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懂宝宝的这些话,会让你失去一个诚实的孩子

作者:母婴育儿问答 06-07阅读:1423次

原标题:没听懂宝宝的这些话,会让你失去一个诚实的孩子

周末约了几个相熟的小伙伴,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很喜欢这种家庭聚会,孩子们撒欢儿玩耍,大人晒太阳聊天,平时有啥育儿难题也都在交流中解决了。

我们这几个妈妈怀孕时就经常聚在一起,随着孩子长大,话题也由原来的如何选尿不湿、如何选奶粉、如何选幼儿园…切换到了如何对待孩子的“说谎”问题↓↓↓

先听听孩子五花八门的谎话

“妈妈,我肚子疼!”

萱萱第一次这样说的时候,妈妈很紧张,抱着她嘘寒问暖,还给她灌了个暖水袋。但她抱着暖水袋玩了一会儿,就开心地和妈妈做起了游戏。

后来萱萱妈发现,当自己忙于家务或拿着手机刷微信时,萱萱常会过来抱大腿:“妈妈,我肚子疼……”小眼神儿楚楚可怜。有时要出门,正在玩耍的萱萱看到妈妈换衣服,也会立刻扔下玩具跑过来:“妈妈你不要走,我肚子疼……”

“不是我吃的,是爸爸!”

在曾经的推送《怀疑孩子有多动症?看看这些事你做对了没》里,我给大家讲过浩浩的故事。这个跟喆同学一样活泼好动的小男生,最近学会了“嫁祸于人”——

零食袋子打开没吃完,乱七八糟放地在一边,问他什么时候吃的,他说:“不是我吃的,是爸爸!”

浩浩妈找不到自己的手机,问浩浩有没有看到,他大声回答“没有”,但很快手机就在他的玩具箱里找到了。问他怎么回事,他还理直气壮:“不是我拿的,是爸爸!”

“我不喜欢姥姥,姥姥对我不好!”

茉莉妈妈出差一周回到家,小茉莉吃饭要妈妈喂,洗澡要妈妈陪,睡觉要躺在妈妈怀里,达到了寸步不离的境界。

晚上聊天,3岁的小茉莉说:“妈妈,我不太喜欢和姥姥,姥姥对我不好……”茉莉妈妈吓一跳:姥姥从小帮着带茉莉,疼茉莉疼的不得了,怎么会对她不好呢?问她“怎么不好”,她笑嘻嘻来一句:“妈妈陪着我多好啊,以后你不要出差啦!”

茉莉妈妈哭笑不得:“这幸亏是自己的亲妈帮着带孩子,换了别人,孩子这一句话还不定引出多少猜忌呢。”

“我今天在幼儿园吃了8碗炸酱面!”

唔,这话是我家喆同学说的。而在接他放学时,老师跟我说的明明是3碗。

类似情况还有“我拍球能拍100下”,“我能一口气爬上20楼”,“我家有只大狼狗,可厉害了”等等,不用想也知道这些都不是真的。

起初,我对他这种“满嘴跑火车”的行为非常恼火,要知道,诚实是我对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不过,深入研究了孩子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后,我释然了。

孩子为什么爱说谎?

在我们的道德准则里,说谎和欺骗联系在一起,非常令人讨厌的。所以当发现孩子说谎,父母通常又气又急:气的是小小年纪竟然有道德品质问题,急的是孩子会不会因此而变坏。

真相是——绝大多数发育正常的孩子,都会从两岁左右开始尝试“说谎”。随着语言能力越来越强,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他们会很自然地用语言去描述想象中的事。这种所谓“说谎”,完全是孩子的无意识行为。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认为,6岁以下的孩子,很多都难以完全陈述事实,他们并非要欺骗谁,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夸大或扭曲现实。

所以,当两三岁的孩子时不时冒出几句不贴边儿的假话,这说明孩子的心智发育进入了更高阶段,已经能熟练运用语言来表达需求了。

国外有多项研究发现,认知能力好的儿童撒谎更多,因为撒谎首先需要记住事实,然后再对其做加工处理。

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对孩子的假话听之任之。

因为,随着语言技能和观察力的进一步提高,孩子会慢慢发现,自己说的一些与事实不相符的话会引起大人的特殊反应,比如惊讶、关注、喜悦甚至愤怒,还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让自己受到关注、表扬…

这些发现会让孩子对说假话产生成就感,如果不妥善处理,就容易让孩子爱上说谎。也就是说,尽管“尝试说假话”是所有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但这个阶段会如何演变,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别让无意识的假话发展成有意识的谎言

面对孩子那些与事实不相符的描述,我们最想知道的就是怎么回答吧?

当孩子认真描述自己的想象或记忆

每晚睡前,我和喆同学都有一场“卧谈会”,聊聊白天我们各自都做了什么。

很多时候,他的描述都不符合事实,比如明明是奶奶接他放学,他却说是爸爸接的,还说爸爸接上他就去公园玩了,讲得绘声绘色。其实,去公园是周末跟爸爸一起做的事。

等他讲完,我会小声提醒:“喆喆的记忆力真好,周末跟爸爸去公园玩的事记得这么清楚。不过你再仔细想想,今天是不是奶奶接你放学,然后你一直在奶奶家玩儿来着?”

他仔细想想,不好意思地笑了:“是的,妈妈,跟爸爸去公园是过去的事。”

3岁左右的孩子对时间还没有明确概念,对他们来说,把回忆同现实混淆在一起,是特别正常的现象。

这种“假话”没有任何目的性,父母只要认真倾听、适当提醒就好,慢慢孩子会在我们的引导下努力回想当下发生的事,描述也会越来越准确。

另外,很多孩子都喜欢角色扮演,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人。对此,我们完全不必因为他们的描述与现实不符,就横加制止。

当孩子通过“假装”来求关注

萱萱的“肚子疼”,就是典型的为求关注而“假装”,当她发现这样说可以获得妈妈更多关爱,于是频繁使用这个“小伎俩”。

对此,萱萱妈的做法很聪明——

某天,女儿抱她大腿不让她出门,并说自己肚子疼时,她蹲下来,抱了抱女儿,看着女儿的眼睛说:“宝贝,如果你肚子疼,奶奶可以帮你倒杯热水,你喝过后,躺着休息一下。

我知道你希望妈妈一直陪着你,但妈妈除了照顾你,还有其他事要做,就像你除了喜欢跟妈妈玩,还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一样。等你肚子不疼了,奶奶会带你下楼玩,好吗?”

自己的需求被妈妈理解,“肚子疼”也有了解决办法,而且还能出去玩……萱萱虽然撅着小嘴,挂着泪珠,但还是乖乖和妈妈说了“再见”。

同样,小茉莉跟妈妈“说姥姥的坏话”,也是希望获得妈妈的陪伴。茉莉妈妈的回应是:“你希望妈妈陪着你,妈妈很感动,但就算妈妈不在,相信姥姥也会把你照顾得很好,你也过得很开心,对吧?”

只要对孩子的需求表示理解,对孩子正在“假装”的事正面回应,并且坚定地陈述事实,慢慢孩子会发现“假装”其实没什么意义,自然就会放弃了。

当孩子为表现自己而夸大事实

就是“吹牛”嘛!有时是因为想获得表扬,有时是因为互相攀比,有时就单纯地想表现自己很厉害。

当喆同学说他吃了8碗炸酱面时,我对他说:“8碗的话,小肚子都要撑爆啦,其实你吃3碗就已经很厉害了。”

当他说自己拍球能拍100下时,我说:“只要你每天都练习拍球,总有一天能连拍100下不间断。”

当他说可以一口气爬上20楼时,我说:“好啊,每天我们都坚持爬楼梯锻炼,很快就能一口气爬上20楼了。”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当孩子为免受责罚而掩饰错误

为免受责罚而说谎,是孩子最常见的说谎行为之一,比如浩浩把自己不被许可的行为都推到爸爸身上,这令妈妈很恼火。但很多大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犯错后说谎,原因之一就是讲真话会受到惩罚。

浩浩太过活泼好动,是那种时刻都可能闯祸的孩子,浩浩妈对他一向严厉,有时会不留情面地批评。而浩浩爸脾气很好,常充当老婆的“出气筒”。因为对家庭成员力量强弱有“清醒认识”,所以浩浩才事事都“栽赃”给老爸。

这是个普遍规律——经常受到严厉对待的孩子,更容易说谎。

生活中有很多事,孩子都会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小到摔跤、尿裤子,大到弄坏物品、受同学欺负,因为说出来反而会被大人情急之下各种训诫,所以宁愿选择不说,以至于受到很深的伤害才被父母所觉察。

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也因为害怕而说谎或干脆什么都不说。

当孩子为满足欲望而说谎

“我今天还没吃过棒棒糖,我想吃一个。”(事实是已经今天已经吃过了。)

“我的好朋友家里都有这个,我也想要。”(事实是并非几个好朋友都有这个。)

“我已经做完作业,可以出去玩了。”(事实是作业还没有完成。)

这类明显带有目的性的谎言,是最应该重视并且一定要加以管束的。因为它们很容易让孩子尝到甜头,继而形成谎言思维,遇到问题总想通过说谎来解决。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频繁通过说谎来达到目的,下面的做法也许能帮到你。

孩子谎言,很多时候是因为大人做错了

从最初无意识的假话,到后来有意识的谎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最爱孩子的我们,一定不要成为孩子谎言背后的推手。

发现孩子故意说谎,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孩子说谎是为了什么?是否只有说谎,他才能得到他想要的?

如果是因为目前的规则已经不能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规则。如果不是,那你需要让孩子明白现有规则的正确与合理性,并且想办法帮他遵守规则。

孩子说谎时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是惭愧、害怕,还是兴奋、得意?

孩子说谎时的情绪,可以反映出亲子关系的质量——

如果孩子是怀着兴奋得意的心情对你说谎,那就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还为了享受挑战父母权威与智商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说谎时很害怕,说明他并没有撒谎成性,只是偶尔为之;

如果孩子说谎时有惭愧情绪,说明他自己知道这么做不对,但又想逃避责罚。

孩子是否成功骗过什么人?是否因谎言未被揭穿而受到过夸赞?

想想到底是什么人或什么事让孩子尝到了说谎的甜头,是什么使得孩子把说谎作为一种策略保留了下来。

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任何说谎行为

妈妈和孩子正在逛街,接了个电话,毫不顾忌地对电话那头的人说自己正在公司加班。

奶奶带孩子乘公交车,嘱咐孩子一定要缩着脖子,别让司机发现他已经超过规定身高,不然还得花钱买票。

爷爷给孩子买了一大包薯条,叮嘱孩子千万别让妈妈知道这件事。问起来不许说是爷爷给买的。

……

这些情景,生活中比比皆是。非常遗憾,很多孩子的撒谎习惯就是这样开始养成的。

不要给孩子贴上爱撒谎的标签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心智发育日趋成熟,大大小小的谎言渐渐成为孩子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手段。

这个过程中,如果家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判定孩子有道德问题,随便给孩子贴上“骗子”的标签,不仅很难让孩子改掉说谎的习惯,反而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强化作用。

引导孩子用说真话来解决问题

启发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和孩子一起思考这件事除了说谎还有哪些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孩子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及时鼓励他。

以不伤害为前提的教育

发现孩子说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揭穿,找合适的时间与孩子单独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孩子自主约束行为。

记得告诉孩子这句话

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以彼此诚实为前提,谎言只会让一切变糟。告诉孩子,即使他说了谎,犯了错,你仍然爱他。

作者:

闫涵。美国正面管教教认证讲师、国家育婴师、资深媒体人,专注儿童心理,做最懂孩子、最尊重孩子的妈妈;用亲历经验让您的育儿少走弯道。

相关阅读:

找借口≠说谎丨4种无意举动训练孩子找借口,2种游戏分辨孩子是否会说谎

孩子打人、爱哭、撒谎等12种常见情绪背后的真实心理!

值得自省:孩子说谎,因为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闫涵妈妈(ID:yanhanmama2016),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陪伴30万宝宝共同成长的我们,每天分享多元的育儿思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时解答疑问的同时,期待与你在育儿的路上携行共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家合作请直接联系小邦QQ:116794171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