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了别的小孩,家长需要这样处理【Gymbo分享】

作者:金宝贝总部 07-03阅读:1401次

对于刚学会走路的小孩(3岁以下),咬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动作。

儿童发育研究表明,咬人是孩子表达愤怒,沮丧,和寻求关注的表现,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

有人会认为,孩子咬人,就是孩子性格有问题,这其实是比较荒谬的。

其实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咬人只是小孩发育阶段中正常的一个环节,因为小孩子没法像大人一样思考或表达。

虽然3岁前孩子咬人是发育的正常表现,但是这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干预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儿童心理师给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简单来说,是要求家长自己先别急着发怒,尴尬或是羞愧,要从孩子发育的阶段来考量协调。

在出现了咬人事件后,家长一定要迅速反应有针对性的干预引导孩子使用其他方法而不是咬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除了应对“施害者”之外,家长还需要安慰“受害者”和应付被咬的宝宝的家长。

干预“施害者”

当出现咬人事件时,有的家长有可能会因为吃惊而暂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家长需要迅速反应:

1)迅速分离开咬人和被咬的小孩,平息咬人现场,让咬人的小孩冷静下来,也防止再次咬人的发生。

2)与小孩沟通,弄清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他们咬人的动作。

3)小孩需要大人来帮小孩弄懂他们的感受,以及引导如何表达和应对这种感受。大人可以说:“你看起来很生气,生气的时候咬人是不可以的,你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4)这个时候家长最好避免“你这样是错的“类似的话语,因为着“错”字可能会给到孩子一个惩罚的信息。这个时候可以尝试用“不可以的”,“不OK的”代替。

其实,咬人的小孩也跟被咬的小孩一样恐惧,家长需要用尽量简洁和清晰的语言缓和咬人的小孩的情绪。

事情发生后,家长最好把咬人的小孩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冷静1-3分钟(年龄越大,需要冷静的时间需要相应的延长)。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换一个教育情景,比如,给孩子下达一个简单的指令“宝贝,你把这个玩具放回箱子里去”。如果小孩按照指令做了,家长需要及时给引导和肯定“做得很好,宝贝你真棒!”这种方法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告诉了孩子做什么是OK的,同时也会让小孩子得到肯定,缓和害怕的情绪,再回到小伙伴们中间也不会那么困难

安慰“受害者”

在发生了咬人事件后,家长很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咬人的小孩身上,但是,这个时候请给到被咬的小孩足够甚至更多的关心

当咬人的小孩看到“受害者”得到了更多的注意和关心时,可以给到“咬人”的小孩一种信息:“咬别人并不能让自己得到想要的关注”,这可以帮助咬人的小孩减少“咬人”的欲望。

同时,这也是与“受害者”谈论他的感觉和反应的好时机,并给到一定的引导,当小孩子可能再遇到同样情景的时候,可以如何反应,而不是报复性的咬回去。

如果咬人的小孩超过了2岁,并且已经冷静下来,家长也可以让小孩一同去安慰被咬的小孩,让咬人的小孩学习同理心的同时,也让“受害者”得到足够的关注。当然,如果咬人的小孩不愿意,请不要强迫他。

这个时候,除了安慰被咬的小孩,还需要安慰被咬小孩的家长,表明自己有很严肃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情。

解决咬人事件的更好方法

是不让事件发生

当然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少让咬人的事情发生。

这就需要家长多留心,注意可能会引起孩子咬人发生的导火线。比如孩子们一起在拿玩具的时候,这很容以引起事件的发生。

当你了解了哪些情况或者环境容易出事故的时候,这也更好的帮助家长提前做好预警。

另外一个不错的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技巧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家长给予适当的“转移”手段时,小孩是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忘记自己在生气这件事。

同时,当小孩成功的“被引导”时,家长可以表扬他。比如孩子的玩具被 别的小孩抢走了,准备大哭或者硬抢的时候,家长可以主动上前说“宝贝,旁边的滑梯好像很好玩,我们一起去那边玩好不好?”“宝贝真棒,可以自己爬上去!”等。

当自己的小孩咬了别人之后,有的家长会轻轻的咬一下小孩:“宝贝你看我咬了你,你疼吧?”,试图让小孩知道被咬了是会疼的,但是,学者并不鼓励这种应对方式,这样看起来是在教育孩子“同理心”,其实呢,当你在试着咬小孩的时候,你其实是对着小孩做了一件你不想让你小孩做的事情

小孩子这个阶段的学习很快,就像海绵,他们自己还没有解决此类社交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家长需要做好榜样,给孩子传递出“正确”的社交礼仪和方法

本文来自美国心理学家Bridget Murray Law的博客分享。

帮助孩子体验不同的社交场景,更好的度过敏感期,来金宝贝课堂学习更多的社交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