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金句刷屏:不会读书的娃是来报恩的,一流的妈都在拼心态

作者:闫涵妈妈 11-19阅读:4308次

中国家长的朋友圈真是个大宝藏~前几天刚被给未来亲家的朋友圈刷了屏,今天就又爆出了金句。

这段朋友圈火到连著名主持人孟非也在微博上转发,还配文说:

“反正是宽慰到我了”。

看来,做爸妈所受的折磨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咱们隔壁的邻居,还是全国著名主持人。而对于校长的金句,网友的评价泾渭分明。

有欣然接受的“力挺派”——

也有拒喝鸡汤的“反对派”——

在陪孩子写作业能陪出心梗的今天,这或许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难题:

面对孩子的不尽如人意,我到底是该拼,还是爱咋咋地?

焦虑系妈妈不是“戏精”

当我把上面那个问题抛给朋友C妈时,她很淡定地给了我答案:

“爱咋咋地?!你确定孩子将来不会埋怨你对他的教育太佛系?”

可以理解C妈的不屑,毕竟在几百年前的后宫,当妈的就已经在培养孩子上拼尽全力了。

《如懿传》里的富察皇后,一心想让二阿哥继承大统,为了在众兄弟之间有谪子范儿,二阿哥凌晨就要起来读书。

尚书房上完文化课放学还要学步射,课外补习、特长班一个都不能少,一年只有五天能够休息,生了病吃完药继续看书,看书困了门口站着去。

那个年代,皇城里的孩子和百姓家的娃天壤之别。可今天放眼全中国、全世界,“妈妈的焦虑”已经不分几线城市和哪个阶层。

身边的很多孩子,3岁学外语,4岁弹钢琴,女孩必定要学舞蹈、画画、小主持人,男孩基本上都在课后学围棋、轮滑、跆拳道、武术、足球……

家长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不盼望你成才或走专业路线,只希望你某方面的天赋别被泯灭,或者别被别人家的孩子落下就行。

陪喆上篮球课时,认识了一个妈妈,家有俩娃,一儿一女,儿子是老二。老大是女儿,4岁开始学钢琴。一开始她只是希望女儿通过学琴培养兴趣、锻炼意志,可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心态too simple。

学琴的家长群里,今天这个孩子被老师点名表扬,明天那个孩子就可以弹整首曲子,后天又有个孩子代表学校参加了很牛的比赛……假如妈妈没有十分定力,群里的每一声“滴滴”都能带来泥石流一样的冲击。

老公曾经抱怨她陪闺女练琴时太凶,劝孩子态度好点,她啥都没说就直接把老公拉进学琴家长群,老公在里面潜水一个周后,主动分担了钢琴陪练工作,发起火来比媳妇儿的杀气还重。

焦虑系妈妈不是天生的“戏精”,只是在这个战斗力十级的世界里,必须时刻保持迅猛龙的生猛。

佛系妈妈也有自己的烦恼

和焦虑系妈妈站在“育儿天平”另一端的,是佛系妈妈。佛系妈妈是妈妈群最淡定的存在,焦虑系妈妈的山呼海啸,在她们那都能化成微微一笑。

二胎妈妈L就很佛系。

小女儿今年5岁,读的是公立幼儿园,朋友一窝蜂地让孩子学钢琴、练舞蹈时,L也凑热闹报了名,结果女儿弹了两天就不想去,跳了一星期就说累,L干脆让女儿“不想去就不去”。

一起学琴的妈妈告诉她“你以为学特长是因为孩子喜欢?都是家长逼着学的啊。”L却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那么功利。

别的家长都忙着带孩子在各个补习班之间穿梭的时候,她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看话剧、看电影、出门旅行。

L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洒脱,养大女儿时,她也是迅猛龙一样冲锋陷阵。

各种特长班不知道甩了多少钱,游学夏令营年年都报名,辅导作业练出了狮吼功....几年下来,女儿没混进学霸行列,自己的头发倒是白了三成。

操碎了心的L痛定思痛,想换个养法教育小女儿。

可L也有自己的烦恼,因为对小女儿“散养”,老公一直有意见,每次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回来,都跟她念叨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XX课。

老公念叨得多了,再赶上班里有活动看到别的孩子大展身手,L自己心里也犯嘀咕:这样过分佛系,到底对孩子是好还是不好?

佛系妈妈们,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自在。

一流的妈妈都在拼心态

在校长金句的留言里,有一段话我特别认可:

“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在统一机制的教育下,表现各有不同,读书资质平平,并非一无是处,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尊重个性成长,挖掘孩子的优点,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林校长所说的就是‘孩子如璞玉,能否优秀,一看工匠心态,二看工匠手艺!’”

过分焦虑的妈妈,因为太看重手艺,忽略了心态;过分佛系的妈妈,因为心态过于放松,而忽略了雕琢孩子的手艺。

妈妈们的心里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淡定佛系,一个积极焦虑。往往上一秒还在劝着别的妈妈“你不用这么逼孩子”,下一秒就把自家孩子拎出被窝“你给老娘起来努力了嘿”。

因为做父母的,很容易输给一个字:比。

前阵子,一个妈妈因为将女儿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贴到同学群里,被群主踢出了群;群主是班长,儿子今年也参加了高考,没考上好大学。

今天的孩子不止活在爸妈的视线里,还活在各种班级群、补习班群和家长群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被比较。

爸爸妈妈们最焦虑的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太过优秀,而是因为那种优秀会让自己容易滋生出“自己以及自家孩子不够努力”的小心思。

所以,一流的家长最终拼的是心态:不拿自己孩子的弱势跟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金子”,并想方设法让“金子”光芒万丈。

真正成熟的父母,不贩卖焦虑,也不乱灌鸡汤,因为他们明白“成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最好的教育,不是撒手不管的静待花开,而是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想尽办法让孩子在兴趣中找到满足感,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将兴趣变为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