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抓大”才是教育平衡点,妈妈们把握住,孩子以后更爱你

作者:育儿秘籍 12-10阅读:345次

文|文儿

宝宝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初为人父母的我们抱着刚刚诞生的小生命欣喜若狂四处炫耀,看,这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基因的延续!我们喂孩子吃饭、喝水,教孩子走路、学习,生活上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我们恨不得把所有好的东西都呈上,替他们背起未来所有的风和雨。

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发现孩子开始不再听我们管教——眼神里透露着质疑,言辞中满满反抗。孩子们高声唱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们陷入慌张开始给孩子自由,可万一孩子长歪了可怎么办?其实这种慌张大可不必,只要做到“放小抓大”,我们就能把握好爱与控制之间的平衡。

何为“放小”

很简单,孩子自己能做的、能决定的都是小,穿衣吃饭整理收纳等繁琐日常自不必说,兴趣爱好的选择和交友等方面,家长都应该收起自己“过来人”的高姿态,不要对孩子的决定指指点点。比起“我们满不满意”,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态度。而且说句实话,孩子的选择真的让家长无法忍受吗?不是的,我们只是不习惯被挑战而已,但这种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尤其在孩子的举动不触犯人伦道德的前提下,家长的否定对孩子来说就成了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请家长试着相信孩子,他们现在是孩子,但不会永远都是孩子。哪怕是错的,只要后果不是代价惨痛,就该由他们自己去体会承担。

何为“抓大”

放手并不等于放养,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点家长们需要牢记。现在社会大环境鼓吹“给孩子自由”,专家学者们关于“放手”的文章层出不穷,信誓旦旦要家长效仿欧美那套不干涉不介入,但你要真去问“专家的孩子也这么放养吗”,恐怕他们不敢点头。孩子年幼,对世界的三观还未构建完全,容易被不好的事情甚至文化所蛊惑,从而产生错误认识。所以,在原则性大事的选择上,家长必须做好引导。

这种引导是在我们较孩子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构建的前提下进行的。

在很多人生大事的选择上,社会大环境不认同,孩子的选择可以引发人伦道德方面的惨痛后果,这种时候我们必须站出来告诉孩子一意孤行的后果,例如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我们要积极与孩子沟通,绝不应能因为怕起冲突而选择放任孩子。

孩子行走世间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的一叶孤舟,我们是船员,只能提供建议,孩子才是这条船的船长。就像是龙应台书里的那句话,“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怎么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不亲近怎么办?孩子爱打人是因为什么?孩子脾气特别大是怎么了?孩子总爱看电视玩手机该如何引导?

如果你有这些疑惑:

请关注:【育儿秘籍】。只为成为孩子更喜欢的妈妈!

世界上没有哪所学校的教育能比的上妈妈的阅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