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很多父母都错了

作者:百合妈妈读心理 03-10阅读:4357次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一位母亲因为老师批评了她的孩子,并撕了孩子的书,就给孩子立刻转了学,并且大声喊出:孩子,妈妈要护你周全!

看到这样的消息总是大快人心的,试问有多少母亲有如此魄力与觉悟,坚定地捍卫孩子的尊严,又有多少母亲有如此豪迈的底气与心力,不畏折腾地保孩子周全。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活得唯唯诺诺、随波逐流的人群,戴着伪善的面具,过着如白开水一样寡淡,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生活,日复一日、循环往复。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来都不敢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追寻自己的梦想,错过了生命中太多的精彩,而庸庸碌碌地度过原本可贵的一生。

这几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注定活不出自我。

01 有一种恐吓叫:你再不听话,妈妈就告诉老师。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拿老师来吓唬孩子,逼孩子就范。这样做有3大坏处:

其一,会让孩子无法明辨事非;

其二,会破坏孩子与老师的师生关系;

其三,会让孩子惧怕权威。

去年热播的《妈妈是超人》第3季中,有一个情节在节目中出现过好多次,贾静雯的大女儿咘咘不爱吃菜,为了让咘咘多吃菜,贾静雯夫妇总是拿CoCo老师来吓唬咘咘,因为咘咘很害怕这位老师,所以只要提到CoCo老师,咘咘就会很听话。

我其实是很喜欢他们一家四口的,他们夫妇二人大多数时候对孩子都非常有耐心,也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但是,这个情节的多次出现让我捏了几把汗。

咘咘其实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儿,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有各种怕,害怕野餐时地面上的小虫虫咬到她,不敢触碰海边的小生物,不敢放开自己尽情地玩耍。

这样胆小的一个孩子,如果父母再给她制造或者加深一些可怕的形象,只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父母用这个办法对付哭闹的孩子,虽然能让孩子因为害怕而暂时安静下来,却也在孩子心里埋下了恐惧的种子,让孩子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把某个人物想象固化成一个可怕的存在,这种印记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以后只要遇到与其类似的角色,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胆怯,小的时候怕老师,长大之后就可能会怕上司。终其一生都好似有一堵墙挡在孩子面前,阻碍了孩子想要表达与尝试的脚步。

02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

有的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主观、武断、强势,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变相绑架,这种窒息的爱,只会让孩子的天性受到束缚。

孩子小的时候,干涉孩子吃穿,稍大一点的时候,又干涉孩子的志愿,进入社会,又干涉孩子的职业选择。

这一类父母总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都多,所以试图杜绝孩子走弯路,为孩子安排好人生的一切,让孩子错过了本该自己做出选择的机会,失去了独自奋斗、战胜困难的经历,致使孩子始终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变得没有主见、软弱无能。

有的孩子直到成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依然是:“问一下我妈!”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与悲哀。

看似为了孩子,实则害了孩子,让孩子永远都无法长大,无法独立生存,最终沦落为无能的“啃老族”。直到这个时候,父母才如梦方醒,后悔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

03 有一种疼爱叫:孩子,算了吧,你不行。

有的父母总是不舍得孩子吃一点苦,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为孩子“遮风挡雨”。

当孩子提出想要做某件事,想要去尝试的时候,父母首先对孩子说的就是:“算了吧,太难了!你肯定不行!”

在小的时候,孩子是很听父母话的,父母说不行,孩子可能就会直接放弃了。

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变得畏首畏尾,轻易不敢行动,缺乏创新精神。

更为严重的是,会形成限制性思维,每当孩子想要超越自我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的声音就会在耳边响起:“你不行、你不行、你不行……”

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突破自我是很艰难的,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肯定与支持,孩子的内心是非常不自信的,他们太害怕失败、太害怕被拒绝、太害怕碰壁了。

这样的孩子会错失生命中太多稍纵即逝的机会,太容易就会否定与湮没自己的才华。

我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原生家庭,从小到大,我所有的爱好都是不被允许的,长大后,我想要做任何事情,我的母亲都会第一个站出来说:你肯定不行,算了吧!

小的时候,每当听到母亲这样说,我就会变得垂头丧气、裹足不前,我以为自己真的不行。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地学习,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我需要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那个小小的被压制的自我。

离开了父母的束缚,我不断地突破自我,寻找生命中更多的未知。

直到近几年,我接触自媒体,开始写作的时候,我的母亲仍然都是非常反对的,她见不得我这么没日没夜地码字,她心疼我辛苦,她认为我就该在体制内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去过吃不饱饿不死的日子。

我当然有点灰心,再加上最初写作遇到的种种困难,有好多次,我都想要放弃,我在想何苦为难自己,母亲也许是对的。

但是,我最终放下了限制性思维,把母亲的话放在一边,不接受,也不对抗,而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战胜了那个小时候总是轻易就会放弃的自己,我看到我的梦想正在开花结果。


04 有一种陪伴叫:你就在我身边,却忙着别的事情。

先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妈妈在厨房忙着做事情,孩子跑来对妈妈说:“妈妈,快来看,我在客厅摆了一座大城堡!”

妈妈眼睛都不抬地忙着自己的事情,随便地敷衍孩子:“宝贝,你真棒!好好玩啊!”

孩子希望妈妈能够重视他的成绩,停下手中的活儿,出来看一看他的城堡,给他一点鼓励与肯定。

但是,妈妈的态度,让他落寞地离开了,他觉得,妈妈忙,有许多事情要做,这些事情都比他重要。

自此,孩子也学会了敷衍,学会了漫不经心。

这些虽然陪在孩子身边,却忙着做事情、看手机的父母,根本无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只会让孩子觉得他是不重要的,他的感受是不被关心的,他做的好与差父母都是不在乎的。

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再去表达自己了,因为就算是表达了,也不会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肯定。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底气的孩子,他们最终会成为茫茫人海中最碌碌无为的那一个。

拿我自己来讲,我也常常因为专注于写作,而忽略孩子的感受,但是,我不会任由自己如此,而是会及时地做出自我觉察,发现自己的问题,适时做出调整。尽量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的孩子,也会每晚雷打不动地陪孩子进行睡前谈心。

我要让孩子知道:他是值得被爱的,是最重要的。

05 有一种失望叫:你不用解释,一定是你做的不对。

当孩子遇到冲突,和同学、老师发生摩擦的时候,有的父母总是习惯于让孩子检讨。

“老师为什么不批评别的同学,一定是你做错了,老师才会批评你!”

“**同学为什么不欺负别的孩子,一定是你招惹人家,人家才会对付你!”

“你老老实实地听老师话,老师会批评你吗?”

“你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同学会欺负你吗?”

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没错,但是方式方法不对,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没有把出发点放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上,只会伤了孩子的心,连他最亲近的人都不愿意和他站在一起,他又能指望谁为自己辩护呢?

经过打压的孩子,很难有勇气去勇敢地做自己,他的心灵没有依托,背后没有依靠,身单力薄。

如果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拥有自己向往的生活,父母应该常常对孩子说这几句话:

01 孩子,去勇敢地追求自我吧,要相信你自己,你值得被爱。

有的人错把自我当自私,其实,追求自我的人并不是自私的人,自我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生活。

而自私是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告诉孩子,要学会自我肯定,人生已不易,一定不要傻到自己伤害自己、怀疑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只要找准方向,充分地肯定自我,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告诉孩子,只要在不伤害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去走自己的路,去尝试、去体验,去经历成功、失败、磨难、痛苦,才是真正的成长,自己的路终究是需要自己去走的。

02 孩子,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做你所想,爱你所爱,累了记得回家。

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给孩子自我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坚强的后盾,让孩子带着爱、带着底气出发。

家,应该是一个温暖的道场,应该永远是一个人心灵的归宿。有父母的支持,孩子才能走得更稳健。

03 孩子,犯错不可怕,只要能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找到对的方向,就是一种收获,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辩护人。

孩子本来就是在错误中成长,不断犯错,又不断从错误中学到正确的方法。

许多父母在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总是指责孩子,这对孩子不公平,我们不能让孩子没有辩护人,如果父母都不愿意同孩子站在一起,那么还有谁比父母更合适呢?

如果孩子不小心犯了错,不要指责孩子,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负责任的父母应该自己做到,也应该教给孩子的重要的人生经验。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如果父母拥有对生活的激情,敢于向命运挑战,懂得追求自我与向往的生活,孩子自然能够学会如何做自己,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栋梁之才。

希望你独具匠心,让孩子成为最耀眼的那一颗星,能够勇敢做自己,也能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