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有娃编辑:一叶苇
邻居的女儿真真是个典型的“乖”孩子,也是很多家长教育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
比如每次在小区玩,都有人逗她“真真,把你的棒棒糖给我一个好不好?”,或者说“真真,能让弟弟玩一会你的小汽车吗?”,不出所料,她每次都会默默点头或者说一声“好”,然后让出自己的东西。
大人们都夸真真“懂事”,但我总感觉别扭。
因为我分明看到,她点头时沉默的神情、说“好”时低落的语气。
“乖”、“懂事”应该是中国父母给孩子的最高赞誉了吧。
孩子从小就知道,只要自己“乖”,就能成为“好孩子”,也只有自己“乖”,才能被大人接纳。
所以,为了得到大人的喜爱,为了避免责骂,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做出个“乖”模样。
我想,真真就是这样吧。
记得一位心理学大师说过:儿时表现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而那些叛逆、自由的孩子,将来反而心智更成熟。
换句话说,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乖”意味着顺从大人,压抑自己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次姥姥接我回家,刚好校门口有个商家搞活动,2块钱能买三版拼图,很多孩子和家长围在那里。
姥姥问我:“你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姥姥似乎很满意,说“阿玲真听话,不乱买东西”。
说实话,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具,尤其是我们那个年代。只是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做个“乖”孩子,只有这样才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我选择违心地说了“不要”。
直到上了大学,接触了更多的人,更大的世界,我才慢慢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讨好型”的人,因为害怕失去别人的肯定,经常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好多年才走出来。
“乖”孩子婚姻更容易不幸
我表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她小时候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好,“听话”“懂事”也是周围亲戚对她的一致评价。后来不负众望,考上好大学,毕业后做着高薪工作,继续着自己的传奇。
但接下来就是狗血剧情了,只因为相处了三年的男朋友家庭条件不好,受到了我大姨的坚决反对,我曾经亲耳听到她说我表姐“养你这么大,你就不能听我一回吗!”“你要嫁给他,我死给你看!”。而表姐只是在一旁沉默着,最后说了一句“好,我听你的”。
最后表姐无奈选择了分手,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但婚后她不止一次跟我说,自己并不幸福,后悔当初自己不会反抗。
她的话,让我想起儿时有一次在姥姥家玩,一群孩子因为一个足球疯来疯去,把院子搞得不成样子,姥姥说了几次我们也没听。一会大姨回来了,我发现,表姐看到大姨的那一刻,立马停止了游戏,低下了头。
没有制止,没有责骂,甚至我大姨的眼神都很平和,只是和妈妈四目相对了一下,表姐就自动停止了游戏。
我想,就是重来一次,表姐也还会继续选择“听话”吧。
“乖”孩子更容易落后于时代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活到老,学到老”,但同样有人想用自己井底观天的人生阅历,来指导孩子走一条安稳之路,继发“乖”下去。但这个时代,越安稳的工作,越要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越安稳的生活,越容易失去自我。
当硅谷的大街小巷已经充斥着无人驾驶汽车,当google X实验室进行着震撼世界的100个创意时,我们有多少听从父辈的“乖”孩子,不得不在而立之年重新改变职业甚至人生方向,来适应这个社会?
所以,当我再看到儿子把积木堆的乱七八糟,并拒绝奶奶的“纠正”时,我没有制止。我想,只有孩子的想法、欲望得到表达,他才不会失去自我,或许还能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创意。
培养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他可以做个生气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倔强的孩子……但,别让他做个“乖”孩子!
每天4条免费音频提供育儿指导,每周1本经典育儿书解读。有娃,最实用、最系统的互联网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有娃(ID:youwa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