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孩子,不是额外的任务,而是每天的修行

作者:福林妈咪说 03-06阅读:5555次

文|福林妈咪

孩子开学以后,爸爸妈妈们每天又多了一项任务:接送孩子上下学。

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都是积极的。

要不怎么总会有“还不快点儿,都快迟到了”的催促声?

可是一到孩子放学的时候,有些爸爸妈妈却又开始消极对待。

时常有些孩子等到很晚,才看到家里大人来接自己。

在大人们看来,好像送孩子是必须的,因为孩子去学校是要学习的,而接孩子放学只是一项工作之外的“任务”,既然不计入工作事项,早一点晚一点似乎并不重要。

所谓的接孩子,不只是“任务”,而是爸爸妈妈每日必有的自我修行。

这几周,因为工作的问题,每次接他放学的时候,他都是最后一个。

起先,他还可以接受,结果这一周反感的态度异常强烈。

终于在周五的时候,又被最后一个接走的他崩溃了,闷闷不乐的走出教室,坐上车就委屈的哭了。

“每次都是我最后,为什么?”

“妈妈,你们太慢了,每次都让我等!”

“我再也不要你们啦,我要换妈妈!”

说实话,儿子这样的话说出来,当时我也觉得搞笑,可是静下心仔细想,就会特别伤心。

毕竟是因为我们只专注工作,没把接他放学当成很重要的事情对待,让他成了最后一个别接走的孩子,却没想到对他内心的打击是如此大。

接孩子放学早晚,虽是很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却也是一个很值得深思反省的话题。

接放学的早晚,对孩子而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爸爸妈妈爱自己多少。

孩子们“促膝长谈”,讨论最多的一定是“谁的爸爸妈妈爱自孩子更多”。

爸爸妈在家会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或者带他们出去玩耍,这虽然都是对孩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但只有孩子自己能真正体会,幼儿园里其他的小伙伴是看不到的。

可是,爸爸妈妈接自己放学,却是向小伙伴展示爸爸妈妈爱自己有多深的最直观的方式。

在孩子们看来,爸爸妈妈爱自己,就会时刻关注自己。

而想要时刻关注自己,爸爸妈妈就会第一时间来接自己回家。

爸爸妈妈能早接孩子回家,就会让孩子内心肯定爸爸妈妈是爱着他的。

这就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树立诚实的好形象。

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在最后才来接自己回家,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不够,心里自然就会备受打击。

孩子的内心受伤,不仅只是表现在自己对爸爸妈妈的反感态度,也会对爸爸妈妈话产生怀疑,不再只是单纯无条件的去相信爸爸妈妈。

这几天确实接儿子放学的时间太晚,于是我们与他约定好,下一周开始,我们一定早去接他。

以前听到我们的约定都会很爽快答应的儿子,这次却显得很犹豫。大概都过去两三分钟了,儿子才勉强的回应。

“你们,真的会早点来接吗?”

“你们要是又来晚了怎么办?我可能又要被留在最后怎么办?”

……

孩子的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质疑,让我越来越坚定自己一定要早接孩子的决心。

不为别的,只为能做一个守信用的妈妈,能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永远都是可信任的。

那些因为工作原因或者是临时有事无法早接孩子的爸爸妈妈倒还是能让人理解。

可有一种晚接孩子放学的爸爸妈妈,并不是因为工作原因,纯粹就是性格使然。

有些爸爸妈妈的“拖延症”,是造成孩子被晚接的最直接的原因。

有些爸爸妈妈,他们总是拖延事情的完成时间,总觉得时间多得很,晚一点儿没关系。

殊不知,爸爸妈妈这样拖延的习惯,耽误接孩子放学不说,也让孩子慢慢学会拖延的习惯。

拖延症,现在被认为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正是这样的大众化现象,让很多大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办起事情里也是拖拖拉拉,不到事件的“截止日期”基本不会尽快完成。

这样的情况,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假象,让孩子们认为事情本来就该拖拉着完成。

这样的拖延的行为观念,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当然,也有一些爸妈不是因为自己拖延症,而是因为自己观念认知。

在这些大人的认知里,幼儿园里的老师就应该照顾孩子。这正是他们理所当然晚接孩子的原因。

爸妈们的那种理所当然的认知,会给老师们带来诸多困扰。

每个人不仅在社会上有自己相应的角色,家庭里也承担着自己相应的角色,就像幼儿园里的老师,他们是老师的同时,也可能是宝妈,家里的孩子也在等着她们。

为了能让自己的学生安全被爸爸妈妈接走,她们其实是在用自己陪孩子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学生。

这样的情况,岂不是就会演变成老师家的孩子等妈妈,可作为老师的妈妈却陪学生等妈妈,结果学生妈妈并没有把接孩子当回事儿这样的情况吗?

这样的状态下,会让老师认为学生的爸爸妈妈不靠谱,不利于老师与爸爸妈妈的沟通。

更重要的是,这也会影响孩子的以后成长,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即便是给别人带来困扰也是可以被谅解的假象。

接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互动游戏。

回家的路上,与孩子聊聊天,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度过的,听听孩子讲些幼儿园的趣事……

就算是几十分钟的时间,孩子也能从接自己的爸爸妈妈那里感受到莫大的关爱。

当然,会聊天的爸爸妈妈会充分利用好这这几十分钟。

他们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对话,也会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回答,把点滴生活中的道理慢慢的教给孩子……

接孩子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修行。

孩子在这场“修行”中发现自己的未来,爸爸妈妈在这场“修行”里更加认清自己、反省自己。

别让孩子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对爸爸妈妈的信任,别让自己的行为观念误导孩子的未来。

育儿即是育己,生活本就是如此。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