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秒高高兴兴送孩子去学校, 后一秒崩溃大哭还是幼儿园的那一套

作者:陈妍妈妈 10-17阅读:1923次

1

早上送孩子去上学,在学校门口看到一个小男孩,扯着送他来的爸爸大哭,也许爸爸是要赶着去上班,一次次把孩子往学校里推,每推一次孩子又会粘上来,一边追着爸爸,一边哭着说“爸爸,我想你啊!”

这种情形在幼儿园门口很常见,到了小学还真不多。我在门口看了一会儿,一开始觉得有趣,可越看越觉得心酸,心酸之后开始反思,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到底又是什么让他如此害怕跟父母分离。

事后我跟儿子讨论了这件事,我问他会不会想妈妈,会不会哭?他说,想,但不会哭,并且补充说,“我已经是大孩子了”。

我不知道“大孩子”这个标签是什么时候他给自己贴上的,或许是通过自己学习获得的,又或许是听到大人之间的谈话,总之他现在对于自我的认知已经到了“大孩子”的阶段,“很想妈妈,但不会轻易哭”,这样的自我认知当然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体现,但是也说明他已经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2

说起情绪的控制,可能就是成年人和孩子最大的不同,而且孩子在这方面的大脑发展,要等到步入青春期之后才能完备,在这之前,孩子都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情绪,甚至他们连什么是情绪都搞不清楚。

比如,那个在学校门口缠着爸爸不松手,大哭不想上学的孩子,可能是因为什么事情让他产生了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但爸爸赶时间,没有办法给予他及时的安抚,而老师又没办法恰如其分地给予引导,所以他势必要带着伤心,带着焦虑度过一天。他心里会一直惴惴不安,“不想上学”、“很想爸爸妈妈”到底是不是错的?自己又是不是个“表现不好”的孩子?

跟9月1入学一刀切不同,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会有自己的时间线。前一年九月和第二年八月的孩子也许成年之后差别不大,但一起站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落差就有点明显。

所以,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一进小学就能自动自觉,时时处处达到一个小学生的标准,父母能做的是帮助孩子每天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3

情绪控制得好的人,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情商高,不喜形于色,不会给人难堪,比如蔡康永、黄渤、林志玲,他们在各个场合恰如其分的表现,也能帮助他们将事业发展良好。

这就跟,你每天高高兴兴送孩子上学,希望让他这一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样的。

那么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第一步就得先来认识情绪

情绪是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成年人可以很简单地辨别出孩子情绪的好坏,但孩子却没有办法捕捉。

除了可以用“贴标签”的方式来给孩子定义情绪之外,我个人非常推荐一部电影叫《头脑特工队》,里面非常直观地将情绪幻化成人类大脑里五个不同颜色的小人。每一个小人都对应孩子的一种情绪,以及面临这种情绪时会产生的各种反应,比如当忧忧掌握了大脑控制权的时候,整个人就会变得很丧,无精打采什么也不想干。

当孩子通过人物了解到自己的不同情绪后,在自己有类似的感觉时,他会模糊地知道,自己的大脑正在被哪个小人控制。

更巧妙的是,这五个小人不仅让情绪被具象化,而且每个小人的性格也一如他们代表那种情绪般鲜明。

比如,代表快乐的乐乐是橙色的,她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主要的任务就是想让小主人快乐,而代表忧郁的忧忧是个看起来丧丧的小蓝胖子,总是在高兴的时候泼冷水。厌厌是个挑剔的女性形象,怕怕则胆小怕事,一遇到问题就总想着逃避。坏脾气的怒怒更直接画成了一个小火山的形象,一不高兴就来场“火山喷发”。

4

了解情绪之后,要做的就是如何应对。

在专业的心理学书上介绍过很多控制情绪的方法,但对于普通的父母来说,真正到用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想的起来。

还有很多关于孩子情绪的绘本,大多是介绍、提醒和一些善意地劝慰,能够起到指导性作用的也很少。

我想推荐一套,由英国作者布莱恩·摩西 (Brian Moses)出版的绘本,它共有《亲爱的,烦不烦》、《宝贝,别生气》、《再见坏脾气》、《宝贝,别害羞》、《亲爱的,你也很棒》、《别说我是胆小鬼》六本。

整套绘本用六只可爱的小恐龙表达儿童将会面临的情绪,如生气、嫉妒、忧虑、害怕、害羞等,这套绘本最棒的地方在于,它除了用一个温馨的小故事,教孩子知道每一种情绪的情境之外,还给出了切实可操作的方法。

比如,在《亲爱的,不烦不烦》里,小翼龙威廉因为忧虑,所以成天担心自己飞不起来。

妈妈告诉它,每个人都会有一点焦虑,就像小虫子在脑子爬呀爬。妈妈教给了威廉一个方法,让它把每天的担心写成小纸片装进“焦虑盒”里,每天晚上临睡前,妈妈会和它从盒子里抽出一张小纸片谈谈写在那上面的,让它感到焦虑的事情。

当威廉坚持这么做之后,它发现原来那些大的焦虑变小了,小到要用放大镜才能发现,而小的焦虑竟然彻底消失了。

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自己这里好像天塌下来的事情,跟别人说完之后,自己好像就真的没那么担心,翼龙妈妈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5

情绪的爆发并不是瞬间的行为,而是一点点细节的累积,比如,换了新老师、作业没有写完,早上没吃到喜欢的早餐,没穿上想穿的衣服,没在规定的时间赶到教室……

无论哪一点都会让一个孩子焦虑不安。

《头脑特工队》里,小主人莱莉就是因为搬家转学的不顺利,打破了她原有的生活方式,所以才会引发情绪失控,让她产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也无疑是对自己原先生活的一次大变动,所以自然也会有适应的问题。

一年级的爸爸妈妈们此时格外需要有耐心,等到孩子在心里准备好了,就像那只害怕飞行的小翼龙,在消除了自己所有的焦虑之后,就会自己主动起飞了,还会爸爸妈妈说,“别为我担心了,我会没事的。”

在处理孩子的情绪上,智慧的父母会提前做准备,比如每天回家跟孩子侧面聊一聊学校的情况,从谈话中发现问题及时化解。普通父母会等观察到孩子的情绪后,见招拆招。但如果平时对孩子疏于关注,等孩子的情绪累积点临界点,也就难免会爆发了。

6

关于情绪还有一点很重要的认识是,情绪只有起落,没有好坏

《头脑特工队》里乐乐的任务是一直让小主人快乐,所以她不允许小主人的核心记忆是忧伤的,便想尽办法限制忧忧的自由,但忧忧还是身不由己地冒出来,这才引发了小主人大脑情绪的一次危机。

当一向乐观的乐乐发现无论自己怎么鼓励也安抚不了能够帮助他们的假想人物“冰棒”时,忧忧的一句,“哭出来会好受些”,便让对方释怀了。

这一段故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每种事物都有正反面,乐观的反面就是忧郁,要允许每一种情绪的释放才能构建出正常健康的人格。

想让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乐观,那迟早情绪就会出问题,遇到伤心难过的事,压抑假装乐观,倒不如哭出来更能清空负面情绪。

回到那个在学校门口大哭的孩子,也许他什么事也没有,就是想爸爸把他抱在怀里安慰一下,彻底释放一下负面的情绪,他便又能鼓足勇气,走进教室。这种情形也跟心理学上的“退行”现象类似。

(退行:指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如果有一些对心理学十分感兴趣,也希望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的爸爸妈妈,不妨可以看看约翰·戈特曼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定能获益良多,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长。

PS

如果你送孩子上学的时候,

也被孩子缠着,还大哭不让走,

你会怎么做呢?

欢迎亲们留言讨论!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号:陈妍妈妈 chenyanmama0514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