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能成大器?教育专家告诉你,这个鲜为人知的答案

作者:小葵花育儿知识分享 10-22阅读:4949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自驱型成长》这本书?

它的作者是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青少年脑发展专家威廉·斯蒂克斯洛德博士和华盛顿特区家庭辅导企业创始人奈德·约翰逊。

我之所以去读这本书,是因为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高雪梅,给这本书做推荐时说:

“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以及育儿方法,让我醍醐灌顶,也让我想分享给大家。

因为现在很多父母,关于孩子的事情,都想事无巨细的控制着,一旦孩子没有做,就会陷入焦虑中。

却忘记了,孩子最好的成长应该是他自己积极的成长。

孩子不是傀儡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的妈妈是一个掌控欲很强的人。

只要她在家,她就会给儿子喝一杯热牛奶,也不管儿子是否愿意喝。

当老师提出朱朝阳没有什么朋友的时候,她理直气壮地表示,交朋友是进入社会做的事,现在只需要考虑成绩。

她认为她的想法没有问题,要求孩子按照她的步调前行。

但是孩子不是傀儡,他们在2岁以后,就有了自主意识,有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一直不能按照自己想法去行动,他们要么抑郁,要么毁掉自己的生活。

樊登老师曾表示,当我们把孩子控制得过紧,我们就无意识地成为解决问题的机器。

剥夺孩子变得坚强、勇敢、自信、睿智的机会。

《小舍得》中的颜子悠就是如此,田雨岚只在乎他的成绩。

虽然她知道儿子喜欢研究生物,喜欢踢足球,但是还是禁止子悠去玩,认为那是不务正业。

最终,他因为忍受不了妈妈田雨岚的控制,而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更是在考试中撕了考卷。

在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办事处表示,有5400万中国成年人有着与抑郁相关的问题,这一数字从2005年到2015年已增加了18%。”

而成年人的抑郁,大多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

孩子成功,只能靠自主动机

《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和儿子马飞分开7年。

再次相见,儿子马飞是个学渣,被认为是煤球,永远洗不成钻石。

而马飞自己也这样认为,所以逃课,抵制学习。

马皓文没有强逼着马飞学习,只是充当着他的顾问。

“我现在可以不睡觉,学英语吗?”

“这是你的事,以后别问我。”

马皓文一直是在当一位顾问型父母,慢慢引导马飞找到学习动力,而接下来怎么做,如何做,则是马飞自己的决定。

最后,马飞在父亲的带领下,不断逆袭,成为一名宇航员。

父亲马皓文虽然有着很大的功劳,但起到质的变化,还是马飞自己的自主动机。

他想改变,他不想继续成为大家眼中的学渣,所以才会成功。

父母该如何做?

有人曾说:“道理听了上万遍,可我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现在很多父母也是这样,道理都懂,但是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孩子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我怀疑孩子根本没有自主动机!”

“我也不想管太多,但是孩子什么都不做,难道我就随着他去吗?”

“孩子9点还不做作业,我要是不管,老师又得找我麻烦!”

…………

关于这些问题,两位作者在书中用14个章节进行了阐述。

并且提供了70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主动机,让孩子自己积极成长。

希望大家能重拾育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