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跟孩子解释清明节路边烧纸?这位妈妈的回答我给 100 分!

作者:父母在线 04-05阅读:1339次

清明假期,踏青扫墓的人越来越多,路边烧纸祭拜亡人的情景随处可见。

一个女孩指着路边正在烧纸的人问道:“妈妈,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妈妈说:“那是他们的亲人死了、去世了,他们在用特殊的方式怀念他们。”

女孩显得有些害怕:“妈妈,人都会死吗?那你也会死吗?”

这位妈妈显然一下子愣住了,但接下来她的回答解释,我给100分!她笃定地告诉孩子:

“宝贝,每个人有一天都会死。不过,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不会影响我们每天开心的生活。妈妈会一直爱你,陪着你,照顾到你长大。”

心理学家:当一个年幼的孩子问及死亡、关注死亡,他们其实是感到了分离的焦虑,内心潜台词很可能是:请肯定我的存在,让我确信,我会一直被关注,被爱。

而这位妈妈的答案,温暖且有力量,能够有效安抚孩子内心的焦虑情绪。

可能对于很多的父母来说,我们都会尽量跟孩子回避“死亡”这个话题。因为我们会认为孩子太小,即使我们给他解释什么是死亡,他可能也不是特别明白。

但是,死亡是我们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经常出现在动画片里,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最终也必将经历。

既然死亡是生命历程中自然的一环,我们逃无所逃,只有更好地了解死亡、树立科学而健康的死亡观,我们才能更好地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或焦虑,更好地把握现在,珍惜生命,并坦然面对死亡。

死亡教育就是生命教育

懂得死才能更好地活

“生命教育”一词来源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为应对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因此应运而生的一种对策。希望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

但是,我们身边有多少父母在小时候接受过正规的生命教育,又有多少父母给自己的孩子传递过正确的生命和死亡的知识和价值观?

也许下面这些案例能唤起你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意识:

  • 一名9岁的女孩在自己家中上吊自杀,起因竟是和妈妈闹脾气。

  • 12岁女孩在开学第一天早晨趁父母熟睡跳楼自杀,女孩的遗书表达了对父母的不解和自己读书好累。

  • 14岁的中学生只因早上睡懒觉被父亲批评了几句,一怒之下而跳楼自杀。

  • 一名初二男生因为抽烟挨老师批评,从教学楼5楼一跃而下。

  • 一位重点中学保送生,一直是三好学生,因老师一句批评,先割腕后跳楼。

这些令人心痛和扼腕的新闻,深深触动着每位父母的心。不要总觉得这些都是别人家的事,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是时候该引起所有父母的关注了。

干货:各年龄段孩子

如何做死亡教育和引导

3岁以下的孩子

通常3岁以下的孩子,对死亡本身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词语非常敏感,大人的表情、动作、谈论死亡时的欲言又止与神秘等,都可能会激发孩子对“死亡”这个词的好奇与兴趣。

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问到了死亡相关的问题,不要遮掩、搪塞,大人只需用简单的方式告知孩子这个事实即可。

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死亡”,比如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可以告诉他,这就是死亡了。这样的解释比单纯地逃避不说,效果更好。

3~5岁的孩子

3岁左右开始,孩子才会对“死亡”的概念产生兴趣。不过,这时候的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死亡的概念。

他们会认为死去就如同睡觉一样,是生命的中断而不是结束。离世的人可以再回转过来,这之间并无任何的矛盾可言。一般的情况下,这个时期的儿童几乎将死亡看作是生存的一部分,你死掉一会儿,又醒来一会儿,接着又会死掉一会儿。

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向他详细解释死亡的含义,只需要告诉孩子,我们现在离死亡很远很远,虽然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关。我们只要现在每天开心地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就可以了。

5~7岁的孩子

5岁左右开始,大多数孩子已经可以理解死亡的基本含义:生命的终结和不可逆转。这个时候,他们会对死亡表现出恐惧的心理。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首先应该通过共情,对孩子内心在经历的恐惧、承受着的压力表示理解,可以这样跟他们说:“XX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让你很难过。你心里如果感到不舒服,很伤心,想不想讲出来?爸爸妈妈会一直在这里陪你。”

此外,还可以跟孩子适当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在游戏中提到死亡的话题时,也不要因为忌讳而打断孩子游戏的乐趣,而是跟孩子共同去感受死亡的意义。

7~12岁的孩子

7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认知也大大提高。到10岁左右,孩子能像成人一样理解死亡的意义,和成年人一样对死亡有悲伤的情绪。

这个时候,你就不要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坦诚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让他们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或者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去吓孩子,吓唬会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还会直接损坏孩子的安全感。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

12岁以上的孩子

12岁以上的孩子,步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追求独立,不希望被干预,特别反感被自己的父母当做小孩子看待。

所以,若他们遇到困惑,不要试图主动靠近、给以帮助,更不要企图去淡化孩子的悲伤。你只需要在那里,做好准备,能让他们随时向你求助。

如果你们之前的亲子关系信任基础比较好,那么孩子一般都会主动向你倾诉。如果亲子关系不尽如意,那么邀请孩子比较信任的其他长辈,制造机会让他们陪一陪孩子,可能会更靠谱。

跟孩子谈论死亡,其本质就是在跟孩子讨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是因为有死亡存在,我们都可能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才要更加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其实,给孩子做死亡教育并不难,难的是家长总认为这件事情难以启齿,不能正确的面对,总选择逃避、含糊、蒙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我们只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用对的方法去跟孩子解释、引导,孩子通常都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