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是持久战,16岁之前做好四件事,孩子一定有出息!

作者:独孤氏的视界 06-27阅读:1309次

一位妈妈在网上给孩子买了一堆包装精美的儿童书,孩子不感兴趣。反而是她为了凑单才买的一本小册子,孩子天天抓着看,让她讲了无数遍,书都快翻掉页了,孩子还是要听。这位妈妈说现在一听见孩子喊“妈妈讲故事”脑子就疼,不知道怎么办好。

一、有些事,其实不用急

小C小时候家境一般,因为是独生女,所以爸妈买玩具、娃娃等都比较大方。但有一段时间,他们特别发愁,小C并不喜欢玩贵的好的玩具,情有独钟的是一堆破盒子破瓶子。只要是瓶子,小C都当宝贝一样喜欢。拧开瓶盖,装点沙子,再盖上,再拧开……一个人对着这些能玩半天。

父母一度以为不正常,想过收走瓶子,也想过去大医院检查,最终都作罢。妈妈心里很着急,甚至觉得小C长大后可能会是一个捡垃圾的,专门靠收瓶子为生。

长大后了解到很多关于儿童心理和成长方面的知识,才知道其实那时,应该手的敏感期和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正在用拧瓶子的方式,让自己学习精细化的动作,顺便还锻炼了手部肌肉的力量,完全不用担心和干预。

二、有些事,只着急没用

有时,妈妈们每次见面会聊各自孩子的学习,一片叹息和焦虑的声音。几乎没有一位妈妈聊起孩子学习来,是眉头舒展,笑语盈盈的。

见过最焦虑的一位妈妈。孩子上小学时,就联系补习班,并坚持给各科老师每周两个电话。每次考试后,如果孩子成绩好,她就十分开心,孩子成绩不好,她会着急得失眠。

孩子成绩不错,上了拔尖的初中,这位妈妈更加焦虑,发展到三句话不离学习的程度。甚至会计算孩子跟同学吃一碗米线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多少道题。

后来孩子上了高中,出现严重的成绩下滑和惧怕考试的情况,咨询了心理医生,说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并建议最好暂时休学一年,让家长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压力。

凡事物极必反。最好的方法就是,试着把责骂,唠叨,这些因心急而表现出的负面情绪隐藏起来。心中越着急,越要在不慌不忙中坚强。留出足够的耐心陪孩子打一场持久战,一起分析问题,给予真诚的鼓励,并提供最大的帮助。

三、有些事,提前做了才不急

一个妈妈带着女儿要做牙齿矫正前的口腔建模。由于等待的人太多,医生建议他们下午再来。

那位妈妈很着急,“不行啊,没时间,检查完,还要去眼科排队,这孩子近视度数又增加了,好像散光还很严重。哎,怎么生了个各个方面都有问题的孩子。”

医生笑了说;“来我们医院这样的孩子多了,现在情况还不算糟,以后可得多上点心,看着点。”

例如:孩子读书写字的姿势是不是良好?孩子有没有过度用眼?是不是具备独立生活的本领、技能?孩子的性格好不好?……关于这些,就是父母留意的越早,以后焦虑越少,父母提前做的越多,孩子以后越省力。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养育一个孩子,本身就是慢工出细活。哪怕再头痛的问题,身为父母如果能稳住了,孩子基本就有了主心骨和依靠,如果父母过度的焦虑和担忧,孩子基本也就在巨大的压力下越陷越深。

如果你是父母,不妨大大方方喘口气,在小事上自信一点,在急事儿上温和一点,在大事上坚定一点。让孩子在你身上学会,什么是从容和不慌不忙。

在这四个阶段做好这四件事

在成人前,孩子的成长可分成4个关键的阶段。根据每个阶段孩子发展规律的不同,家长需要做不同的引导。

一、0-3岁:自己带孩子

0-3岁的孩子,一般称为婴儿期。3岁前,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多陪伴孩子,帮助他们培养安全感,十分重要。

研究发现,由父母自己带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满足,安全感建立会比较牢固。妈妈的母乳喂养,爸爸的怀抱接触,父母的声音表情等,都会给孩子一种稳定的踏实感。

而那些很小就由祖辈或保姆帮忙带大的孩子,在成人后,内心的安全感会极度缺失。

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经常表现出一系列的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在为人处世上,他们可能会表现的对某个人产生特别依赖,也可能会完全不信任别人。

二、3-6岁:挖掘孩子兴趣

3-6岁的孩子,又被称为幼儿期,学前期。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范围在渐渐扩大,独立性、好奇心在慢慢增强。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活跃,听到的越多,看到的越多,他的大脑发育就越快,人也会更聪明。

想让孩子以后变的更聪明,在3-6岁时,家长就需要提供各式各样地不规则的刺激体验。

比如,做各种益智游戏,锻炼他的反映能力。或带孩子去图书馆,感受安静的氛围。或去博物馆、科技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善于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从而重点启发和培养。

三、6-12岁:培养良好习惯

这个阶段又称童年期,是孩子上小学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被动性。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执行,也将为孩子今后的生活井然有序奠定基础,让孩子受益终生。

学习习惯:在学习成绩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孩子爱上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通过表扬、鼓励或树立榜样的方法等,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或引导孩子通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和目标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或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等。

生活习惯: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就必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保持卫生,及时洗手,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生活技巧,锻炼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阅读习惯:想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如何阅读。在孩子发展阅读的初始阶段,我们最好以纸质书籍为主,从绘本故事到深层阅读递进。同时,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书籍。

四、12-16岁:开拓孩子视野

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飞速发展时期,他们的记忆力能达到人一生中的巅峰。但是,也是逆反期,孩子在性格上往往比较反叛,大多数对前景感到十分迷茫。他们渴望成熟,却又摆脱不了孩子气。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这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厌学情绪。

此时,如果带孩子去大城市体验,或是带孩子去旅游。或是,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赛,看看展览,见识不一样的美好。会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激发上进心,确定努力的方向。

父母决定了孩子的现在,更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在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些,孩子会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