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学坏了,你知道原因吗?,渴望获得更多关注,模仿一切新奇事物,我就是与众不同,失去新鲜感

作者:育儿之声 05-01阅读:4262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懵懂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被染成什么样子。而幼儿园,作为孩子离开父母后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它对于孩子今后的交际与认知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有父母困惑,为啥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反而学会了些不良习惯?爸爸妈妈教的礼仪都到哪儿去啦?

其实呢,在孩子成长的时候,他就像个可塑的橡皮泥。一开始接受了家里父母的教育,他可能是单一的颜色;而后进入了幼儿园的环境,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群,老师阿姨小伙伴等等,他的认知又有了新的变化,这块橡皮泥就变成多种多样的色彩。

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就变坏了。父母能教给孩子的东西毕竟有限,更多的生活经验需要孩子自己去感悟。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几个动作就随意在心里给他贴上“自私”“坏孩子”的等道德标签。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了解,当孩子到了幼儿园,乃至外面的环境后为什么学会了这些行为。

渴望获得更多关注

孩子在家里面时时刻刻都是家里人的宝贝。到了幼儿园,有着很多的同龄小朋友,就算是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很乖,老师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调皮的孩子身上。

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反观那些调皮的孩子却得到老师的重视。他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想法:只要我打人或说粗鲁的话,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好就这么决定了。这么一来,就有了过激举动。

模仿一切新奇事物

孩子好奇心很强,模仿能力也很强。到了幼儿园陌生的新环境,孩子会潜意识地快速学习周围人的语词和声调,以便和小伙伴融入到一起。这其中学到的东西自然有好有坏。

要是身边的爸爸妈妈没有管好自己的言行,经常口无遮拦的话,宝宝也会很容易将其作为“榜样”学习。

我就是与众不同

到了幼儿园以后,孩子会慢慢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孩子也慢慢地想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孩子很多时候会选择“唱反调”、插嘴或说一些鲁莽的话,想要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让大家都关注到自己。

失去新鲜感

刚开始幼儿园里的玩具、游戏还有许多不同的小伙伴吸引着孩子,孩子觉得非常新鲜。不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发现幼儿园里面有着很多要遵守的规则,不能随心所欲的玩耍。这样就会积聚不少消极情绪,所以会通过一些动作来释放自己的不满。

上幼儿园后,孩子们的不开心往往通过一些所谓的“坏行为”表达出来,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坏事。对于在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及时发泄掉不满对身心健康有所好处;但是要是频繁“使坏”,那么就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甚至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此时父母们就要介入其中,注意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及时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积极引导,通过父母的关怀陪伴,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温暖。

关注育儿之声,尽享精品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