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被欺负”,为何你孩子是“弱者”!强势父母重视这4点

作者:可馨育儿 09-20阅读:3603次

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曾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15 年公布的一份针对 10 省市 5864 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32.5% 的中小学生表示 " 偶尔会被欺负 ",而 6.1% 的中小学生表示 " 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

另一份对全球十万多名青少年有关欺凌经历的调查显示,他们之中三分之二曾经遭受过欺凌,40%以上因为害怕或者羞耻而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曾经受到欺凌,四分之一不知道遭受欺凌之后应该告诉谁。

“校园欺凌”是一个严肃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学生之间开玩笑、闹矛盾、冲突打架是不同的。专家表示,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长期性、隐秘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等主要特征。直接欺凌表现为语言、肢体等方式的攻击,而间接欺凌则是指排斥、孤立、散布谣言等。

曾经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少女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今年网络再现严重暴力校园欺凌事件,渉事中学男生凶狠程度让人发指,事件发生于某所中学外,据网络上的两个视频显示,两名身穿黑衣的未成年中学男生,对一名倒在地上的女生进行猛烈拳打脚踢,其中一名男生还用手中的铁锁头多次疯狂砸向女生,手段残忍程度触目惊心。而自相关视频在网络伤传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后,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孩子总是“被欺负”,为何你孩子是“弱者”!强势父母重视这4点

面对“校园欺凌”让我们人人学会说“不”,做到以下4点,让孩子在校园蓝天下快乐成长。

第一点:教会孩子一些法律知识,让孩子自己有一些防范意识

平常可以教会孩子一些有关未成年的《未成年法律知识》,让孩子从小就有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不伤害别人,不做触犯法律的事情,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平常不主动招惹性格粗暴的同学,与同学搞好团结,和善友爱。

第二点:家庭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多沟通,多关爱

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注意孩子每天的言行举止,发现异常及时与孩子沟通,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该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教会孩子做一个阳光自信的人,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第三点: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安全知识详细到每个节点

家长给孩子的穿着打扮尽量普通,教会孩子不要有攀比心,不在学习阶段使用生活奢侈品,平常不要过于招摇,把心思多用在学习上,上下学时不走僻静、人少的地方,尽量走大路,走人群多的地方,路上不逗留玩耍,按时上下学。

第四点:一旦遇到欺凌事件绝不忍气吞声,求助老师、学校、家长或警察的帮助,正确面对积极解决问题

很多孩子受到欺凌以后只会忍气吞声,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甚至抗压能力弱的孩子会从此以后患上严重的抑郁精神疾病,导致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对其一生的影响不可估量,遇到欺凌事件请及时寻求帮助,老师、学校、家长或警察都可以,即使伤人者是未成年人,相信法律是公平的,决不允许任何人钻法律的孔隙,会还给受害者一个公道。

王人平:孩子间发生冲突,家长不要轻易定义自己孩子“被欺负”,我们总是怀着弱者的心态,注定过弱者的生活。孩子的社会性就是在交往、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如果孩子在冲突中总是处于弱势,那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独立性、自信心、沟通能力、交往技巧、运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是根本。

可馨育儿说Tips

校园欺凌事件,这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重点核心,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面对未成年孩子的愚昧无知,或是性格扭曲心理,性格懦弱的学生成为了他们的牺牲品或是出气对象,不要再打着“未成年”的旗帜任意妄为,法律不会成为为虎作伥者的保护伞。

关于校园欺凌事件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您是怎么教育孩子呢?可馨育儿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哦!可馨育儿,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本平台提供的科普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问题,或喜欢我们的育儿知识,记得收藏关注分享哦,你的关注,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