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懂事的孩子越让人心疼,当孩子需要爱的时候,别再用冷酷对待

作者:IF枕边育儿 01-10阅读:2235次

不知道各位父母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如今3、4岁的孩子,远比我们小时候,更聪明一些。很小的年纪就已经能够敏锐的察觉到父母的脸色,以及旁人的态度。而这也成为了很多家长炫耀的资本。其实,如果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看的话,似乎这件事也并没有那么值得欢欣。孩子聪明固然是好,可是过早的那么懂事,真的就是好事吗?

兮兮是个乖巧懂事的小姑娘,今年刚满4岁。他的爸爸妈妈都是高知,对待孩子的教育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其中很核心的一条就是不能溺爱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规矩。可能这也是很多当代父母都接受到的教育形式吧。

而让兮兮父母比较沾沾自得的是,他们的女儿确实很懂事,父母不让做的事情从来都不去做,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稚嫩的和父母说出,“对不起”、“我不该这样”等等很成人化的话语。很多朋友可能会羡慕兮兮的父母,能够有一个这么懂事的女儿,然而我觉得,兮兮真的有些让人心疼。

现如今关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千差万别。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严厉型、规矩型的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然而,这种形式却恰恰缺少了,育儿最为核心的“爱的教育”。

一个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呢?

一定是一个充满了爱的环境。当他看到父母恩爱,当他看到父母给予了他呵护和关爱。孩子的心理成长之路,才会更健康更有安全感。就比如前面说到的兮兮,当她很想吃一块饼干的时候,会首先想到看父母的脸色,而这个时候父母只回给他一个冷酷的表情。这样他的一次小心愿就随之破碎了。

其实父母们,完全可以用更为有爱的方式,去传递拒绝的信息。

比如当看着孩子想要吃一块饼干的时候,不妨微笑着走到他的身边,和他说一下饼干会对他的小牙齿,造成怎样的破坏。如果孩子还是想吃,就不妨让他吃一点,立下吃多少的规矩。这远比直接拒接,严厉的下命令要好的多。

不要错过孩子的敏感期,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最早提出儿童敏感期理论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划重点的敏感期有6个。她说,敏感期的窗口很长,很多敏感期长达几年。我认为敏感期也是孩子学习的爆发期,有时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是孩子在维持自己内心的秩序,而他们需要从家长身上获得足够的信任、支持和力量。作为二胎妈妈,看着两个孩子长大,对我来说,孩子的敏感期最该做的就是空杯心态,从孩子的角度看他,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别让他孤立无援。

诚然,我们都有自身的工作以及社会压力,难免会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经意的流露出不耐烦以及无法忍受的表情。但每当自己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孩子们刚刚来到这个世上,他的世界还很小,他的生命中目前也只有爸爸妈妈等几个有限的人。如果他世界中的人都对他冷脸相待,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