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都是怎么称呼“父亲”呢?

作者:中青网教育 01-24阅读:2595次

大学生的思想国

“喂,闺女,几点到家”

“大概九点吧”

“昂,到菏泽了给我打个电话,我就去接你”

“昂,管”

这是前两天在放假回家的车上,和父亲的一段对话,只有这些,很短,却是我和父亲打电话的常态。

人家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作为一个“小棉袄”我觉得自己不够暖和,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其他家庭中的那样亲近。

他很像那种传统的父亲,不苟言笑,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小时候其实还挺害怕他的,因此也一直不知道如何与他相处,就连对他的称呼,也是“另辟蹊径”。

别人家都是“爸爸妈妈”这样称呼,我就总觉得叫爸爸特别别扭,用当下的词就是“烫嘴”。虽说“爸爸”这两个字同“妈妈”一样,都是两片嘴唇碰两下发出来的,但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平日里父亲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他也没有双休日,我们相处时间也不算多,记忆中的我们甚至有点生疏,我从没向他撒过娇,也没跟他犟过嘴,这样的状态大概维持到了十岁左右。

父亲因工作调动,上班的时间少了,在家的时间多了,我们相处交流的时间也就多了,“烫嘴”的“爸爸”总不能不喊,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父亲的称呼就变了,不再是别扭的“爸爸”了,因为妈妈和我们说起父亲总会说,恁爹怎样怎样。

所以,从此我和姐姐称呼父亲都是“俺爹”,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改了口。

改口之后,之前的别扭劲就没了,反倒是自然了不少,也亲切了许多。

虽然在家喊他“俺爹”但是在外面与别人谈论起来,若是用普通话交流,就会说我爸怎样怎样,若是用家乡话,还是俺爹怎样怎样。

在书面中,我习惯称他为父亲,不管是写日记还是写文章,总觉得父亲这个词它很厚重,就像父亲对我们子女的爱那样厚重。

它又能包含很多,并且可以把很多情感隐藏,或者说,它是一个没有很多的情绪的两个字。不管与父亲关系如何,用“父亲”二字表达,都不会让别人看出什么。

父亲对我们的爱,就像他那个人一样深沉。虽然他什么都不说,但是我也可以感受得到他对我的爱,尤其是近几年,在家的时候有限,每次回家对父亲都有不一样的感情。

他会在我回来之前,和妈妈一块包我爱吃的饺子,会把床上的被褥晾晒好,会早早的去火车站接我,会提前买好我爱吃的零食,比起以前,他好像也没那么不苟言笑了。

这次回来,下了火车从出站口一眼就看到他了,比起暑假见他,他好像有些憔悴,好像是真的老了。我回来那天正好轮到他值班,本来晚上是要在单位住了,因为我第一天回来,妈妈又不在家,他知道我胆小,自己晚上在家会害怕,那天特意给同事换了班,在家住的。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却包含了他大大的爱。

最近发现父亲有时候像个小孩子一样,这两天妈妈去泰安姨姨家,去的久了,父亲心里不是特别痛快,今日我告诉他,妈妈说要给他买件袄,他虽然嘴里说着,爱买不买,后来却又说,买了穿着不合适咋弄。由此我似乎get到了父亲的可爱之处,嘴里说着不要,心里却是期待着呢。

越长大越能理解“父爱如山”这四个字,真的是很贴切,他像山一样为这个家遮风挡雨,就算天塌了,他也能为你顶着。

在家,也许他对你很严厉,很苛刻,但是在外面他是绝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的,他始终比你想得长远,他一直在操心你的未来,平常他不会像妈妈那样时时刻刻唠叨你多穿衣服,多喝水。

他只会叮嘱你,生活费不够用一定要说,因为他也很怕你委屈了自己。

对于父亲和母亲的称呼,自古好像就没有一个硬性要求,没有说必须要怎样怎样,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称呼都各不相同。不同的称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不同家庭的相处模式。

有的孩子和父亲亲密无间,是父亲的贴心人,是父亲的贴身小棉袄,有的孩子和父亲好像冤家一般,互相看不顺眼,有的也像我们家这样的。

但是,不管怎样的,父母和我们做子女的,总是彼此在乎的。血浓于水这是亘古不变的。

对父亲称呼的改变,可能就是在自己不断成长中更成熟、更会处理与父亲之间的关系的表现吧。在这些阶段,我在变,父亲也在变,我们虽然不是最亲密的父女,但是我们都能明白彼此的感情。

我会慢慢的学着做父亲的贴心小棉袄,余生很短,自当珍惜。

你们怎样称呼父亲呢?

又是如何与他相处呢?

/ END /

作者 | 吕亚新

编辑 | 芦 猛

本文系中青网教育微信(ID:zqwjypd)原创

转载请留言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