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陪足,挣再多钱也无法替代

作者:母婴参考 11-10阅读:2615次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面临一种艰难抉择——究竟是陪伴他们成长重要,还是应该拼命赚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重要?儿童心理研究学会及教育学家们一致认为:从孩子出生到7岁以前,陪伴更加重要,家长挣再多的钱都无法替代。

忙于赚钱而忽略孩子,这些后果你想过么

1、孩子人际交往关系变差

现在职业家庭越来越多,很多父母常年周旋在酒桌上、出差路上、谈判桌上,从孩子出生起就托付给家中老人或者保姆带,一年见面的时间不足一周,虽然他们给了孩子最好的条件,供其吃穿、上学、培养特长,但看见同学们有父母相伴,欢声笑语,而孩子回家后面对着冷冰冰的家庭,即使老人也会疼爱,保姆也会尽心,但这些终究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受到委屈、获得荣誉、遭受打击……他们内心中真实的喜怒哀乐,往往在面对父母时才能自然的脱口而出。有心理研究分析,孩子在0~7岁的时候,如果长期与父母分离,内心就会受到“亲子中断”的创伤,在性格上表现为:封闭自我、缺乏自信、不愿与外界交流等,这些是将来父母用多少金钱都难以换回的伤痛。

2、孩子容易变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一生中80~90%的性格、理想、生活方式都是在3~7岁成型的,在教育研究领域,这一阶段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孩子的性格在此时就像“潮湿的水泥”一样具体可塑性,一旦错过,“水泥”慢慢凝固,性格基本就慢慢固定成型,很难再有改变。

因此,这一阶段,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督促,才能健康成长,如果教给老人带,容易出现“隔代宠”,溺爱就像裹着毒药的蜜糖,孩子容易变得娇纵跋扈;教给保姆带,毕竟是外人,只能对基本的饮食起居等负责,至于一些心理上的疏导、行为习惯等不在业务范畴之内,当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时,身边没人告诉他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不能碰,很容易学坏。

3、亲子关系冷漠

0~7岁其实也是亲子关系培养的关键时期,有人说“缺失了三年,父母未来将用三十年来补偿”,其实现实生活中,父母缺席了孩子的童年,也许未来的一辈子都难以弥补,他们常年在亲情缺失的环境中长大,安全感匮乏、没有体验过与父母相处的正确模式,将来又如何能够自学成才,主动与父母亲近呢,最亲密的家人最后可能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孩子的成长如同白马过隙,每一项能力的发展就短短数月,一旦错过,终身无法弥补,是无法用物质来填充的。当然,有些家庭确实经济窘迫,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出远门打工挣钱只为养家糊口,这种无奈之举,完全可以理解,但在回家之时,请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不要浪费在麻将桌上,手机上……

而那些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请父母每天抽出2小时放在孩子身上,给予高质量的陪伴,钱是挣不完的,但孩子的童年仅此一次。(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