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 不能让孩子输 更不能让孩子“输不起”

作者:第N代育儿 06-23阅读:5579次

原标题:育儿心理 不能让孩子输 更不能让孩子“输不起”

如今每一家孩子都生得少,大人不仅疼爱有加,甚至处处迁就,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必须与同伴在对等的基础上相处、竞争,非但别人不会让他,更不保证他永远都能获胜。

因此,有些孩子处处想抢先,遇到挫败或可能失败时,就开始乱发脾气、哭闹耍赖,这种情形在独生子女身上尤其常见。

孩子怕输的原因

1、孩子怕输是一种天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怕输是一种正常现象。

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怕输,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2、父母的过分迁就,使孩子缺乏输的体验与承受能力

孩子生活中输的体验、经验的积累往往决定了孩子对输的看法与承受能力,如今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迁就,往往导致孩子无法承受输的结局。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聊天、游戏过程中,往往觉得大人应该让着小孩子,所以过于迁就孩子,他们往往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开心。

然而,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缺乏正常的输的体验,久而久之,幼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估,一旦他们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步入同伴的群体,他们在与伴的竞争中就难以接受自己输了的结果。

3、成人对输、赢的不正确的态度加剧了孩子怕输的心理

父母对孩子输赢的态度也会加剧孩子怕输的心理。

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运动会上,经常有孩子赢了,家长极力奖励孩子,包括语言上的赞美、肢体动作上的亲密、物质上的奖励等等。

一旦孩子输了,家长往往会保持沉默,有的甚至会骂孩子。

这种对待幼儿输赢的态度也直接加剧了幼儿消极情绪的积累,加剧了幼儿怕输的心理。

4、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也加剧了孩子怕输的心理

在各类比赛中,孩子一直有“害怕输掉”这样的心理,会促使孩子回避自己不擅长的活动。长此以往,孩子会远离新鲜事物,变得内向、消极、缺乏自信。

可以说,在活动中,怕输、怕自尊受到伤害的幼儿,往往更多地体验了羞耻、悲伤、悔恨等有明显不快乐的感受。若这种感受得不到排解,并长期积累,会加剧幼儿对比赛结果的忧虑,形成恶性循环。

分析

没有人喜欢失败,但要如何协助孩子了解「胜败乃兵家常事」,从中转换为正向的进步动力,是父母必须培养、落实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工作。

毕竟,家庭生活也是团体生活的一种,若从小建立尊重、轮流、分享、礼让、输赢不代表一切等观念,孩子进入不同的团体生活时,自然会尊重、礼让他人,也能以平常心看待输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