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让孩子玩,不然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作者:柚柚育儿官方 06-22阅读:3034次

原标题:马云说:让孩子玩,不然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会玩很重要

  

在近期的大数据峰会上,马云再次语出惊人,他说:让孩子玩,不然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如果仍然是死记硬背的课本知识,不让孩子去体验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知识,不让他们去学会琴棋书画,去玩。

可以预见,三十年后的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

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机器、“人工智能”。

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真的重要。

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与生活都将是有趣的、有创造力的,充满快乐的.

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显得人生无趣、创造力缺乏。

▌玩是使命

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

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去发展的。

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

一个完整的人生,应该具备上述所有的特征。

如果限制孩子去玩耍,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在中国一般家庭和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

而我们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是把自己处身在内的现实和责任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

于是,不部分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好学生,等长大了,别人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

“呆头鹅!”

“只会读书不会玩的小老头儿!”

“这孩子太乖了!

孩子通过玩耍来提前对人生进行彩排。

没有玩耍能力的人,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会缺少很多乐趣,会变成死板木楞的成人。

研究表明,很多不能进行房事的夫妻,都是不懂玩或不肯玩的人。

▌玩无处不在

很多家长怕玩耍耽误了孩子的学习,玩有时候不仅限于玩玩具和享乐。

孩子20个月的时候,我带孩子去做心理测评,测评师这样说:“你的孩子不大会玩,脑子里东西比较少,所以拿到玩具似乎不知道要干什么,玩几下就走开了。这不是一个2岁小孩应该有的状态。”

听到这句话我们觉得很冤枉,从孩子2个月可以外出之后,我们真没少带他出去玩,近的有海洋公园,远的有三亚、内蒙古。

就算是周末不是去游乐场,就是去海滩,还经常带着他去朋友家串门。

玩具买了一架子,读书、听音乐更是从出生就开始了。

怎么会少了经验呢?

后来老师跟我单独沟通了一下,表示孩子需要在生活经验上特别需要加强的地方。

她还问我们平时是否比较少让他参与家务活中,或者不让他玩家里的清洁工具或厨具之类的。

我反思了一下,的确平时似乎更多的时间花在户外活动了。

在家的时候,为了避免危险,我们厕所和厨房的门总是关着;做清洁工作也尽量避开他。

老师建议我们应该多让他接触一些家务,让他看到做每件事情都有个完整的过程。

很多事情不用特意区分什么是玩什么是工作,因为玩耍是无处不在的。

就算是带孩子出去玩,从做攻略收拾出行的东西,买门票机票,这些事情有条件都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

老师还反复强调一点,像他这个月龄的孩子,应该做事有目的性,并沉浸下去工作至少15分钟以上。

现在想想,我们以前都是被爸妈绑在身上养大的,一起下地、做饭,早早地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理应在生活中玩耍和学习。

而我们现在养育孩子有时太精细和“超现实”了。

很多家长跟我们一样,在孩子玩耍这个问题是有认识错误,更注重让孩子开阔眼界,而家里的厨房和锅碗瓢盆长什么样他们都没仔细看过。

也许我们费心用高大上的玩具教孩子认颜色、形状,但其实他们连颜色鲜艳的瓜果蔬菜都还不怎么会区分。

▌玩需要重复

当然我也曾经尝试着带孩子做一些比较有趣味性,我认为比较适合孩子做的家务,比如包饺子。

但想象和现实总是有差距,心目中美好的画面应该是他兴致勃勃地和我一起擀面团或者乖乖地坐着捏饺子。

然而尝试过一次之后我再没有动力做第二次,面团他拿着擀面杖滚了两下就跑开了,面粉也被他撒得到处都是。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家务都很糟糕,比如每天早上他会把自己换下来的尿片丢进垃圾桶里,买菜的时候会帮忙领篮子。

为什么有的做得好,有的做不好?

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有没给孩子观察和重复的机会。

饺子在我们家并不是天天做,偶尔一时兴起,他可能不知道我们到底要干什么,只能用他的方式玩。

但是扔垃圾和买菜是每天的日常,我们天天重复在做,于是他也乐于模仿我们样子去玩。

还有两个例子显现出“重复”的魔力。

他最近喝一口水后会扬起头让水在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那是我们大人刷牙漱口的动作;

他在沙坑里玩翻斗车特别专注,挖沙,装车,倒沙,整个动作很连贯,可以乐此不彼地重复很多次,那是因为每次买菜路过江边都有装沙车。

▌玩需要坚持

除了要多看,多接触,我觉得还关键是要在玩耍过程中培养孩子“坚持”。

●习惯的培养

有一次上早教班,他玩水壶的时候把水撒在桌子上,有老师过来教他把桌子抹干净。

他一开始还挺像样的,但是没过一会,他大概觉得差不多了,就把抹布留在桌子上跑开去玩拼图了。

要是在家,我可能就随他去了,觉得不应该破坏他玩拼图的专注力。

可是,老师却让他把抹布放回到塑料桶里,孩子不仅做了,做完之后继续拼拼图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从这件事之后,我总是监督他无论做事情还是玩耍每一件事要有首有尾。

●深入地探究

我在养孩子方面算是比较心急的家长,在陪玩方面也是,经常孩子不会玩我就上手去帮忙。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经常在玩稍有挑战的游戏时容易放弃的习惯。

比如两截火车轨道,他胡乱比划了几下,接不上,就急着求助我们,或者生气地扔掉。

拼图也是这样,以一副数量比较多的拼图,从一岁多买来到现在,他只是把所有的板挖出来收在盒子里,再也没有尝试拼回去。

之前看到他这样,我也很气馁,想算了他不喜欢,也玩不来,还是玩点别的吧,或者还是去外面逛没那么闷。

但是自从跟老师聊过之后,我增加了家里活动时间,尝试改变陪玩的策略。

首先玩玩具从简单到容易,我把失宠已久的玩具切切乐拿出来。

发现他切得比以前好了,多夸了几句,孩子就又重新爱上了切切乐。

昨天,我又把那副拼图拿了出来,陪着他慢慢拼完,孩子也特别有成就感。

小孩子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的,之前他做不好的,可能是能力不够或者我们的引导不恰当。

当他经验积累足够了,自然就玩好,所以我们不应该很快放弃某方面技能的引导,而急吼吼地去试其它的。

过于心急,让孩子做超出他年龄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便都会很快放弃了。

养孩子不是创意比赛,不能只争朝夕,每天每天多一点耐心陪伴。

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先教会孩子玩,而不是急于把他们培养成天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