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反馈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这三点能帮到大家

作者:爱莲子育儿记 10-28阅读:3143次

昨天有一位妈妈很苦恼,私聊莲子妈的那会,都掩盖不住她语言中的激动情绪。

她说,莲子妈,刚刚送完孩子上学,我有一件烦心事要向你请教。


今天,老师又向我投诉了。


老师说我家的孩子坐不住,不专心,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在发呆,叫我多管管他。

莲子妈,不瞒你说,我在家真的是管了的。最近也常常因为孩子不专心的这件事,和孩子吵,和孩子爸吵。

最近天天为这事弄得心神不宁,我儿子最近也常说“妈妈不是好妈妈”。


我老公责怪我太急功近利,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我内心并不太在意孩子成绩,强迫孩子要考多少分,进班级前几名,可是老师一和我说成绩,说家长态度,我就会莫名地心急,然后恨铁不成钢。

莲子妈,我是该站孩子呢,还是信老师?

每到开学季,新学期公众号后台,都会收到了很多类似的留言。

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一个妈妈都会遇到,刚开始和老师磨合,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老师一般会吐露一些老师在学校观察到的实际现象。

身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必须给自己打预防针,就是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换一个角度从来说,

  • 我们的孩子要挑战学习任务和目标,家长和老师才是最佳拍档。

所以面对老师的投诉,莲子妈有三个“心”,与莲友们共享!



预防孩子“玻璃心”

所谓「玻璃心」,意指人的心像玻璃一样易碎,很容易被别人的语言或者行为所深深伤害。


心理抗压能力低,内心敏感,容易被打击。

当今教育,孩子心理脆弱,已经成为一个显性的问题。


就拿之前的一客户来说,她家的就是这种典型的情况,经不得一点打击。

去年11月份,客户带6岁儿子来我家,他儿子一刚开始很紧张,就要她陪着一起玩。玩了好一会,加入了莲子搭积木的游戏里,看着孩子开心,她也很开心。

不一会客户儿子就和莲子有了小摩擦,他们有一块绿色的长方形积木,莲子想竖放在用积木搭好的建筑的顶上,客户儿子想平放在搭好的建筑的顶上。

两个人争论了一下,客户的儿子就有了情绪,一脚就踢坏了搭好的建筑物。

莲子也生气了,对客户儿子说:“这个弟弟有点任性,我不太喜欢。”

客户的儿子一听,受到了严重打击,拉着妈妈就往门外走,客户也担心孩子内心受挫,连忙解释、安慰、表扬自己的孩子。

有很多孩子,都患上了表扬依赖症,孩子要做点什么,就必须得到父母的大力地夸孩子。

结果呢?

  • 过度的、不切实际的赞美让孩子只愿听好话,不面对任何现实的打击。

但是幼升小以后,老师教育重点不再是围绕孩子的衣食住行,在学习上更多的可能是“一视同仁”。


玻璃心的孩子,得不到足够关注,很容易打击自信心和自尊心;接受批评的时,也很容易认为是老师爱挑毛病。




谨防家长“无心”

平时闲聊,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好。父母对老师的无意之谈,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莲子刚上一年级,由于没有进行“幼小衔接”培训。她写数字,经常把数字写“躺”在作业本里面。

老师在群里强调要家长监督孩子写作业。

莲子妈当时的想法就是,只要莲子有进步就行,分数多一点,少一点没那么重要。第一次考试,莲子刚好及格,完全是拉低了班级的平均线。

结果是:被约谈了。

和老师沟通的过程还算愉悦。

回家到,无意说了句:“你们老师也真是,那么在意成绩干嘛!”

莲子呢?还真把这句话给记住了。

第二次考得也不理想,班主任找她私聊的时候,她居然对老师说:“我妈妈说了,老师你不要太在意成绩。”

在谈论孩子老师的时候,有可能我们是说这无心,但是听者有意。


倘若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指责、埋怨老师,孩子内心对老师就会有反感情绪。

  • 学习过程一旦被负面情绪影响,要“学有所成”就更难了。

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老师提出孩子问题,家长也去发现孩子这方便的问题,彼此沟通,找到顺畅的办法解决孩子问题。

比如文前那位妈妈吐露的孩子不专心。

孩子不专心,绝对不是个别情况。

父母需要继续详细地了解孩子不专心的原因,是这一天不专心,还是这一段时间不专心,还是一直不专心?

因为孩子不专心有可能受家庭氛围(父母不和、吵架、亲人离世等)影响,也可能受突发状况(感冒、肚子饿、和同桌吵架、尿急等)影响。

建立“平等心”

有一天,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时间。

告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小女孩看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

萧伯纳一时语塞。

  • 和孩子建立平等,你才能正确地认识孩子,真正地理解孩子。

父母不应该摆出上帝的姿态,去安排孩子的生活,指挥孩子的行为;


父母更应该去慢慢理解孩子的笨,孩子的天真,孩子的没用,针对他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痛苦,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父母对孩子多了几分平等,对孩子的“缺点”就多了几分接纳。

对孩子有“平等之心”,不仅能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也能改善水深火热的亲子关系,当然最理想的是,孩子的成绩也在不知不觉有了提升。



父母有一个职责,应该是搭接老师和孩子间的沟通桥梁。

父母和老师有好的沟通,

  • 第一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恐惧;

  • 第二孩子可以获得好的学习动力。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父母和老师能共同引导和相互配合,孩子也能对自己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