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出现“攻击行为”,多数是由这些信号引起的

作者:刀墓手札育儿札 07-31阅读:470次

宝宝爱打人,这个行为习惯让妈妈们都感到纠结无助。要帮助宝宝改掉这个坏习惯,说易也不易,关键要看家长们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宝宝,要有的放矢,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习惯的不好。

宝宝打人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婴儿生气、情绪发作时,会把东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妈妈晚来了几分钟,宝宝会一把推开水瓶……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孩子这时之所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

2、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不高兴或很沮丧的时候,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导。

3、他在寻求探索因果关系,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或成长的一个特点。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一般会维持几个月时间,家长首先不要太紧张。越是唠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三番四次地强调它,反而会强化打人的行为和习惯。

我曾去听过一次育儿课,那个老师讲到一个1岁左右的小宝宝,也总是打人。

后来通过询问和观察,发现每次宝宝打人的时候,妈妈总是笑眯眯地口气轻松地跟对他说:宝宝,不要打人了。老师纠正妈妈的行为:每当这个时候,妈妈都应该沉下脸,而且口气严肃地跟他说宝宝打人是不对的。

而且家里人的态度都应该一致,这点很重要。所以,如果你家宝宝目前出现这个情况,一则与宝宝刚好处于这个年龄阶段有关,可能比较调皮,但是父母一定要做及时的引导,否则养成不良的习惯就麻烦了;

第二方面,与我们父辈的袒护很有关系,所以有必要跟爷爷奶奶做好沟通,每次发生打人的时候,爷爷应该跟你们站在一条线上,态度要坚决。