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会让孩子不自信?那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批评!

作者:良良圈 07-26阅读:2510次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

讲的是一个妈妈为了维护孩子的自信心,

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不让老师管教,

在家更是一切言行都要“让步”孩子的自信人生

孩子真的不需要批评?

“虎妈狼爸”的呼声已经远去

新时代,各种育儿呼声

要求我们给孩子更多表扬,更多的动力

营造孩子快乐童年,自信人生

但是,

一片倒的表扬营造出的“自信”外强中干

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作为一个被奶奶隔代宠大的小良

学习没怎么让家人操心

一路走来,鲜有批评

但是,没有批评不代表不需要批评

小良急躁、火爆的脾气

步入社会,

太多的教训已经教会我隐忍克制

最好的自己总在外面

最坏的情绪只带回家,全给了家人

娘家人真的是习惯了,婆家人也在习惯道路上

好多次,我半真半假的说

“我的毛病是你们惯出来的,当然你们要受着”

大家除了包容,无力再劝

如今小良也为人母,

却不想孩子也走我的错路

社会很真实,

而我们只是平凡的父母

呵护得了孩子一时,却庇佑不了孩子一世

在小良看来,当孩子犯错

与其掩耳盗铃式盲目表扬、包庇

不如给出正确的批评,还原孩子真实的自信

最强大脑科学评审Dr.魏在他的《家庭教育宝典》中提到:其实并不是因为中国孩子被批评得太多,而是因为有些父母、老师批评的方法不对。

如果批评的方法正确的话,孩子是不会感到压抑、挫折的,反而是个成长的好机会呢。

成长型批评:不指责孩子的品质,不给他贴标签,告诉他哪儿错了,告诉他如何改正这个错误。这样的话,他才能从错误中成长。

很多时候,

我们的父母就是太心急,甚至心口不一

明明是满心的关切,

张口就变成了固定式的批评

不但教育不了孩子,还影响亲子感情

所以,让我们学学Dr魏的成长型批评,正确引导孩子

成长型批评

先来一个错误批评的案例:

孩子想吃一个棒棒糖,妈妈脱口就说:“你怎么这么好吃?刚吃完一包饼干,现在又要棒棒糖!你一门心思就知道吃,要是这份用心有一半用在学习上,我都知足了!”

这个批评方法是不是如雷贯耳?小时候妈妈叨叨我们的唐僧经,轮到我们为人父母,明知不受用,还是不自觉地强加给孩子!

1.告诉孩子,他错在哪:

很多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只顾自己发泄情绪。像上述这位妈妈,不仅仅是批评孩子吃零食,连对他不喜欢学习的不满都趁机一起发泄出来了。

可是,我们的孩子,思维是不可逆的,对于裹脚布式又臭又长的批评,孩子只知道父母莫名其妙又发火了,却拎不清错误本身,也不知道从何改正,反而越来越讨厌批评。

所以,如果我是那位妈妈,我先会这么说:“你刚刚吃过饼干啊,吃太多甜食不好,牙齿会有蛀虫的,到时变成一个牙齿枯枯的小老头可不好看哦。”

也许孩子会讨价还价:可是我就吃一小口......,没关系,在小良看来,孩子至少知道吃甜食是不健康的,那他今天要吃棒棒糖被批评了,明天吃薯片接着教导......

比起要求孩子“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强行填鸭一堆清规戒律,还不如让其真正理解这背后的道理。

前期多花一些时间来批评,引导孩子原则的习得,慢慢内化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规范,这才是真正利于孩子的成长。

2.就事论事,不贴标签: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直指错误行为本身,不贴人格标签,不是泛化、翻旧账,更不要把一次错误无限放大。

就像上诉这位妈妈,不止没有告知吃糖为什么不对,还在短短一秒的时间,给孩子贴上好吃的标签,翻出吃饼干的旧账,并把错误放到学习的层面。

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配合,改正错误,而我们的孩子生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判断一切的标准也是非黑即白,当妈妈如上述批评:

孩子内心满满的OS:“吃棒棒糖=我是一个贪吃的坏孩子,我不讨人喜欢,我在学习上也是一个没有自制力的孩子。”

为了大人的满意,孩子很可能会害怕表现出自己自然的反应,甚至走进压抑的成长轨迹。而这个消极内心可能充斥整个童年,甚至未来一生。

同时,无理由地扩大批评的范围,激起孩子的抗拒心理,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后果更让父母糟心。

3.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成长型批评是要肯定孩子,在一次批评中,先指出他的优点,再告诉孩子,错误是暂时的,通过努力,下一次可以做到更好。

所以,指导孩子改正错误时,不妨说:“宝贝,你昨天吃完饭之后,妈妈叫你不要吃棒棒糖,你就忍住了,做得非常好。今天你可能是一时嘴馋,没关系,我相信你还是可以忍得住的。”

当然,

孩子犯错情况不一样,

批评的语气和态度也大相径庭,

对于DR魏提出的成长型批评,

小良觉得,注意以下几个细节,批评的效果会更好!

批评时注意细节

1、人前不教子:

小良有一个朋友,小时候唱歌还是很好听的,可就是因为过年的时候,朋友的妈妈当着众亲友的面,恶作剧的玩笑一句:“唱得真难听,你退步的太厉害了!”

多年之后,朋友的妈妈完全不记得她的无心之语,但是我的朋友活生生的在那一刻下不来台,从此人前唱歌成为一种恐惧。

当众批评孩子,孩子烙下心理阴影,不要觉得孩子玻璃心,更不能惯着。试想,伤口上撒盐的滋味,搁谁身上都不好受,人都是要面子的,小孩子也不例外。

“人前教子”无异于将孩子幼小而敏感的自尊赤裸裸的展示给众人,对孩子的伤害很可能是一辈子的。所以教育孩子,请私下进行,人前,家长请给孩子勇于尝试的勇气!

2、语气压三分:

生活中,常常看到火急火燎的父母揪着孩子大喊大叫,喋喋不休,孩子总是全然不理不睬,甚至直接对冲。这个时候就需要懂得低声教育的智慧。

低语调可以让人理智,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以放松孩子的抵触,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更利于沟通。

低声批评孩子,能够有效的赶走愤怒,集中孩子的听力,拉近亲子间的身心距离。

对比大喊大叫的父母沟通方式培养出小良这样脾气焦躁的孩子,低声批评下的孩子,更容易改正错误,性情也更加温和。

3、分享自己的经验:

中国式的教育批评中,父母好像永远站在完美父母的制高点,对孩子的错误指手画脚,仿佛自己永远是对了。

却往往忽略了,预感自己犯错的孩子内心早已慌乱,父母越是爱之深,责之切,孩子越是自责到难以承受,从而造成——父母在等孩子道谢,孩子却在等父母道歉的尴尬局面。

聪明的父母先接纳孩子的受挫情绪,语言安抚,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其实明白他心里的委屈:“孩子,刚才你没有做好,是不是很难受呀!”

然后分享自己曾经失败的经验,在情感上和孩子站在一边,减少孩子内心的恐惧,同时赢得孩子的信任:“爸爸妈妈以前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人都倾向于信任与自己情感共鸣,立场一致的人的意见。父母经过经验分享,再做引导,孩子更愿意接纳大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积极主动的改正错误!

4、这几个时间点不批评孩子:

小良明白,教育孩子,积极表扬尚且出错

更何况批评,张弛更加难控

但是,既然为人父母,就要努力做到最好

为了孩子长远的未来,

除了迎难而上,我们别无他法

愿小良今天的内容分享能和妈妈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