子“好言好语”劝说后,孩子似乎并不“领情”。此刻换作任何一对父母,心情都会极其糟糕。

父母两人都执着于解决问题,但是,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情绪引导。不知不觉中,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为我们宣泄情绪的“牺牲品”。

被吼的孩子,长大后明显优柔寡断,不够自信;或者性格孤僻,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或者常常表现得怯懦、没主见。

吼孩子或许仅是几分钟的事,可对孩子来说,造成的心理创伤却是一辈子的。

3

教育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语言是把双刃剑,在“吼”孩子前,每个父母都需要三思。“吼”永远不是唯一最佳选择,打屁股、贴标签则更不可取。

孩子对秩序敏感,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规则。

教育孩子,家长要有底线原则,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这样不利于他们对错误的认知,及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 规劝

孩子打人了,首先你应该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身边,放下姿态与之对视,让孩子知道你正在关注他的言行,耐心听完他们的想法。

必要时可以叫喊出他的名字,皱眉头摇晃1-2回脑袋,这就是暗示的力量。孩子看到后,一般都会停下来。

最后,向他们诉说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 面壁思过

对于习惯性犯同一种错误的孩子,当你盛怒时,那就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

在客厅墙角,摆上一张椅子,计时让孩子反省思过,建议控制在3-5分钟。等情绪平复后,再共同解决问题。

对于顽皮好动的孩子,可让他们在面壁时,排豆子、练字、看书等,化解负面情绪。

  • 没收物品、或禁止某些权利

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告诉孩子,你自己乱扔的东西,在我看来,就是你已经不要的,它们失去了被你珍惜的价值,妈妈就会当垃圾扔掉。

家长要有针对性的释放“权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

最后,说一声“妈妈还是爱你的,但是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

当孩子感觉很糟糕时,你是无法教会他们如何守规矩的。只有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他们才会表现好。

4

孩子需要你的温柔,而不是愤怒

老卡尔·威特曾指出:教育孩子是最考验耐性的事,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气和。

你必须明白:孩子需要的,不过是和父母平等而温和的交流沟通,而不是父母一方压倒性的教导指责。

作为家长,不仅要自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坏情绪转移到教育上,而且要懂得尊重孩子,保护好他们健康的心性。

教育孩子的过程很辛苦,但不得不承认那是我们的义务。如果我们永远光说不行动,让犯错的孩子继续错下去,他岂不会毁在我们手里?

有句话说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育人先育己,当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着好了。

你给孩子选择的余地,也是在给自己冷静的机会,很多“大战”就可以消失于萌芽之中。希望父母都可以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而不是用愤怒的力量带来遗憾。

其实教育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头痛的,但是也要去体谅孩子的辛苦,我们那时候没有那么复杂那么累的学习生活,童年还是无忧无虑的。现在的娃,真的很少有自己的空间,也许就连周末也是排的很满,所以我想说的是适当给孩子多一点关爱,童年真的一眨眼就过了,不要动不动就打骂,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和孩子动手当然是不对的。很多时候,家长的打骂只是自私的发泄情绪,不仅会让孩子更加反叛,还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伤害。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要做的是耐心引导,了解孩子拒绝的原因,和孩子共同改进,而不是通过打骂孩子的办法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反叛心理:很多孩子在玩儿的开心的时候,被家长告知需要停止,去做其他事情。对孩子来说,家长没有理由的“指令”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而家长的独断专行也会让孩子产生反叛心理。

(2)家长的打击:家长总习惯给孩子列许多“不可以”清单,却不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有的时候,家长会同时交给孩子很多任务。当孩子做的不好时,家长还会用语言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远离父母,变得自卑或叛逆不听话。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实在憋不住想动手怎么办

(1)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2)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3)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也很伤心,但是就算孩子做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家长来说,打骂孩子可能是一次“爱的教育”,但在孩子心中却是永久的伤痛。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当你耐心的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慢慢了解孩子的心里世界时,相信孩子也一定回报你爱与信任!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一起来分享你的看法吧

精彩评论将在明日公布哦!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历史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