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吼孩子越差劲!妈妈做好这五点,管教孩子简单又有效!

作者:山东教育电视台 12-11阅读:5232次

家长培育孩子成材的过程中,最难的不是教育好孩子,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脾气。父母情绪管理得好,那么亲子关系就融洽,孩子的成长也是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父母情绪管理得不好,那么隔阂就容易产生,孩子也处在一个不是十分和谐的环境之中,甚至会产生一些悲剧事件。

1

就在今年1月27日,在福建福州某小区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一位妈妈失手将五年级的孩子杀死,自己随后也跳楼自杀,母子双双不幸离世......

据从警方初步了解到的情况,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本不应该的冲动而分崩离析,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父母是不是更加重视情绪管理了呢?

2

一直以来,我们父母都在物质生活上努力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也努力让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跟上时代的节奏。

可是,我们很可能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培养,甚至那种“望子成龙”的焦虑情绪混杂在急躁的脾气中灌输到了孩子身上。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叛逆、争吵、急躁和马虎很可能根源处在家长身上,他们只是把妈妈生气时“情绪恶魔”的样子复刻到了自己身上。亲子关系中的恶劣情绪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根小小的引线可能带来一场严重的后果。

爸妈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既让孩子在和风细雨中接受教育,又能养成良好健全的情感。

遇到事情先做一次深呼吸

是的,你没看错。当在同孩子的沟通中产生了问题,情绪变化处在临界点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发泄出来,而是做一次深呼吸。换句话说,将深呼吸作为情绪变化的第一步。

深呼吸可以调动人的胸部、腹部的相关肌肉和器官,接受更多氧气,加快血液循环,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舒缓大脑并放松情绪。科学研究业已证明,长时间这样做形成习惯,大脑也会形成一个新的回路,你自身也会越来越接受这种方式,再遇到问题深呼吸和放松成了你的第一选择。

只有父母先获得生理上的放松,才能平复激动急躁的心情,缓和紧张的气氛。如果一任情绪爆发出来,那么只会让沟通更复杂,因为你是将沟通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当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要在生气激动时说教

绝大多数父母在激动时其实已经脱离了就事论事的情境。

我们会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拿出来教训孩子,此时的道理在旁观者看来其实已然有些无理了。

更为关键的是,心情激动的你无法对语言进行逻辑那么清晰准确的表达,漏洞如此之多给了孩子留下了无数还嘴的机会。

但是,这么生气激动的你看到孩子反驳会有什么反应呢?是的,肯定是火上浇油,随之而来是对孩子更猛烈更失控的批评。

为了避免情绪爆发,不如自己先独处一会,在一个安静的空间内梳理下情绪,也梳理下对孩子的说教,不让混乱和暴躁占据自己的心智。

在交流中把孩子当成朋友

情绪管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是长时间的训练和培育。

中国式家长乐于在孩子面前树立威权和尊严,想让孩子言听计从,当一个温顺懂事的乖宝宝。这种定位不能说错,但它起码不是一个现代社会亲子关系应该有的状态。这种家长式定位决定了我们父母在处理问题时情绪和情感是以我为主,以让孩子顺从为目标,所以一方面家长情绪做不到节制和收束,另一方面忽略孩子的感知和感受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父母生气发脾气,孩子的情绪没有照顾到也跟着顶撞,父母看到孩子不听话更为恼怒......

把孩子当朋友,可以让父母照顾到孩子的感情和情绪,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成年人成熟的方式去沟通、联系。在成年人的交往中,可不会有人任着性子发泄情绪,这种理性、冷静的沟通方式落实到亲子关系中,孩子也会熏染其中,学着父母的这种方式去待人处事。

可以说这是两方都在受益、成长的过程。

父母学会表达自己

父母的情绪管理第一步其实是先认清自己,它包括认清自己的情感诉求、知晓自身的情绪和性格特点、接纳自己的情绪波动、了解自己的表达情感方式。

父母不要把对与错的评判放在情绪上,当遇事产生情绪时,不要否定和压制自己,而是选择去正视它,寻求一种合理的、但是又不伤人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父母都有哪些情绪释放和表达方式呢?有一篇文章归纳得特别好:

美国心理学博士劳拉·玛卡姆在《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一书中谈到了一个自己的案例。有一次跟孩子发生争吵后,作者告诉女儿妈妈需要她抱抱,这时候就能感受到坏情绪在慢慢消失,隔阂也在慢慢融化。然后告诉女儿爱她,身体的接触能渐渐的建立起信任感。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间接的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塑造、情感培养和人生道路。

做好这五点,当一个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父母~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