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画竟然不是用来看的 听听达人妈妈怎么说

作者:白糖妈妈一起玩 07-10阅读:1520次

文:白糖妈妈一起玩(白糖妈原创)

早上3岁的小白糖说要画画,于是自己拿着一支彩笔开始画起来。她画了很长时间,一边画一边不停讲述着画中的故事。

其中一张画是这样的:

我们看到,整张画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笔,有几只貌似兔子的东西,还有一些圆圈和长长的东西。

其实画中的故事是这样(小白糖边画边讲述):

兔妈妈去煮饭,房子的烟囱里冒出了烟,长长的烟飞到了天上。(右二)煮完饭,兔妈妈和兔宝宝要去动物园。兔爸爸爬着梯子到了云朵上的家,到家里,他打开电视。突然他听到有人叫他一起去动物园。于是他关掉电视,从云朵上下来,一起去动物园。你看,电视黑黑的,看不见了。(最上)左边的两朵云,是兔妈妈的房间和兔宝宝的房间。兔妈妈爬呀爬,爬不上梯子,“哧溜”一下滑了下来,只好回去练习爬梯子了。右下方,兔奶奶准备去上班。时钟显示3点了,兔奶奶上班时间到了,就坐上汽车去上班了(两只兔子头上圆形是时钟,指针指在3。右下角大圈套小圈是汽车,下面有四个小轮子)。兔奶奶的办公室在高高的云上面,要爬上一个非常高的梯子。兔奶奶爬呀爬呀,爬上梯子,上班去了。(最右)

几乎每个小朋友的画里都有很多故事,就算画的是大人完全看不懂的圈圈和线条。

关于孩子的画,有什么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1.孩子的画,不是用看的,而是用听的

坐下来,听听他画的是什么。也许只是一团看起来乱七八糟的线条,或者一堆大圈套小圈,但里面的内容会丰富得超出你想象。

2.孩子的画,反映了他的认知比如上图小白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兔子有长耳朵,有四只细细的脚。其实在更小的时候,她还算不出动物有4条腿,只会觉得有很多只,就会随便画上3-8只脚。比如下图这张,右上角是她两岁时在阿里巴巴书店的小黑板上画的8条腿的猫,下面则是两条不同形态的鱼:

3.宝宝画画从画圆形开始,这是自然规律一张全部是圆形的画中,也可以有丰富的含义。而上图的两条鱼,两边的鱼鳍都是圆的,连尾巴都是圆的,貌似不合常理,却传神地勾画出基本形象。

4.只有不会画画的大人,没有不会画画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画画是对自我的表达。比如小宝宝画画,不需要临摹任何东西,画出来的是自己已经了解到的一个形象。这是非常流畅的自我表达。只有被大人灌输了“这样画不对、那样才对”的孩子,才会逐渐失掉这种最自然的自我表达。

5.丰富的经历会让孩子画出更丰富的画

带孩子去接触自然,和孩子一起看绘本,都能丰富孩子的经历,让他的画更丰富。比如云朵上的梯子,我就在想,会不会是因为曾经看过艾瑞卡尔的爸爸帮我摘月亮?

而带小白糖旅行时,看到了鱼、企鹅、海豹,她都会画出来,虽然线条非常简单,却有一种神似。这是大人丢失的能力。

6.孩子的创作是流动的同样一幅画,可能孩子一开始画的时候说的是一个故事,后来重新看到了再说,会是另一个东西和故事。这是孩子的即兴创作。

孩子画画时,这些话不该说:

1.从梯子怎么能爬到云朵上呢?房子建在云朵上会掉下来的!——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世界比大人多了无限的可能性。这些在大人看来最不可思议的想法,恰恰是孩子最宝贵的想象力。不要用你的语言,抹杀孩子最宝贵的想象力。让想象力自由自在在画中飞吧!

2.兔子怎么没有身体呢?——不理解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破坏孩子的成就感小婴儿最早注意到的就是人的眼睛,所以当宝宝会拿笔画画、会画人物以后,最开始画的肯定是一个圆圆的脑袋和眼睛。当他意识到人会走后,还会加上两条腿。这就是头足人像。对于孩子的认知来说,身体还没那么重要,所以画中有没有身体并不重要。同理,其他大人认为缺失的部分都没有那么重要。

3.嘴巴应该是红色的,轮子是黑色的——灌输无意义的成人观点宝宝画画时,是在传达他对事物形象的认知,就像是一副速写或者素描。颜色是细枝末节的东西,没必要在此时出来影响全局。尤其对于小宝宝更是如此。

4.房子不是这样画的,房子应该有个尖尖的屋顶——把孩子的创作,变成了生硬的临摹;把孩子的认知,变成了大人的权威观点小宝宝画画是天生的事,大人不需要刻意去教他某个具体的东西要怎么画——这样会破坏孩子把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画出来的本能,让孩子从一个会画画的孩子,变成一个只会临摹、不会画画的人。

让我们一起,保护好身边的小画家。当孩子还不会写字时,画画是他们表达认知的唯一方式。这是他们最初的“日记”哦!

文:白糖妈妈一起玩(白糖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