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需要人帮忙?除了适当的“袖手旁观”,还需要“吃苦教育”

作者:涵妈育儿 05-07阅读:3102次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如果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会变成人生的一笔财富,孩子会因战胜挫折而变得强大,父母要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激发他们战胜挫折的信心和技巧,使孩子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成为生活的强者。

适当的“吃苦教育”让孩子在挫折中变坚强

在现在物质水平都提高的生活中,很多的父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累也不能累孩子,千方百计地位孩子挡风遮雨,不愿意让孩子吃苦。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挫折商可以帮助人产生很高的成绩、生产力、创造力,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活力和愉快的心情。有研究显示,挫折商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销售业绩也远远超过挫折商低的人,在公司中升迁的速度也快得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大学生不能承受学习成绩下降、失恋等带来的身心压力,呈现焦虑、失眠、抑郁、恐惧;个别学生精神崩溃、跳楼自杀…等等悲剧的发生,其实都是因为内心面对挫折和挑战时,是十分脆弱的。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近年来,挫折教育越来越受到父母们的重视,明智的父母也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点儿“苦”。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去寻找所谓的挫折机会,而是放开你的手,让孩子有机会面对生活中最真实的问题,并帮助他学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乐观面对挫折。

一个从小没有吃过苦的孩子,暂且不说他将来难以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可能无法自理。

有记者曾经采访一群中学生,问他们:“你们平时洗袜子吗?”

大多数孩子回答说:“不洗。”

“那你们的袜子都是谁洗的?”

"妈妈给我们洗。”

“如果妈妈不在家呢?”

“那就爸爸来洗。”

记者接着问:“如果爸爸妈妈都很忙,没时间给你们洗怎么办?”

“那就放在那儿,等他们有时间再洗。”

“以后你长大了,谁给你们洗?”

孩子们很坦然地说:“长大了可以请保姆呀!”

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回答,如果你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让孩子来一些“吃苦教育”吧。

我们家女儿四岁开始帮着刷过碗,洗手台高,踩着凳子,用洗碗布一个一个的刷完冲洗,当然最后需要我再重新刷一次,到了五岁开始每天自己换下来的袜子和内裤是她自己洗的,偶尔有些简单的炒菜,她也会尝试自己动手做,我在旁边辅助,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自古以来,“吃苦耐劳”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对孩子真正的爱应该是有点“苦”的。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

1,吃苦教育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父母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动手做事的习惯,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

2,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

我们家女儿刚开始学平衡车时,摔倒好几次,对平衡车的兴趣大减,每当出去玩带着平衡车时,她会说:“我不喜欢平衡车,我讨厌摔跤。”这时我会安慰并告诉她:“摔跤是练车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就像妈妈当年学自行车时,比你摔的次数还要多呢,你看妈妈现在不也没事吗?摔倒了我们爬起来再练,你肯定能练会的。”鼓励了几次之后,她就非常熟练的骑平衡车遛弯了。

当孩子在挫折面前表现出沮丧逃避时,父母应该及时鼓励孩子,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出孩子迎难而上的勇气。

孩子总需要磕磕碰碰,父母适当的“袖手旁观”

如果父母过度保护,事事越俎代庖,孩子就会缺乏挫折的磨练,使孩子形成怠惰、懦弱、依赖心理,处于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弱等不良心理状态。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束手无策,最后导致失败。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能以其韧力和耐力去战胜各种困难。

记得有一次我女儿脱衣服,她先脱了两只袖子,可是小脑袋怎么也出不来,被两只耳朵绊住了,她强行扯了半天,也没有扯下来,最后急的哭起来,求助我帮她。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很多的父母可能会出于爱子之心,赶紧帮孩子把衣服脱下来,但是有的父母会选择“袖手旁观”,我的做法是一边稳定她的情绪,一边试着鼓励她,用语言告诉她怎么做,同时稍微帮她拉扯了一下,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任务,也是父母的必修课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永远的失败,偶尔的失败并非坏事,只要孩子从失败中学会坚强,就会变得自信强大

有些难度的事情,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引导孩子去做,但不要包办代替,对于那些需要孩子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父母可以充当旁观者,观察孩子是怎么做的,事后再与孩子分析问题,帮孩子总结经验,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孩子自我激励,乐观面对挫折

孩子在面对挫折时,需要父母的鼓励、支持和适当的帮助,这些都是来自于外部的鼓励,而来自于孩子内心的自我激励比外部激励更重要,只有孩子掌握了自我激励的方法,才能从内心真正的独立起来,做到发自内心的去行动,而不是依赖于父母。

怎样才能教会孩子自我激励呢?可以从这几点来做:

1,经常给孩子精神上的激励

孩子能保持自信、不断进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离不开父母的激励,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肯定。

激励的方式并不应该单纯是物质上的,而更应该采用精神鼓励。

比如在和我女儿一起爬山的时候,她会胆怯会退缩。可当我给她鼓鼓掌,拍拍手,给她一个肯定的微笑,她会很快跟着你的步伐继续向前走。人都喜欢被别人肯定的感觉,心灵单纯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赏识。所以,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鼓励的眼神,赏识的言语,会更能激发孩子自信的潜能。

2,用积极的语言和行动去影响孩子

作为父母要用语言滋养孩子,成就孩子内部动力,孩子动力十足,就会自信满满。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应该是孩子强大的后盾,多多支持和鼓励孩子,孩子才不会感到自己是孤立无援,才会勇敢面对挫折。

《努力一点点》是一则每次看都会让人感动落泪的广告。

它讲述了一对母子的故事:

热爱足球却并没有天赋的男孩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失败,在妈妈“努力一点点”的鼓励下,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自己,最终以自己并不擅长的“头球”帮助球队获得关键的一分。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唤起孩子内心的自我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孩子遇到挫折时自我激励的动力之源,所以,父母要悦纳、欣赏自己的孩子,有了这种激励的态度,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3,教给孩子最实用的自我暗示方法

比如孩子遇到挫折时,学会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可以做到。”当孩子产生放弃念头时,让孩子对自己说:“胜利就在前面,坚持就是胜利。”通过积极的语言暗示,让孩子的心态变得平和,就更有力量战胜挫折了。

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要适度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

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另外在对孩子挫折教育时,虽然我们鼓励对孩子的求助“袖手旁观”,但前提是孩子所遇到的问题是他有能力解决的,对于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父母没有必要固执的“见死不救”,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冷了孩子的心。

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和需要面对的,区别只在于每个人面对挫折时候的态度和方式。父母要从小就教导孩子正确、积极的面对挫折,让他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当孩子有了强大的内心,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必定游刃有余,慢慢就能变成生活的强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