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点入园,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尤其是男孩

作者:丁香妈妈 08-18阅读:385次

马上就要开学了,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幼儿园开学季,家长们开始忙碌着为孩子去上幼儿园做准备。

一些家长们觉得孩子越早去幼儿园越好,这样可以在学习上比同龄人更有优势,能够赢在起跑线上。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01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做幼师的朋友,经常跟我们讲,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每天送入园时才是真的让人头痛。

每个被送去的孩子,都仿佛在经历一场「生离死别」。

大一点的还好,尤其是那些还没满 3 岁,就提前被父母送去的孩子,基本都是一边哇哇大哭,一边嘴里含混不清地嚷着「我要回家」。

即便父母成功脱了身,这些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子也不好过。

大点的孩子基本能自理了,这些不满 3 岁的孩子,饿了不会说,尿了也不会说,久而久之就成了幼儿园里的「后进生」。

受此影响,孩子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没有信心,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玩。

3 岁前,父母才是孩子的全世界。强行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根本无法和孩子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更无法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也许父母会觉得,提早进入早教班、幼儿园,会让孩子学会更多知识,但这和孩子缺失掉的童年陪伴相比,只会得不偿失。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自己成长的时间表。

当知识的灌输不符合孩子年龄的发展特点时,反而会成为孩子们的负累。

一位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校长曾说,很多一二年级的小学霸到了三年级之后,学习成绩集体滑坡,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孩子不仅后退厉害,严重的还厌学情绪严重,之前从孩子上幼儿园前就开始打造的「抢跑」光环,不再存在。

这种现象,被称为「三年级效应」,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之前所谓的「超前教育」惹的祸。

02

前几天,同事丽娜给我们展示了一份女儿的时间安排表。

不到 3 岁的孩子,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眼看我们惊讶的表情,丽娜不无自豪地说:

现在有规划,将来孩子才有领先的希望。

作为家长,我们总想帮孩子最好安排和规划,总担心孩子一不小心就被同龄人落在后面。

但在安排和规划中,把焦虑情绪传递给了孩子。

孩子感知到这份焦虑和压力,甚至会把这种焦虑情绪放大,并反映在身体或行为模式上。

表面上,孩子在接受父母的安排,背地里却想逃避、不配合,心理学也称为「被动攻击」。

俞敏洪老师也曾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棵树,浇了大量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后期会发展病态,「这也是中国很多小天才长大后爆发力差的原因」。

的确,正如我们无法通过剪开茧的外壳来帮蚕蛹成蝶一样,若是主观「我以为」的插手,只能得到一只过早失去了茧庇护的柔弱蚕蛹:

踉跄学步,而再无飞翔能力。

超前教育,不是什么捷径,过早的开发孩子,真的可能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03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对于到底该何时入园,主要看孩子的心智、能力的发展状况。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不同的个体,所以最好的教育,不是以时间为维度,而是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来匹配。

比如,3 岁是孩子的直觉思维期,5 岁有了形象思维,而直到大班,孩子才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

很难想象一个处于想象力爆棚时期的孩子,要去死记硬背学习汉字,数出 100 以内的数字,即使她做到了,那又能怎么样呢?

不仅原本属于想象力的空间被填鸭的知识塞满了,而那些硬背下来的知识对于孩子又有多大裨益呢?

所以,比起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在入园前培养起孩子的能力。

之前家里老人外出,我家老大也曾在幼儿托管班里待过 1 个月,那时他才 2 岁多,还不能自己如厕。

有一次儿子回到家,我才发现,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拉的便便,在小屁股上都干了。

所以,入园前会如厕、可以自主进食、能简单地交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规则感,都是孩子入园前不可缺少的能力。

而且当孩子能力准备的越好,入园过渡时间的心理压力就会越小,对孩子造成的焦虑也会越少。

另外,男孩儿的入园时间可以适当比女孩儿晚一些。

澳大利亚学者史蒂夫•比达尔夫曾在《养育男孩》里提到:「男孩支配完成精细动作的运动神经和认知技能的发育都迟于女孩,因此让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学对他们大有裨益。

比起逼着男孩去面对超出他们能力的环境,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多陪男孩一年,这样也会帮男孩更好的调整步伐,踩准未来的人生起跑线。

我很喜欢龙应台写给孩子的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你慢慢来。

好不容易做一次母亲,每一分钟都是这样的珍贵和不可重来。

我们又着急什么呢?难道我们这么着急和孩子一起跑到终点线吗?

亲爱的孩子,就让我蹲下来,陪着你,和你一起,看那雨后泥土里一只只迷了方向的蚯蚓,越过小水坑,爬向远处的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