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孩子是怎么炼成的?根据6岁前心理特征父母必做几点准备

作者:陆絮聊育儿经验 12-25阅读:2959次

我有一个做幼师的朋友,闲聊时问她,每年你都带新入园的新生,是不是很难带?

朋友说

其实不难带,一个小班里,找两个情商高的孩子,所以抓住心理特征,很容易的。
1、重点培养,规范行为。
2、好的典型经常鼓励和夸奖。
3、分批分组带动其他孩子。
4、巧妙利用行为习惯和从众心理。

我又问她,怎么看出那个情商高,那个情商低?

她就给我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重点就是:
1、语言能力强,
2、心理自愈能力强,
3、有亲和力懂分享,
4、有组织能力
5、自带领袖气质。

不得不承认,从朋友的谈话里,我能感觉到现在竞争无处不在,情商高的孩子永远都领先一步。

让孩子的情商发展占尽先机,很多父母觉得一定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口才。发展口才,除了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共情能力和同理心,这些都是提高情商的软件。

有同理心的孩子,对情感的感知很机敏,理解力强,能够迅速找到心理切入点,容易与对方共情,即使遇到负面情绪,也能够用豁达的心态去应对,可以自我排解。

这样的孩子通常不用父母操心,很多事情遇到困难,他们都可以控制情绪,换位思考,通过内心感触、倾听,用最理智的方法解决。

对儿童来说,同理心的培养越早越好,它是社交的亲和剂,是获得好感和信任的基石,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敲门砖。

从心理理论的发展情况看,幼儿的发展水平一般为3岁左右是幼儿心理理论的萌芽时期,4-5岁是快速发展期,6岁是稳定期。

1、心理:2-3岁时,宝宝就具备了面部表情识别,和情绪理解能力,他们的心理可被塑造,可被干预,易受家庭因素、语言发展等影响,这些直接决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2、 情绪:4岁后,儿童开始明白信念和情绪的关系,但还不成熟,有些对情绪的判断是错的,但是对父母的情绪变化,基本上都能准确体验到,如亲密、排斥、赞扬、高兴、生气、恐慌等,但是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还很弱。

3、体验:在0-3岁时,依赖性强是所有幼儿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在遇到恐惧和焦虑时,会迅速表现出过激反应,在3~6岁时,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自我意识的提升,会对负面情绪表现出抗拒、叛逆等反应。这个时期的很多宝宝都是“大魔王”。

4、动机:随着幼儿的心理不断成熟,他们的高级情绪活动,更接近于成人,特别是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从一些言语措辞中感受更多情绪变化。比如被批评时表现出愤怒,委屈,羞涩等等,父母说一些消沉的话,孩子也会受到情绪感染,甚至会从气氛中感受压力和焦虑。

5、6岁以后,很多儿童的高级情绪活动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更加突出,一些如同情心、孤独等心理活动都会逐步固化。

1、优先发展语言能力。

预防语言障碍的发生,情商的高低,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个人综合能力,永远都离不开原因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清晰的发音,准确的用词汇,丰富的语态等,都在交往中获得好感和认同,语言能力占据优势,会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处于处处占优。相反,语言障碍导致孩子发音不准,口吃、大舌头等,会降低个人印象分,被人孤立、歧视,甚至形成自卑、不自信的性格,无法融于人际交往环境。

2、情绪控制很重要。

6岁前,宝宝们的社会情感的发展还不成熟, 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冲动,情绪外露,很多宝宝一不如意又哭又闹,很难接近。父母应该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宝宝学会适当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具有情绪调控能力的幼儿,能够为了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得交往活动更加顺利开展,甚至学会克制冲动,隐藏负面情绪等。比如,一个宝宝在角色游戏中想扮演妈妈,而其他同伴都认为她应该扮演老师,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具有情绪调控能力的儿童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情绪,进行一定的协调和让步,或者采取一些办法说服对方。这些都是高情商的表现。

3、适应规则和秩序很重要

社交的最大特点就是规则和秩序,高情商的人会很好的理解这些并达到最大的利益化,儿童与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中,就是在体验和积累这种人际关系经验。

在交往中,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身份都存在规矩,幼儿初次接触这些人际关系是懵懂的,不会体察人情,他们往往都是出于最原始的兴趣而达到互相吸引,从而成为朋友或伙伴。但是父母要及时教育孩子一些礼仪规则,早一点明白和那些人如何打招呼,如何保持礼仪,获得爱护和赏识。另外,对待身边发生的一些事,要让孩子树立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不要违背基本的公序良俗。

最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靠说教和严格刻板的约束,培养情商是有欠缺的,多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多走出家门见识一下丰富的世界,才更有利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