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急,孩子成长中的这几个节点慢慢来才快

作者:育儿团 10-02阅读:2088次

作者:程博士

本文由:程博士育儿(chengboshiyuer)

1

妈妈,我想慢慢融入集体

家长都希望孩子开朗活泼,能分分钟融入集体,能结交到小伙伴,然而有的孩子就是会胆怯,迟迟不愿意踏出这一步。

听到这些话,孩子躲得更厉害了,如果这时候家长再把孩子往外推上一把,孩子还会哭起来。

孩子并不是不渴望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交流,只是因为年龄小或者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玩,而不懂得怎么和同龄人相处、交流。

解决方案参考:

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推出去,这样做容易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

家长可以先和孩子在一旁观看,看看其他人是怎样玩的,怎样配合的,然后鼓励孩子从一些小事开始参与,比如帮小朋友捡球。这样孩子会慢慢放下紧张的情绪,慢慢融入集体。

孩子想和同龄孩子相处都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应当给孩子时间,让孩子慢慢学会分享、合作。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应多给孩子创造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机会,让孩子不断感知和学习,如:多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园等场所,结识一些新朋友;生日会邀请小朋友到家中做客等等。

2

妈妈,我需要慢慢梳理情绪

孩子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孩子脾气特别大怎么办?

孩子爱急、爱生气怎么办?

孩子特别爱闹脾气怎么办?

前一秒还笑得咯咯响,一转脸就五官拧在一起闹个不停,怎么劝都没用。孩子经常情绪失控,这让不少家长伤透了脑筋。

想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年龄小,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控制能力都很有限,当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到时,他们就很有可能会为此发脾气。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按耐不住发起火来,对孩子又吼又打,那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

解决方案参考:

“宝宝,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东西,你要不要来看一下?”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将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解救出来。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先将孩子带离所在环境,让孩子冷静下来,给孩子一个缓冲带,接下来态度平和地和孩子谈谈当下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时候你再和孩子讲道理,分析对错,引导孩子寻找正确的应对方法,孩子才有可能听得进去。

无论您选择哪种方法,要注意的是家长应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压力和情绪,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多给孩子和自己一些梳理情绪的时间,那么当孩子的情绪调节好的时候,您也会想明白该如何对待孩子。

3

妈妈,我内心的恐惧要慢慢化解

很多事物在大人眼里看着稀疏平常,但在孩子眼中却是未知的、恐怖的、不安全的。

此外孩子由于智力不断发育,想象力也会变得极其丰富,他们会想象黑暗中藏着魔鬼,人偶会活过来变成妖怪,因此孩子会有各种各样害怕的东西和事情。

解决方案参考:

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恐惧时,家长冷漠对待孩子的反应或暴力强迫孩子去做、去接触,只会让孩子更加害怕。

你可以告诉孩子:“害怕是正常的,但我们都相信你,如果你自己解决不了也可以随时向我们寻求帮助。”

先要帮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打消孩子心中的顾虑,让孩子逐渐卸下心防,慢慢战胜内心的恐惧。

4

妈妈,请让我慢慢寻找答案

孩子专注做某件事时,很多家长喜欢陪在一旁,孩子不认真的时候提个醒,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下忙,这种参与方式不但没有必要,还会打断孩子的专注力,阻碍孩子独立思考。

孩子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探索、发现、实践的过程,很多时候他们是在探寻一种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答案。所以家长不应过多干涉。

解决方案参考:

耐下心来,多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更不要打击孩子。

家长要做的只是协助和引导,最终还是要让孩子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屡次尝试,慢慢领悟,总结经验,寻找到答案。

5

妈妈,分享也需要慢慢学习

孩子年龄虽小,却也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并且会认定这些东西只属于他们自己,形成物权意识。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分享,或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这些东西给别人用,那么孩子很容易就会崩溃大哭。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分享是种美德,分享可以交到更多朋友,但这种美德有两个前提:快乐、自愿。如果不具备这两个前提那便丧失了分享的意义。

解决方案参考:

家长在使用孩子物品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哄骗、不强迫,答应孩子用后归还就一定要做到。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多示范,多鼓励孩子去主动分享,让孩子慢慢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6

妈妈,我的成功有时候需要比别人多走几步

在家长眼中看似轻而易举的事,有时候在孩子眼中却困难无比,即使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完成,也不代表自己的孩子在现阶段一定能一次通过完成。

而因为目标设置的不合理,不理解的谩骂、责备,还会使孩子变得气馁,产生抵触心理。

解决方案参考:

为孩子设置多个合理的小目标,分步骤让孩子去达成。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重新审视目标设置是不是过高,必要时可以退回一步,给孩子制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慢慢掌握技巧。

孩子的成长就像是在参加一场长跑比赛,起点很重要,几个重要节点很重要。不断催促孩子加速显然不是一种明智之举,教育节奏在某些时刻就是要慢下来,才能让孩子好好去体会和发挥。

来源:程博士育儿(chengboshiyuer)。“程博士育儿”是医学学士、发展心理学博士、北师大客座教授程跃博士的自媒体。程博士研究并践行了30年早期教育,想和全国的爸爸妈妈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儿。原文标题:《妈妈别急,这些时刻我需要慢些成长》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刘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