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家庭付出却被亲哥暴打:受委屈的孩子凭什么还被要求大度!

作者:陪宝宝写日记 03-27阅读:1669次

最近正在热播的《都挺好》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更是在豆瓣拿下8.4的高分。

由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出生在一个特别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里。小时候,饭桌上有什么好吃的妈妈都给两个哥哥,对她这个女儿却总是视而不见。

大哥考上斯坦福,妈妈卖房也要供他去美国留学;苏明玉临近高考偶尔回来,还要帮二哥洗衣服;自己明明可以考上清华,问妈妈要1000块上辅导班,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甚至还被妈妈打。这一切只源于苏明玉是个女孩。

受尽委屈的苏明玉彻底和家里绝裂了,后来由于妈妈的离世,所以又不得不回来面对她的家庭。

由于工作的关系,苏明玉当众检举二嫂,导致二嫂失业。二哥苏明成知道此事后,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竟然出手打了自己的唯一的亲妹妹,致使苏明玉住院。苏明玉报警抓了苏明成。

苏明成在派出所的这段时间,苏明玉的爸爸、大哥,不停地劝明玉:“何必呢,都是一家人,放过苏明成吧。”根本没有人去关心明玉哪里被打伤了,哪里痛,每个人想的最多的就是明玉为什么不愿意放过自己的哥哥呢?兄妹之间为什么不能平平和和呢?

正是从小不受妈妈的重视,才使得她二哥这样肆无忌惮对待她。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那个深圳小女孩被家长虐待、殴打的视频,妈妈一言不合就打她,爸爸心情不好也打她,甚至比她小的弟弟,也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打她欺负她,而她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忍耐,像个不倒翁一样,被打倒了就自己站起来,继续写作业,仿佛刚刚的被打从来不曾发生过一样。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被过于宠爱和被人忽视的孩子是很容易被误导的,他们经常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父母的偏心不仅伤害了那个被忽略的孩子,同样也伤害了被你重视和溺爱的孩子。

1、最让人难过的不是父母偏心,而是明明偏心父母却毫无觉察

几天前,浙江宁波的一个社区 ,一个5岁小男孩悬在5楼阳台外,一个小女孩从窗口探出半个身子,双手紧紧抓住他,这个状态已经持续有20多分钟。

幸运的是,在消防人员和小区居民的帮助下,小姐弟被救了下来。孩子被救没多久,爸爸赶了回来,一把抱住小男孩,斥责小女孩:“爸爸才离开几分钟,怎么没有照顾好弟弟?”小女孩放声大哭。

真想抱抱那个小女孩,她的心里有多委屈啊!自己也才只有8岁,也是个需要大人照顾的孩子,碰到这样的事,肯定吓坏了,能坚持抓住弟弟20分钟不放,已经非常棒了。

可是爸爸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还训斥她。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说:“明智、成熟、有爱心的父母所持有的观念会考虑到家庭中每位成员的感受和需求。”

但是很遗憾,很多父母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对某些孩子偏心好像由来已久。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父母能信心到什么地步?

下面有人这样回答:明明是四口之家,他们仨看上去好幸福!

这让我想起《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作为家里的老二,荷包蛋没有她的,鸡腿也是只给姐姐弟弟吃,过生日只能在姐姐过完后,蛋糕上拔掉三只蜡烛继续过。

她说过要过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总是敷衍说“明年明年”,德善忍不住委屈大哭,爸爸于是道歉说“我也不是生来的爸爸”,然后专门为德善过了生日,似乎从此以后应该一视同仁了。

可是后来家里煤气泄漏,爸爸妈妈只记得把姐姐弟弟背出家门,却忘记了还有德善在屋里,德善自己一个人爬出门。

弹幕里有个人说“如果是我就不出来了”,作为旁观者都会说出如此绝望的话,身为主角的德善该是怎样的伤心难过!

我觉得最可怕的不是明显的重男轻女,而是心底里爸爸妈妈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偏心。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写道: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但是传统的孝道让我们只看到前者,而否认后者的存在。

是什么让家变成了恨与伤害传递的通道?一切都是缘于父母的偏心。

2、子女间是否相亲相爱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曾在一档节目中看到田亮说过这么一件事。

姐姐森碟和弟弟一起玩,弟弟觉得自己吃亏,就假装摔倒,奶奶就立马质问森碟,森碟解释说:“不是我推的,是他自己摔倒的。”

此时的森碟一定是觉得很委屈,田亮看到这一幕,对森碟说:“你是爸爸的好帮手,你要带好弟弟,你们俩是一个整体,要成为伙伴,而不是争宠的对立面。”

很高兴田亮会这样说,而不是批评姐姐。通过这样的引导,姐弟俩的关系才会越来越好。

我的闺蜜也生了两个孩子,弟弟比姐姐小五岁,是二娃“鄙视链”中最佳组合,可是家长稍有一点不注意,就会让两个孩子产生矛盾。

有一次闺蜜只给老二买了几件衣服,心里想的是之前才帮姐姐买过,这次就没帮姐姐买。小女生就比较敏感,问妈妈为什么不帮自己买,是不是自己没有弟弟听话。

其实孩子在意的并不是这件衣服,而是经由买衣服这件事来确认父母对孩子是否存在偏心的心意。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认为强的那个孩子不用管,因为他够强,独立性高,不需要操心。可这样就导致优秀的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父母没那么疼自己。其实是父母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那个不太争气的孩子身上了,认为这孩子弱,需要更多的帮助,需要操心更多,担心他的未来。

安德烈·莫罗阿在《人生五大问题》中说:什么是幸福的童年呢?是父母之间毫无间隙,在温柔地爱他们的孩子时,同时维持着坚固的纪律,且在儿童之间保持着绝对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

其实更多时候并不是兄弟姐妹之间不够相亲相爱,而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们是否能真正的相亲相爱。

3、作为父母如何协调好多子女之间的关系

《知否知否》中的孔嬷嬷曾说过一段话:“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宁静。虽说姊妹之间,应该互相谦让,可也得是这个让或是那个让,总不能让一头让的。日子久了,父女姊妹之间,难免生出嫌隙来。”

很多父母在要二胎的时候,给出的理由都是“想等自己百年之后,孩子能有个伴”,既然是这样,那么父母在自己有生之年就要想办法协调好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父母就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到以下几点:

(一)、放平心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全部的身心都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没有对比也没有别的寄托,所以无论孩子好的坏的都得一并承受。但是有了二胎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孩子之间慢慢显露出不同的性格差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产生对比。

很多父母最常说类似这样的话:“你看看你哥哥多懂事,次次都考100分,你看看你”,父母旨在激励孩子知耻而后勇向哥哥学习,可是却不知道这样一来就为孩子之间的糟糕关系埋下了伏笔。

被表扬的孩子得意扬扬从内心也开始鄙视起不被表扬的那一个,而不被表扬的那一个,从此在内心种下了自卑的种子,也种下了对别一个孩子的不满。慢慢地这种负面情绪集聚得多了,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引子就能使得两个孩子之间发生战争。

父母一定要懂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爱学习,但有可能不关于与人交往,而有的孩子也许学习不好,却在别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要相信没有人一个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要善于发现孩子性格中的特点,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引导孩子向着自己的优势方向去发展。

(二)、增加孩子之间的相处时间

很多智慧的父母,从小就会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的过程中去,在照顾的过程中,慢慢地也会使得两个孩子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也使得老大更有责任感。

《正面管教》的作者JaneNelsen说:“自信是在归属感、对自己能力的相信、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并被珍惜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老大没有做好,父母千万不要直接责骂或者惩罚老大,一定要问清原委,然后再做公平裁决。

(三)、要懂得有策略地把自己放在两个孩子的“对立面”

有人说要想和一个女人快速成为朋友,就跟她交换秘密,想要让两个孩子成为朋友,就让他们成为盟友。

想要让孩子跟自己的兄弟姐妹成为同盟,也是有策略的。比如在其中一个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在批评完这个孩子的时候,趁机“教训”一下另一个孩子:“你也会经常犯你哥哥/姐姐这样的错误,今天我批评你哥哥/姐姐了,如果下次你再犯,也会同样受到这样的惩罚。”这样虽然没犯错的孩子会感觉有点冤枉,但这个小小的插曲很快就会让他们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很快结成同盟。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们等了一辈子,都在等父母一声抱歉。父母等了一辈子,都在等我们一声谢谢。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等到。”

“苏明玉”们自始至终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可是又有多少子女可以真的等到父母的一声“对不起”,好难好难。

都说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给他们留一个亲人,希望父母们可尽量做到公平,不要让那个被忽略的孩子永远委屈,不要让那个受宠的孩子变成人人讨嫌的“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