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当众死掐妈妈: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变成了白眼狼?

作者:小小包麻麻 11-05阅读:4671次


1


前几天,网上有一个视频,看过之后,生气又难过。


一个12岁的小男孩弄坏了茶馆里面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赔偿。妈妈因此教育了他,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居然当场掐住了妈妈的脖子!


在妈妈朋友阻止后,母亲和孩子分开没多久又一次扭打成一团,真是尴尬。


有人说,这孩子要是我的,我保证打死他!


还有个妈妈的评论才扎心:多少白眼狼的诞生是父母太把孩子当朋友造成的。


2


我尤记得几年前在家带娃,曾经在小区遛弯时碰到的一个奶奶。


当时我们一起在滑滑梯那玩耍。这个奶奶带着个大约三岁左右的宝宝,大约是怕他滑下来的速度太快,奶奶提早接住了他,孩子不乐意了,开始发脾气。


奶奶抱着他拼命的安抚,谁知孩子一巴掌一巴掌的朝奶奶脸上打。


众人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指责,谁知奶奶笑眯眯的回应“没事的,我们家人都是这样的相处,朋友一般,不分轻重,习惯了。”


朋友一般?和孩子如此做朋友!你们对此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3


生活中,有太多秉承“跟孩子做朋友”观念的人,于是——


养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说重话。

孩子犯了错的时候,从来不指责。

一切你开心就好。

他真的在拿孩子当朋友,可孩子却拿他当傻子。


也有人说,和孩子当朋友没有错啊,因为再小的孩子都需要尊重,所有我们家就是孩子“说了算”。


呵呵呵。


我有个朋友,孩子现在中班,至今没给孩子报过一个完整的兴趣班。


为什么我要强调完整呢?因为他的孩子上过一段时间的画画课、钢琴课、游泳课、棒球课等等等等,均不超过三个月。


朋友迷茫的看着我,当初都是孩子自己选的,明明试课的时候很喜欢啊。


我们常常忽略一个问题,孩子的选择多半是从更利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且只限于当时的感受。比如:今天他很喜欢这个老师,所以当你问他“我们下次还要来吗”的时候,他自然是点点头;又或者今天一起试课的孩子和他特别能玩到一块,所以潜意识里也有了我下次再来就能和这个小朋友继续玩了的想法。


其实,当我们准备报班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除了孩子的兴趣度,更会考虑师资、价格、时间还有接送是否方便等。孩子,只是一个孩子,根本不具备剖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如果不想学就不学,如果什么都由孩子说了算,那还需要家长做什么呢?


一切让孩子做主,怕只是大人自己偷懒放纵的借口吧。


4


看过蔡少芬的一个采访,是关于养育的,里面她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个人是不赞成和孩子做朋友的。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赞同她、可以安抚她,但不能‘亲近’到做朋友。因为,必须让孩子懂得尊卑、长幼之分,这样将来她才会懂得去尊重老人、尊重老师、尊重上司。”


蔡少芬认为,可以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但必须让孩子知道,作为父母的权威性。


对此,我特别赞同。


什么是朋友?无非就是有类似的兴趣爱好,能讲到一块的话题,相仿的家庭、工作或者生活背景,可以心照不宣,可以觥筹交错,更可以俩肋插刀。有人说,我们和孩子相差二十几岁,当你双手捧起他的脸颊告诉他:“我要和你成为朋友”,这个画风怎么想都有点怪异啊!


更关键的是,朋友是完全的平等关系,彼此没有责任和义务,但是父母跟孩子就不一样。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父母的责任重大,生下孩子,更要抚养、引导、管教。


当孩子犯错了,父母要批评;

当孩子气馁了,父母要鼓励;

当孩子放弃了,父母要督促;

当孩子为难了,父母要把关。



正如龙应台所说:父母要在黄金时期内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而孩子会因父母充分利用了“有效期限”而成长为人。


5


法国儿童教育专家马克·雷诺的研究也指出:幼儿教育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是树立家长的权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


父母的权威重点不在于让孩子畏惧你、怕你,而是让孩子尊重你,尊重你所建立的规矩,你所说的话,在孩子心中有分量。


我想,温柔且坚定的教育即是如此吧。


我们可以和孩子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更要履行父母的责任——管教和训练。


毕竟,朋友一生会有很多,但是父母却只有一个啊。


【关于我们】微信关注公众号“小小包麻麻”,给你更多科学权威育儿知识/母婴用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