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带情绪的,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串联起来,有可能给人带去温暖,但也可能带来伤害。
很多孩子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至少伤痕是看的见的,而责骂带来的伤口则是无形的。
无从展示、无从倾诉、也就无人在意。
有些家长,他们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
取笑、挖苦、打击,是他们教育子女的惯用手段。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
常见的话术如下:
你看谁谁谁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烧香了!
就你还想干XX,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钟热度。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简直比猪还蠢。
……
这声声打击的背后,藏着多少人年少时暗暗流下的泪。
“你除了吃,还会什么?”
“你怎么这么笨?”
“说了多少次了,怎么还是记不住!”
“你就是个废物!”
“你怎么不去死?”
“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
这些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我们的童年都曾经听过或多或少这样的话,这样的话语,偶尔一句两句确实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反反复复,不分场合的出现,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生存的价值渐渐毁灭。等他将来长大成人,性格、社交能力、心理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最近看到了一个关于短片,看完后感触非常多,今天我将它分享给所有的爸妈们。
该片讲述了六个真实的少年犯的故事,因为不同的犯罪方式进入看守所,彼此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童年遭受过父母的冷嘲热讽。
正是这些语言最终变成了导致孩子们犯罪的凶器。
下面这个视频犹如一把尖刀,看了以后都会刺痛了无数人的心,尤其那些已为人父及人母。
曾经的我认为有严重暴力倾向或违法犯罪的人,童年肯定受到了非一般的“精神虐待”,他们与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可是看了视频才发现其实这一切每天都在我们生活中上演,甚至熟视无睹。
视频中的少年也是笼罩在“别人家的孩子”、“你真让我丢人”、“你怎么这么蠢”这些熟悉的阴影中长大的。
长久以来,很多人意识不到语言也能成为冷暴力,因为它不留痕迹,但伤害却很持久。
这种冷暴力,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无意地忽视孩子的呼唤,有的干脆就是对孩子不耐烦,故意装作不存在。无形中,也让孩子感受到了些许冷暴力。
孩子受到忽视,会采用粘人、淘气和破坏性行为吸引家长的注意,或者放弃获得父母的关注,亲子关系走向疏远。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才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也意识到疏于教育和陪伴所以导致今天的苦不堪言。
孩子的成长,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成长的路随着飞逝时光一去不复返,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有空有钱有心情时再弥补。
钱可以少赚一点,工作也可以缓一缓,唯独陪伴孩子不能等。当你很忙,或者已经不耐烦的时候,孩子呼唤你,也请你做出及时响应,哪怕是这样回应:
爸爸/妈妈现在有点忙,稍后来陪你,好吗?
爸爸/妈妈有点手头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吗?
请注意,回应孩子的时候请看着孩子,做出正面的回答。
表面与与孩子玩耍,陪伴孩子,其实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都会处于这种状态,看着电视,低头看着手机,看起来在陪伴孩子,实际上是心不在焉的应付孩子。
比起不陪孩子,低效率的陪伴何尝不是一种冷暴力?长此以往,孩子会模仿这种心猿意马的做事方式,导致专注力下降,影响学习,并且会模仿这种与人相处的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交习惯,长大后会用这种模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要么不陪孩子,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质量的,全身心的陪伴。如果确实暂时不能陪伴孩子,那么就告诉孩子现在有点事情,稍后来陪他获得孩子的理解。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但我们可以有一颗改进自己的心,
意识到冷暴力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尽全力减少伤害的发生,
就是很大的进步。
愿我们都够成为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自己,一起在生活中学习与努力吧!
声 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5 0万妈妈最爱的学习专家 |
关注小学生学习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