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有必要和TA聊性别吗?”“当然!”

作者:孙瑞玲老师 06-19阅读:567次

原标题:“孩子还小,有必要和TA聊性别吗?”“当然!”

【1】

在现代的社会中,大家对女扮男装、男扮女装等一反常态的性别角色观念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多数人都会给予人道的接纳与尊重。但身为父母,如果有人问您“您希望您的孩子将来成为这样的人吗?”,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很坚定地说:

不!

是的,大多数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对自己性别树立起正确、健康的认识,而不是出现前面提到的性别认同混乱。因为正确的性别认识,能够有助于孩子与周围的人建立起来正常、健康的关系,建立起井然有序的生活。

那么,人的性别意识是天生就有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人,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的性别!

性别,更准确地说,应该叫做“性别角色”,就是指一个人在观念上对自己性别的认知。

比如A,从生理上看是个男孩儿,而且他在观念中也清楚地知道和认可自己是个男孩子,那么他观念中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就是他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知。

再如B,从生理上看也是个男孩儿,但由于小时候没有被以正常的方式抚养,或是遭遇过某些创伤或困惑,那么他可能会在观念中认为自己是个女孩子,这也是他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知。

但我们还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知与实际的生理性别一致,因为往小了说,这有利于保障孩子拥有正常的生活,往大了说,这有利于社会的正常运转。

【2】

孩子自身的性别意识建立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3岁,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分辨自己的性别;

第二个阶段是4-5岁,这时孩子会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第三个阶段是6-7岁,此时孩子会进一步认识到人的性别不会随着衣服、饰品、参加的活动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顺利度过这三个阶段后,通常来说孩子就能够建立起正确而稳定的性别角色了。

知道了孩子对于自身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阶段,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身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了。

【3】

☞有研究表明,认识性器官有利于孩子建立稳定的性别认同。

这就给我们家长一点启示,就是不要忽视或羞于开展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了解两性的第一性征是必要的,也是健康的。宝宝两三岁左右,我们就可以大方地让孩子去接触一些关于性的绘本或图片,告诉他们男生的身体是怎样的,女生的身体是怎样的。当然,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告诉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能随意让他人看到。如果遇到一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情况,要及时找爸爸妈妈或老师商量。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在孩子建立性别角色观念的过程中,尤其是早期,家长不要做会让孩子感到困惑的事。比如说,有的家长因为自己觉得好玩,或是出于其他一些原因,会把小男孩儿打扮成女孩儿的样子,给他带发卡、穿裙子等等,这会让孩子对性别角色产生混乱,无法正确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性别。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切勿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心理而给孩子的认知造成困扰。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避免让孩子形成狭隘的性别角色观念。

一般到了3岁左右,也就是到了性别角色建立过程中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过渡期时,孩子们已经普遍懂得不少关于性别角色的常识了,这些常识主要是与活动相关的。

例如,他们会普遍认为男孩子应该玩汽车,女孩子应该玩娃娃、烹饪游戏等等。从我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这些性别角色常识还是比较刻板的与偏颇的。然而,这些狭隘的性别角色常识,孩子们是怎么得来的呢?

——这主要是从生活当中得来的,由于我们成人自身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关于性别角色的评价,孩子们每天接触的网络、电视、游戏等信息当中也包含着关于性别角色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往往是带有偏见的,不知不觉就灌输给了孩子。比如,如果我们看到女人化妆,就会觉得是理所当然,而如果看到男人化妆,甚至只是使用护肤品,就可能会不自觉地嘲笑或嗤之以鼻,所有这些有意无意的表现,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因此,身为家长,我们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要对孩子接触的电视、网络等媒介加以选择。

☞随着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到了5岁左右,他们就会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份。

比如他们会觉得男孩子应该胆大,不可以哭,女孩子要文静,不能粗野等等。这些观念当中自然也会夹杂着一些偏见,需要成人有意识地去引导。例如,虽然中国古语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基于当今我们对于儿童的尊重和认识的更新,用这种观念去要求学龄前的男孩子其实是不合适,也不必要的。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确地知道和理解,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也是可以玩娃娃、学编织的,女孩子也是可以很坚强的,是可以玩球玩汽车等玩具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认为社会对女性、女孩的束缚过多,然而,在女性和女孩还未完全得到解放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又开始往男性、男孩子的身上上了更多枷锁。

一个最显著的现象是,不管是女孩子自身还是整个社会,都越来越乐于把自己看作是或表现成男子气的,眼下一个流行词“女汉子”就是一个说明。女汉子一词看似调侃,实则褒义胜过贬义,我们都能够接受甚至喜欢女孩子具有某些男性特质,具有一些男子气。

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男孩子具有一些女子气,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可能会对其作出一些消极评价,如“没有男子气概”、“娘”,等等。

但作为新世纪的家长,我们要有意识地维护孩子们应有的权益,这些权益包括哭的权益,勇敢表达自我的权益,维持自己个性的权益。哪怕这些个性是不那么讨主流价值观喜欢的——如阴柔的、害羞的等等。但只要孩子的身心是健康的,我们都应该尊重和保护他们性别角色中的个性和特色。当我们这样对待孩子的时候,也就是在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在认可自身与异性性别角色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更加多元、综合的人格,树立起更加多元、包容的性别观念与价值观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